李瑾 陳國志
為了評估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強化過程管理,按照科學規范的評估程序和方法,設置量化評估內容和指標,客觀地衡量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潁州畜牧業現狀
潁州區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黃淮海平原南端。轄區國土面積6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341公頃,人口83萬,農業人口45.2萬。下轄1鄉、8鎮、5個街道辦事處和安徽潁州經濟開發區。阜陽是國家大型商品糧、棉、油、肉生產基地,畜牧業是區域農業主導產業之一。
潁州區農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延伸績效管理貫穿于畜牧工作的各方面,在潁州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績效管理領導小組的指導下,2019年年初預定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推動潁州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二、績效管理目標
全區畜牧業發展平穩,生豬生產雖然受非洲豬瘟影響略有下滑,但沒有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積極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7.18%,超過了農業部規定的標準;持續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大力推進畜牧業轉型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畜禽養殖體系、動物防疫體系、畜禽產品流通體系,不斷強化飼料、獸藥和屠宰行業質量安全監管,穩步提高畜產品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現將有關績效管理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三、績效管理重點工作
1、非洲豬瘟防控情況
嚴格生豬及生豬調運環節查驗,區設立了2個公路檢查站,12名檢疫員24小時值守;制定了生豬運輸車輛備案細則;按規定報送運輸車輛備案信息;牢固樹立“防重于治、防嚴于治”的思想,組織開展《安徽省規模化豬場和種豬場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防控技術規范》等宣傳培訓;督促規模養殖場完善上豬臺、消毒站等生物安全設施;按照《關于進一步推進生豬屠宰標準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通過壓點清理、關閉重組,轄區內屠宰場標準化明顯提高。按照 “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快速反應、果斷處置”的工作要求,嚴格貫徹落實各項防控工作措施。按照省政府I級應急響應要求,落實各項應急處置措施。潁州區的非洲豬瘟防控現狀可知,防控工作成效顯著。
2、加強動物防疫責任落實
落實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管理責任,督促企業履行動物防疫主體責任,對關鍵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落實地方政府對本地區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負總責、主要責任人是第一責任人的屬地管理責任,對轄區內防控工作實行集中統一指揮,加強工作督導,將工作責任明確到人、措施落實到位。強化防疫員的責任,堅持疫情排查零報告制,防疫員對轄區內所有生豬養殖場(戶)、屠宰場排查,做到“村不漏莊、莊不漏戶、戶不漏場”,全區102名防疫員,23名動物檢疫員全員上崗,劃片包干,包保到每一個規模養殖場(戶),防疫員每日有簽到,每日有排查表,堅持一日兩報,時時掌握生豬疫情和存出欄動態。區成立了技術專家組,為養場(戶)做好技術服務和指導。
3、提高基層防疫員待遇
基層防疫人員是做好防疫工作的關鍵,潁州區農業農村局給全區102名防疫員購買了意外傷害險。績效與工作業績掛鉤,鄉鎮防疫員的勞務補貼從2019年1月1日起由原來的300元/月增至600元/月,勞務補貼通過考核后每年分兩次由財政一卡通系統打卡發放。非洲豬瘟防疫I級響應期間兌現每人每月1000元的非洲豬瘟排查補助。基層防疫員待遇的提高,極大的調動大家工作積極性、主動性。
4、突發疫情應急管理情況
為做好突發疫情應急處置,潁州區農業農村局購了消毒藥、器械相關應急物資,制定應急物資管理制度,舉辦重大動物疫情處置應急培訓。全面強化應急值守,區防控非洲豬瘟指揮部設立應急值班室;同時各鄉鎮防疫員、檢疫員每日劃片包保排查,嚴格落實執行24小時應急值班值守制度,確保打贏非洲豬瘟防控攻堅戰,努力保障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情況
1、積極開展春秋季重大動物疫病免疫
積極開展春秋季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2019年共免疫生豬12.51萬頭、牛0.96萬頭、羊10.6萬頭、禽199萬羽、鴨9.7萬羽、鵝4.1萬羽,免疫密度均達到100%。6月、11月集中開展了春、秋季抗體檢測,進行豬瘟、豬口蹄疫、禽流感、雞新城疫血清抽樣抗體檢測,共抽禽血樣1520份、豬血樣420份、羊血樣320份,通過檢測豬瘟、豬口蹄疫、禽流感、雞新城疫合格率分別為:91.0%、90%、95%、98%,及時準確的掌握各種動物免疫的抗體水平,為防疫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督促養殖場做好生物安全防護,抓好疫情排查處置,加強排查網格化和資料檔案的管理。
2、開展高致病性藍耳病的防控
為進一步做好豬瘟藍耳防控工作,根據潁州區防控實際形勢,農業農村局決定從2019年春季開始,在防治牲畜口蹄疫的基礎上,再對全區生豬開展豬瘟藍耳免疫,并組織制定《潁州區豬瘟藍耳免疫方案》,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
3、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
