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娟
自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三農問題”就成了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就必須要打破舊的小農經濟模式,依托國家高效化農業發展政策,實現農村經濟的規模化和高效化發展。
一、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存在的問題
農村合作社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普遍不能有效發揮作用,抗風險能力弱,不能夠有效保障農民的利益。此外,由于農民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存在很多不守誠信事件。經過調研發現目前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多是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勞動力缺失;對于經濟價值較高的農作物,農民會盲目跟風,致使供大于求,導致價格下調,給農民帶來損失;農民種植農作物種類繁多,但是分布復雜、規模下,很難形成大型市場;農業主體經營模式落后,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組織,沒有抱團意識;村寨交通落后;沒有科學、合理并且符合當地特色的鄉村振興規劃。為什么會出現以上問題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1、貸款歧視
為了加快我國鄉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通過農業貸款獲得資金是一種重要方式。但是,由于農業風險等一系列問題,銀行相關部門對個體農戶、農業小微企業的貸款力度很小,并不能有效滿足農業發展對資金的需要。如果不能正常在銀行獲得貸款,只通過民間融資獲取資金,將會大大削弱農業產業的抗風險能力。
2、政策僵化
首先,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技術開始應用到了農業生產的基礎建設中,但是我國的金融部門,仍然是以農作物種植周期來確定貸款期限,并沒有根據現代化生產技術的投入對貸款期限進行調整。其次,農業種植周期較長,按季付息并不適合農業資金回流的現狀,以至于銀行方面對貸款的發放和審核上異常嚴格。最后,農業貸款相對于商業貸款具有更高的風險性,這樣貸款難度也會大大增加。農業作為需要重點扶持的行業,相關部門不能以常規的風險性來決定是否發放貸款,只有這樣才能大力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3、銀行收縮網點
銀行收縮網點非常不利于鄉村經濟的發展。各大銀行為了保證自身的發展,紛紛進行了轉型,低效網點、精簡員工等等,以至于鄉級以下行政區域多是以自動存取款機為主。對于向農業團體進行貸款,各大銀行更加傾向于吸引農村資金用于城市貸款。這樣就在無形中加大了農業貸款的難度。
4、人才匱乏
據有關數據表明,幾年來我國農村流入城市的人口流入城市,農村勞動力多以老人和小孩為主。這樣的情況雖然使得城市經濟得到快速增長,但是對于鄉村農業的發展卻是致命打擊。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指出,目前中國真正在務農的人口僅占全國人口的19%,其中還是以5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這類人群不具備科學的專業技能,也不能將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我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無論是生產、養殖,還是金融、銷售都嚴重缺乏相關的專業性人才,這是影響我國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措施
1、做好農村資金引流
政府部門應根據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引導金融行業的資金逐漸流入鄉村農業經濟建設。金融行業應對新型農業的發展前景進行相應調整,可通過稅收、獎補等方式,鼓勵銀行向新型農業主體開展信貸業務,職業農村新型經濟建設。金融管理部門應積極平衡農業貸款問題,將農業農村貸款納入全年資金調度的版圖。
2、制定規范的土地流轉方法
以法律為前提,根據當前的土地政策制定一套相對應的土地流轉方案,這對農村社會變革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通過土地流轉可以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經營,非常適合新型農業生產特色。此外,變通土地流轉方式,可以使區域整體化,實現固定土地效益到整體土地效益的轉變。這樣,一方面,鄉村農民更加愿意將土地流轉給村里最具影響力的人,這樣成立村級合作社就顯得很重要,這也是限制外來農業經營者租賃土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村級合作社的存在,不僅可以解決雙方的信任危機,還能更好地發揮各自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于登記在冊的農民可以發放相對應的土地價值證,等到農產品成熟收成之時,再根據土地價值證進行土地分紅。這樣既提高了農業經濟主體的經濟效益,也可以讓土地經營者權利發展新型農業。
3、信息技術與新型農業經濟相結合
政府可以根據新型農業搭建相應的云服務平臺,根據實際需要將各個農業板塊進行組合,實現新型農業的信息化管理。云平臺可分為生產端口、銷售端口、服務端口、深加工端口和旅游端口等,不同端口實現不同的功能,比如生產端口可以查詢不同地區農作物的種類、產量以及質量等;銷售端口可以查詢各個地區農作物的銷售情況等。云服務平臺的搭建需要龐大的經濟支撐,為了減少資金投入,可以將各個區域板塊集中起來,形成資源共享,再有專業人員進行大力,最終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4、根據市場規律,強化審查制度
首先,必須要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加強內部管理。其次,新型農業經營人員必須具有相關從業資格證書,并且參加過相對應的技術培訓,確保整個農業經營主體的運作質量。再次,提高土地利用率,確保最低最大化用于農業生產。最后、積極學習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案,可以定期與各個地區的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業技術交流峰會,共同提升農業生產水平,積極推進特色生產可持續發展。
5、引入下鄉新農人
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有很大一批農民無法在城市中安家落戶,這就為實現城鄉一體化提供了契機,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可以從就業導向出發,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也可以給農村勞動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務農人員的教育、醫療以及養老條件。政府積極鼓勵大學生返鄉工作,提供更加優厚的工作條件,主張科技帶動農村生產力。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想快速發展,必須改變舊的經營模式,并且將現代化的技術應用到新型農業生產中去。從農業、農民和農村多向維度思考農業生產組織的走向,才能培育和發展出適合長遠發展和多元價值追求的新型農業主體類型。
(作者單位:266200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行政審批服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