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莊河市第二高級中學,遼寧 大連 116400)
高三生物復習,多數是教師主導學生,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信任不夠,對學生的潛力給予否定。就出現很多教師知識點梳理得非常清晰、詳細,對重難點處理到位,并對相關知識進行拓展,學生筆記也將老師傳授的知識全部整理并練習了大量的習題,可是看學生的課堂掌握情況和考試成績反應出復習效率并不高。因此學生也養成了不愛思考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如何在復習中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自主解決問題、自我反思,自己學會學習,是教師在復習中急需改善的教學策略,因此在高三復習中我做出幾點嘗試,大大改善了之前的現狀。
經過高一高二的新授課之后,學生對每節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在一輪復習中,應該讓學生自己書寫知識網絡,發現知識漏洞,然后教師在幫助糾正。若讓每個學生書寫一份,可能一個學生得到一個結果,所以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自行總結歸納一章或節知識網絡。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對知識點進行修改和補充。最后由教師引導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網絡,為了實現該教學目的,注意以下前提:
教師必須給一個復習的范圍,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進行某一章節復習時,可以按照考試說明的知識內容進行構建知識網絡。對于考試說明不涉及,學生又不清楚的,做到有的放失,使學生不偏離復習方向。
剛開始寫,學生不知怎樣自我構建及修正知識網絡,有些學生直接把筆記對應內容抄一遍,所以在構建知識網絡前,要給予一定引導。例如復習必修三內環境的穩態與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可提供以下知識框架,以便學生參考。
然后引導學生對某一知識進行細化。
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就是為了在試題中應用,高三教學中有大部分時間花在習題上,教師為了追求課容量,多講習題,只顧給學生點撥思路,再給出正確答案。其不知,教師的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與學生是有很大差異的。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遞的過程,也是知識轉換和處理的過程。所以教師應該找時間傾聽學生的想法,思考其想法的由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誤區,并以此為依據引導學生改正錯誤的所在。
對于教師講解過的習題,且是錯誤率極高的,則給學生一些時間分析老師的解題思路,且找出自己錯誤的原因。對做錯的題提示學生錯因從三方面去分析,一方面是該題的知識點是否掌握;另一方面是分析問題的方法是否得當;第三方面是馬虎導致出錯。這樣可以對癥下藥來改正,以減少以后解題失誤。如果學生可以把每道不會的問題弄懂,這樣不懂的問題越來越少。
很多學生跳進題海,做了大量的練習,但是解題效率和正答率非常低。教師必須及時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改變策略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例如審題時注意提取題干中的關鍵字。如,(2013 年卷Ⅰ)30.胰島素可使骨骼肌細胞和脂肪細胞膜上葡萄糖轉運載體的數量增加,已知這些細胞膜上的載體轉運葡萄糖的過程不消耗ATP?;卮鹣铝袉栴}:(1)胰島素從胰島B 細胞釋放到細胞外的運輸方式是胞吐,葡萄糖進入骨骼肌細胞的運輸方式是 。答案:協助擴散。多數學生答案是主動運輸。因為學生學習時記憶為葡萄糖進入除紅細胞外其他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而忽略了題干中情境。所以倡導培養探究分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課程理念,注重分析過程,提高解題能力。
高三學生如何處理好各科作業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引導學生抽出時間(例如周末、假期、自習課等),自我規劃、自我反思、自主學習,以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沒有自我規劃,學習就處于無序狀態,就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知識漏洞百出,成績提升受限。所以可要求學生將第二天要學習的科目做一個整體安排,例如教師課堂要復習的內容,自習課完成作業時間,檢查知識漏洞時間,什么時候反思一天復習的內容等。這樣讓學生對自己一天的學習任務有一條清晰、可供操作的線索,大大減少復習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
在復習中,學生普遍存在著題目做了很多但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為此學生也很煩躁,焦慮,產生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忙于應付教師布置的作業,沒有時間去反思、內化、總結。因此,復習過程中要不斷去反思,而且反思也是深刻理解知識、形成方法技能的重要途徑。例如,要求學生在晚自習要結束的時候,抽出15 分鐘進行總結,反思的內容有;一天下來復習了哪些生物內容,有什么收獲;做錯的題目有哪些,錯在哪個環節;今天復習計劃有沒有完成,效果怎么樣。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探討復習方法,找準存在的弱點和缺陷,不斷加以糾正,提高效率。
教師在關注學生的學習反思同時,也要在反思自己教學設計。要做到常教常新,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每節課都有成功之處,也有疏漏和失誤的地方。把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以供今后教學時參考;對疏漏和失誤進行深刻分析,找出原因,避免以后再次出現。例如,所用的教法是否恰當,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什么環節需要改進,并最終形成新的課堂設計,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實每節知識都有學生常錯知識或對知識理解上的誤區,應將其記錄下來,以備下一年傳授時給學生強調。
我們知道高考復習的任何一個階段,學生都必須全力以赴。作為教師,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多給學生些人文關懷,多給學生些力量而不是壓力。在整個復習策略的引導下,也可發現學生擺脫了面對題海的苦悶,擺脫了機械復習的乏味。每當完成了一個“任務”,學生都可能會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從而激發了求知的欲望,并主動尋找解決下一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