制定了潁州區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方案, 2019年對豬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豬藍耳病、豬瘟、結核病、雞新城疫病種開展6次調查,發布信息70余條,及時為養殖場(戶)提供了疫情預警信息;向潁州區人民政府提交評估預警報告2份,為政府防疫提供決策參考。
4、獸醫實驗室能力建設情況
落實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潁州區獸醫化驗室對重大動物疫情及時進行檢查、指導和培訓,未檢測到陽性樣品。按市局要求對外來動物疫病監測,及時完成瘋牛病、癢病樣品采集及送檢工作。
經縝密細致的防疫工作,2019年全區畜牧業發展平穩,沒有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五、動物衛生監督管理情況
1、生豬檢疫工作情況
2019年生豬產地檢疫百分比≧75%,大力推進畜禽產地檢疫工作,2019年產地檢疫率提升成效明顯,開展了4次產地檢疫培訓和宣傳工作。潁州區動物衛生監督所電子出證規范要求,票證管理嚴格,現場核查多次,推進并規范智慧動監掌上平臺使用。
全區所有在產生豬屠宰企業使用符合條件的診斷試劑,實行非洲豬瘟檢測頭頭采樣,批批檢疫,落實了官方獸醫派駐制度,強化屠宰環節“兩項制度”, 屠宰環節監管得到加強。
2、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情況
發現病死畜禽后,要求其按照規范程序主動申報,采取無害化處理措施,嚴禁就地掩埋或隨意丟棄。潁州區設置5個無害化收集點,每個點有專人負責并配備實施設備,及時收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助資金通過財政一卡通打卡系統發放,按照中央和市級動物防疫補助資金到位情況足額落實。病死畜禽收集處理及時到位,確保群眾肉食品安全。
3、獸藥監督工作落實情況
制定并組織實施轄區獸藥質量監督抽檢計劃,對監督抽檢發現的假獸藥和不合格獸藥及時組織查處,深入推進獸藥二維碼追溯實施工作,獸藥經營企業追溯實施率達到100%,組織實施轄區獸用抗菌藥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開展3次獸用抗菌藥規范使用宣傳培訓活動。
2019年全年辦理動物衛生監督案件數7件,較好的規范了畜產品市場。
六、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
潁州區2019年列入安徽省第二批整縣推進畜禽養殖糞污治理項目縣,本著整區推進,全區域覆蓋的原則,區政府制定了《潁州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因地制宜確定資源化利用模式,解決養殖環境污染問題。對潁州區養殖戶進行全面摸排,制定一場一策,確定158家養殖場參與治理。專家組對全區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推廣工作開展技術指導、培訓,探索區域范圍內種養循環一體化的綜合解決方案,實現糞污有效轉化利用。
1、強化養殖場的主體責任,推動糞污資源化利用常態化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提高養殖場管理者環保的責任意識,要求養殖場建消毒池、儲污池、晾糞場,做到雨污分流、飲污分流、糞尿分流、干清糞等。在養殖場建設中,實施準入機制,要求養殖場管理者做好前期規劃及環境評價等可行性工作,從根源上防治養殖污染。同時,加強日常監管,專家組經常對養殖場進行技術指導,確保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處理模式的有效落實,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常態化。
2、因地制宜,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全區畜禽規模養殖場通過雨污分流、飲污分流等做到源頭減量,具備條件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完成清糞設施升級;通過新建、改擴建堆肥場、貯存池、沉淀池等設施,做到糞不露天,尿不外流;通過購置糞肥運輸車、污水泵等裝備,解決畜禽養殖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糞尿流失等問題。
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分類提出不同畜種、不同主體的畜禽糞污處理模式,支持改擴建和新建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建設。提升養殖場糞污處理能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3、種養結合,推動畜牧業發展轉型升級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的實施,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更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將畜禽糞污作為有機肥施于農田,這種“種養結合、農牧循環”模式,有利于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是實行畜禽糞便“資源化、生態化”利用的最佳模式。通過畜禽糞污多元化利用,促進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推動畜牧業發展轉型升級。
七、績效管理效果
潁州發展路徑創新,產業層次分明,區位經濟發達,有能力返哺支持畜禽業向現代化轉型升級,發展高效、優質的現代畜牧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延伸績效管理效果良好。擁有金牌蛋雞國家級示范合作社;潁州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7.18%,設施裝備配套率達86.17%,在2018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中潁州區獲省政府的表彰,取得了優異的社會效益。潁州區圍繞種養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聚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保護生態環境,構建長效機制,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236000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