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吉珍 楊玉國
摘 要:數學教學可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對于學生日常生活影響很大。其中小學數學更是數學教學重點,此時學生數學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學生對數學興趣也比較單薄,此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無疑可以為學生日后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本文以人教版教材為依據,分析高年級小學生數學反思習慣培養策略,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數學;學生;反思;小學;高年級
一、 前言
數學反思是數學學習重要方式,學生學會數學反思,可以在整個數學學習中不斷反思自身數學學習存在優勢與不足,并以此不斷優化自身數學學習模式,促進自身數學素養提升?;跀祵W反思習慣對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作用,教師往往會通過培養學生反思習慣,來實現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二、 調動課堂氛圍,促進反思習慣養成
教師在學生反思習慣培養上可以通過調動課堂氛圍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首先,教師從學生興趣入手,營造積極課堂氛圍。小學高年級課堂時長較短,而課堂教學中講解的知識卻很多,導致課堂時長與教學內容出現一定矛盾。加之小學生好奇心重,活潑好動經常性因為課堂內容繁多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為了緩解課業重時間有限這一矛盾,教師利用恰當課堂氛圍調節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完成相應知識學習。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情境等課堂氛圍調節方式,營造積極課堂氛圍確保數學教學質量。其次,教師在課堂氛圍調節中要注重學生反思引導。在課堂氛圍調節的同時,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反思,激發學生探究興致,促進學生反思習慣養成。教師可以參照如下案例,調整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反思習慣養成。
案例一:《神奇的多邊形》教案節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章多邊形的面積
教學目的:學生可以熟練掌握多邊形面積解答思路、并可準確解答多邊形面積。
教學過程:(1)課程導入。出于確保課堂積極性,教師利用《神奇多邊形》手工游戲,開始課程內容講解,方便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剪刀、彩紙、直尺,利用我們之前學習的圖形,發揮想象,拼成自己覺得好看的多邊形,在拼接中圖形與圖形之間不可出現重疊、分離情況。”
待學生圖形拼接結束后,教師要隨意拿起一位同學拼接的圖形,給全班同學展示。
教師:“請同學們一起觀察,這位同學拼湊的圖形由那些圖形組成?!?/p>
學生:“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p>
教師:“同學們真聰明,那這個圖形的面積又等于多少那?相信同學們已經猜到了,沒錯多邊形面積等于拼湊這個多邊形的圖形面積之和?!?/p>
上述案例中,教師并未直接進行多邊形面積講解,而是通過小游戲導入課程主要講解內容。在多邊形剪紙游戲中,方便學生從多邊形構成,反思多邊形面積算法,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學生通過對自己拼湊圖形再次觀察,思考方才圖形構成特點,加強學生對多邊形面積理解,幫助學生構建多邊形面積算法邏輯思維,在這一邏輯思維構成過程中促進學生反思習慣養成。
三、 利用錯題集,促進反思習慣養成
教師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錯題集,方便學生針對自己出錯的地方,反思原因改正不足,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水平。首先,教師要做好示范。學生對錯題集沒有相應的意識,此時教師要做好示范,梳理錯題記錄思維,幫助學生養成錯題集記錄。其次,教師可以利用錯題集引導學生養成反思習慣。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將錯誤習題統一記錄,并定期對錯題集內容進行復習。再次,教師可以定期檢查學生錯題集。教師可以定期檢查學生錯題集,及時糾正學生錯題集中出現錯誤,將正確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確保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在通過錯題集培養學生數學與學習反思習慣上,可以參照如下案例二。
案例二:《分數與小數四則運算錯題集》——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第三章分數除法
教學過程:求1/2×0.5+2.4÷1.2
教師總結學生經常性計算錯誤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1/2×0.5+2.4÷1.2=1/2×1/2+12/5×2/3=1/4×8/5=2/5
第二種:1/2×0.5+2.4÷1.2=1/2×2/5+2.4÷1.2=1/5+2=2.2
教師讓學生針對上述兩種解答過程進行觀察,并反思問題出現的原因。
學生1:“第一種解法中,把1.2中的2看成了5?!?/p>
學生2:“第一種解法中,書寫存在錯誤,把加號抄成乘號?!?/p>
學生3:“小數與分數互換中出現錯誤?!?/p>
教師:“同學們真棒,現在老師帶著同學們梳理一下,這道題的解答過程。”
第一種:統一換算成分數進行計算:
1/2×0.5+2.4÷1.2
=1/2×1/2+12/5÷6/5
=1/4+2
=1/4+8/4
=9/4
教師:“注意此處1.2并不是1.5,同學們可以在錯誤地方利用紅顏色或者其他自己喜歡顏色,標記正確答案,并將其記錄在錯題集中?!?/p>
第二種:統一換算成小數進行計算:
1/2×0.5+2.4÷1.2
=0.5×0.5+2.4÷1.2
=0.25+2
=2.25
教師:“注意此時在小數與分數互相換算中,一定要注意準確性,同學們可利用彩色筆圈出錯誤的地方,然后記錄在錯題集中,方便之后翻看?!?/p>
上述案例中,教師針對學生容易混淆的混合運算問題進行講解,并讓學生先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對“1/2×0.5+2.4÷1.2”這道數學題進行反思。待學生反思得出結論之后,教師又帶著學生梳理兩種解答方式具體步驟,方便學生在教師疏導下,梳理自己解答出現錯誤原因。教師在講解之后,引導學生利用彩色筆對自己出現錯誤地方進行記錄,潛移默化培養學生反思習慣。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數學反思習慣培養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促進學生自學能力提升,為學生未來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加強學生反思習慣培養十分必要。教師在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反思習慣培養上,可以利用調動課堂氛圍、錯題集等方式,培養學生數學反思習慣,促進學生數學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葉立軍,高敏,王紅權.創意說課:數學教師教學技能提升的有效途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9):14-16.
[2]李小健.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J].好家長,2019(8):204.
[3]章華群.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J].新課程,2018(11):220.
作者簡介:
朱吉珍,楊玉國,湖北省鐘祥市,湖北省鐘祥市長壽朱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