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 盛飛
自然保護地是以法律或其他方式,經政府部門認定,并進行管理,范圍明確的地理空間,達到長期保護自然環境、生態服務系統、文化價值等為目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依據主要保護和管理目標將自然保護地分為6個基本類型:國家公園、嚴格荒野地或保護區、自然歷史遺跡、持續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地、生境或物種保護區和陸地或海洋景觀保護區。我國與IUCN自然保護地相對應的類型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水利風景區、海洋公園等,形成了中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一、保護地現狀
甘肅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經省政府2005年2月以甘政函〔2005〕4號文件批準建立,位于慶陽市華池縣、合水縣、寧縣、正寧縣,地理坐標在東經108°09′~108°43′, 北緯35°18′~36°30′之間;保護區區劃經營面積242103.1公頃,其中:核心區70705.5公頃,緩沖區47379.4公頃,實驗區124021.2公頃。2009年因青蘭青高速公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實施,經甘肅省政府批準,對子午嶺自然保護區功能區進行了調整,調整后保護區總面積不變,各功能區面積為:核心區65153.3公頃,緩沖區46859.0公頃,實驗區130093.8公頃。在華池、合水、寧縣、正寧四個林業管理分局的基礎上加掛“甘肅子午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分局”“甘肅子午嶺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分局” 牌子進行管理。
二、存在問題
1、管理機構不健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列》對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設立、職責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但自然保護區自建立以來,還沒有組建專門的管理機構,沿用國有林場原來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對自然保護區不能進行更好的規范管理和保護。
2、自然保護地相互重疊
子午嶺國家級森林公園于2015年經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公園總規劃面積37350公頃,其中合水分局8330.2公頃,部分區域處于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與自然保護區試驗區重疊面積5109.6公頃。為了更好地發展林區生態旅游開發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旅游開發對自然保護區帶來的影響,建議對自然保護地進行整合,重新調整。
3、區內原住居民生較多
合水分局自然保護區試驗區共涉及4個鄉鎮,現有建制行政村6個,自然村14個,居住人口685戶2544人,耕種農田地面積405公頃;甘肅子午嶺國家森林公園內現有建制行政村4個,自然村15個,居住人口875戶3776人,耕種農田地面積443.32公頃。這些鄉村人口屬自然保護地建立以前林區住戶,常年在自然保護地內居住生活、耕種生產。自然保護區試驗區存在農民耕種的永久基本農田2180畝;核心區現有連家砭和太白林場苗圃地,該土地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原石油農場開墾耕種,現林場作為苗木繁育基地生產使用。
4、林農矛盾日益突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列》,自然保護區內嚴格控制設施修建,保護區居民生活必需設施、道路、水利、產業等建設受到極大制約,條例限制了農業設施、養殖設施、通村道路、住房改造擴建等建設,保護區管理局面臨人性化執法與嚴格執法的沖突,處于尷尬兩難局面。
三、應對措施及建議
1、整合機構,靠實責任
制定《甘肅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領導責任體系》和《考核辦法》,每年與保護區所在4縣業務部門、4個管理分局分別簽訂《甘肅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目標責任書》,進一步靠實工作責任。建議逐步設立林業管理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獨立機構,專職管理各自區域、實現各自功能。或在分局設立專門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核定編制人員,負責自然保護地保護和建設工作。
2、整合優化,科學管理
國家林草局制定出臺的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辦法等政策規定和系列要求,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銜接,抓緊做好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劃轉移交工作,在全面梳理摸清核準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底數的基礎上,制定落實具體方案,組織編制保護地發展規劃,制定整合歸并和調整優化的相關具體標準規范;進行自然保護地資源監測和生物多樣性監測,提高應用新科技水平,強化時效和主動性,實現自然保護地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加強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宣傳教育,舉辦專題培訓班,全面提高從事保護、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充分利用新媒體、自媒體向廣大干部群眾宣傳涉林草法律法規,讓這些法律法規深入人心,讓老百姓懂法、知法、守法。
3、調整范圍,準確定位
為了使保護區范圍及功能區劃更加科學合理,組織相關單位對保護區內人口居住密集的鄉鎮、村莊,分布較廣的農田、公路等設施以及自然保護區與國家森林公園重疊面積進行重新區劃。隨著天保等各項工程造林的不斷深入,生態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有效保護造林綠化成果,實現保護區調補平衡的原則,在保護區調規工作中可以考慮將部分天然次生林和2000年前人工造林地及人為活動少、生態功能強、保護價值高的區域納入自然保護地管理范圍。按程序上報批準調整,更好地服務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甘肅省慶陽市自然保護地近年來發展狀況較好,發揮的作用特別突出,當前形勢下,應該把握新機遇,著力解決自然地存在問題,優化調整,主要把握機構改革、資源整合、功能調整、落實政策幾個方面,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實現共贏,做到自然資源所有相關方共同保護,形成保護合力,實現保護與發展統籌兼顧,可持續發展目標。
(作者單位:1.745000甘肅省三岔木材檢查站;2.745403甘肅省子午嶺林業管理局合水分局蒿咀鋪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