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 韓瑜
一、城市園林綠化現狀
近年來,高臺縣把城市園林綠化放到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高度來抓,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城區基礎設施,加大綠化建設投入,城市綠化品位明顯提升,形成了以黑河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綠化為基礎,城市公共綠地為重點,道路綠化為網絡,居住區、庭院綠化為依托,點、線、面相銜接的綠地系統。始終堅持以“創新城市發展環境”為基礎,以“提升城市綠化品位”為主線,以打造“黑河水鄉城市”為目標,堅持以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按照“東擴、西連、南通、北跨、中改造”的思路,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初步形成了以廣場綠化、公園綠化為中心,道路綠化為骨架,環城防風林帶為屏障,庭院綠化為依托的生態綠化格局,城區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宜居宜游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一山一水一濕地”的獨特魅力充分彰顯,特別是大湖灣生態新區的強勢推進,充分展現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態縣城美景,城鎮化建設步入了全新發展階段。至目前,重點完成了一區(縣城南入口區)、一館(紅西路軍紀念館)、三場(縣政府廣場、水之印廣場、東苑小廣場)、四園(水如意園、垂釣園、月牙湖公園、濕地公園)、多路(濕地新區道路、城東新區擴建道路、城西擴建道路)等為主的綠化建設任務。截止2019年,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9.6%,綠地率達37.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42平方米,分別于2012年和2015年成功創建“甘肅省園林縣城”和“國家園林縣城”。但城市園林綠化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城市中心區公共綠地不足且分布不均衡、管理不夠精細、管理制度建設滯后、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落后等不利因素和短板嚴重制約了城市園林綠化發展。
二、意見建議
為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根據近年來高臺縣園林綠化建設工作實際,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解放思想,進一步更新園林綠化理念
在園林綠化中,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原則,突出“林蔭型、景觀型、休閑型”的城市綠化理念,按照“增加綠量、提高質量、突出亮點、建管并舉”的要求,讓一切能綠的地方綠起來,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園林精品。同時要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多選擇楊、柳、榆等適生鄉土樹種和耐旱樹種,確保植一株、活一株、栽一片、綠一片。
2、突出生態縣建設,抓好園林綠化美化工程
一要用超前的理念不斷完善好已編制完成的《高臺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切實做到規劃先行,做到遠期近期相結合,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相結合,大、中、小綜合考慮,點、線、面合理布局。在有限的空間留足綠化用地,在重點地區建設一定規模的集中綠地。二要在綠地景觀上實施好公園敞開化、道路景觀化、庭院花園化、公共綠地藝術化,提高整體綠化水平。
3、加快建綠、豐綠、增綠步伐
要把園林綠化作為提升投資創業環境和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手段,大手筆、大投入、高品位地進行綠化建設。特別要按照“規劃一片,建設一片,綠化一片”的原則,以綠地系統規劃為指導,大力實施一批重點綠化工程,著力抓好拆房建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等工作,使城區道路、廣場、街頭、居住小區等得到全面綠化美化。同時在人居集中的公共場所見縫插綠的開發建設一批街頭綠地、小憩園,設置城市“綠色氧吧”。
三、不斷加大園林綠化資金投入
尤其要加大園林綠化隔離帶和廣場游園綠地等綠地建設的投入和管理管護資金的投入,積極引導社會投資用于城市綠化,通過公建民助、民建公助、捐資建綠、認養綠地、出讓綠化設施冠名權、經營權等方式,實現城市綠化投資渠道多元化。
四、開展創建活動,改善生態環境
要廣泛開展 “花園式”、“園林化”單位(小區)等創建活動。充分學習借鑒外地的好經驗、好做法,比如各部門、各單位都可選一條馬路、一個小區等進行高標準的綠化、亮化、美化,從而形成單位綠化、社區綠化、專業綠化和群眾義務綠化相結合齊抓共管的綠化格局。爭取經過幾年的努力,使城區綠化達到“全面覆蓋、不留死角、見縫插綠”的效果,建成以防護林為屏障,以行道樹、綠化帶為骨架,以庭院綠化、小區綠化為基礎,以公園、游憩廣場為中心、沿街單位拆墻透綠為補充的各種綠地交融滲透,點、線、面、片、環相結合的園林綠化系統,形成一個生態的整體。
五、加大園林綠化監管力度,確保城區綠化健康快速發展
嚴格執行省、市關于“綠線”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認真履行報批手續。加大規劃力度,嚴格實施“綠色圖章”制度,凡不加蓋“綠色圖章”的項目,一律不準開工,不予驗收。對違反“綠線”制度,侵犯綠化建設用地的行為一律嚴肅查處,要建立綠化目標責任制、管理考核制、“門前三包”制和質量追究制,以及以綜合管理為龍頭、專業管理為骨干、區域管理為基礎、群眾管理為動力的管理體制,從每一棵樹、每一片綠做起,從規劃、建設到管護,都要精心運作、規范化操作,確保建綠質量和成效。
(作者單位:1.734300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城市園林綠化局;2.734300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重點公益林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