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憲霞 孫月菊 劉欣如 趙小翠
(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石家莊 050599)
選取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9級臨床醫學專業四個班級(5.6.7.8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5.6班分為對照組(n=191),7.8班為實驗組(n=192),對全體同學進行評估,包括學生數量、年齡、男女同學比例、入學成績等進行比較,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與對照組選用的教材均為楊治河教授主編的全國高等醫學教材《組織學與胚胎學》,兩組學生均由相同教師授課、同樣教學大綱、同樣課時、同樣教學進度、同樣問卷問題及形式、同一套試卷教考分離考試、同樣閱卷、同樣試卷分析。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常規教學法,根據教學大綱,按照“組織學與胚胎學”的常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驗組采用多元化教學法進行教學。
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教師依據教學大綱,按照教學計劃,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板書分解將教學內容系統地教授給學生,學生則以聽課為主理解記憶老師傳授的知識,做好筆記、做題強化以達到教學目的。
實驗組采用如下方法:根據組織學與胚胎學各章節教學內容特點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具有縱向聯系的內容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分組合作討論法進行,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法。(2)具有規律性的內容采用二分法教學,即教師講解一部分,學生分析歸納總結講解另一部分。(3)知識點密集的章節運用雨課堂,課前發布預習提綱,課后發布復習要點。(4)非重點內容采用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方法。(5)對于直觀實驗內容采用演示法教學,加強學生動手能力。(6)將競爭式教學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學過程中將課堂提問、組員參與度、課堂表現、課堂考勤等多種指標進行量化,實行積分制,給予適當的獎罰措施。(7)將思政教育融入到課堂中,增強學生學習的使命感和對待知識的嚴謹性。
(1)理論知識考核。滿分100分,分別為學習態度10分、平時作業70分、課堂互動10分、試卷考試70分。
(2)實驗技能考核。滿分100分,包括實驗學習態度10分、操作步驟質量20分、實驗報告成績70分。
(3)綜合成績。理論考核占總成績的百分之七十,實驗考核占百分之三十。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z±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見表1)。
(1)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分數為(81.80±10.28)分,對照組學生理論考試分數為(69.21±9.81)分。統計學比較顯示,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分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實驗技能考試成績比較:實驗組學生實驗技能考試分數為(83.60±9.78)分,對照組學生實驗技能考試分數為(74.33±9.83)分。統計學比較顯示,實驗組學生實驗技能考試分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組統計量
課程結束前自制教學效果調查問卷,調查學生對兩種教學方法的評價(表2)。問卷采用無記名的方式集中發放,當場收回。發放192+191份,回收192+191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表2 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在“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教學中實施多元化教學法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和綜合成績得分差異較大,對比顯著。實驗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和綜合成績均比對照組理想,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1)多元化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與胚胎學”是一門醫學基礎課程,是開設于臨床醫學專業第一學期,學生完全沒有醫學知識。傳統的“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法教師是主導,傳授知識信息量大,系統性強。但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對學習容易產生疲勞和厭倦感,容易失去對本門課程學習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多元化教學法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感受。如翻轉課堂教學法,學生的角色是“老師”,讓學生全心體驗做老師的感受,要想在講臺上能面對全體學生講解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由哪位同學講解是隨機的,每位同學都高度重視,充滿緊迫感。再如雨課堂教學,學生可以運用手機與老師實時溝通,隨機點名更是提高了上課的注意力。
(2)多元化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如分組討論法,在討論過程中拉近了同學之間距離,增進了友誼;提高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溝通能力;提高了競爭能力、團隊意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新性,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增長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綜合素質也得到全面提高。
(3)多元化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及教學水平。應用多元化教學法就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思維和不斷地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理念,勤于思考,制定適用的教學方法。教師作為課程的組織者,需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進度。課前需要大量查閱和搜集資料,設計符合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選擇可行性的討論主題。課中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有深度的點評。課后要進行認真分析總結,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為以后的教學工作積累經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適應新形勢的教學理念。
總之,多元化教學并不是完全否定傳統教學法,也不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簡單累加,而是根據學科特點、教材內容、學生特點等不同情況,將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并合理應用,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提高實踐技能操作能力。多元化教學方法既具有教學模式的豐富性,又能保證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同時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揮能動的創造性。
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對學生的培養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逐步將多元化教學法引入常規教學中,為學科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可以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