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雯雯


摘 要:[目的/意義]隨著高校閱讀推廣的逐步推進,其同質化的現象越來越凸顯,這嚴重地制約了閱讀推廣的可持續發展,使閱讀推廣并未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用。深度分析其原因是由于高校對于閱讀推廣所處環境變化的感知性和應變性較差所致。[方法/過程]針對此問題,基于高校圖書館所處的環境變化,將場景要素納入高校閱讀推廣的研究視野,從閱讀推廣的時間段、閱讀推廣的空間、閱讀推廣的受眾人群以及閱讀推廣的方式出發構建了閱讀推廣的場景化機理和路徑,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場景化閱讀推廣策略。[結果/結論]研究結果表明場景視角的高校閱讀推廣研究直擊閱讀推廣的痛點,不僅豐富了現有閱讀推廣的理論,也為閱讀推廣的實踐提供了指導。
關鍵詞:場景化思維;閱讀推廣;場景化閱讀推廣;高校圖書館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0.01.013
〔中圖分類號〕G2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20)01-0116-07
Research on Scene Reading Promo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e
Gao Wenwen
(1.Law School,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2.Library,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With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reading promotion,the phenomenon of homogene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promotion,so that reading promotion can not play its due role.In-depth analysis is due to the poor perception and adaptability of universities to the changes of reading promotion environment.[Method/Process]Aiming at this problem,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scenario elements were brought into the research field of reading promotion.The scenario mechanism and path of reading promotion were constructed from the time period,space,audience and way of reading promotion.On this basis,it put forward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scenario-based reading.[Result/Conclu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y of reading promo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ene not only enriched the existing theory of reading promotion,but also provided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e of reading promotion.
Key words:scene-based thinking;reading promotion;scene-based reading promotion;university library
閱讀推廣目前已成為各大高校的標配業務,受到圖書館和讀者的廣泛關注。在前幾年,閱讀推廣還被狹義地認為是公共圖書館的業務,高校圖書館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為讀者提供教學和科研服務的主路徑上。然而,隨著高校圖書館所處的信息環境、技術環境以及讀者的認知環境的變化,閱讀推廣已成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重要方式而被逐漸推進,呈現為如火如荼的景象。在學界,短短幾年,高校閱讀推廣的研究,涌現出了大量的成果,閱讀推廣呈現為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繁榮的局面。然而,如果親身參與高校閱讀推廣活動,或者組織高校閱讀推廣活動,會發現無論是作為主辦方的高校圖書館,還是作為受眾的讀者,似乎都未從閱讀推廣中獲得到其所期望的效果,致使閱讀推廣雖然繁榮但是黏性不高,受眾人群并不穩定,讀者參與高校閱讀推廣的可持續意愿并不是十分強烈。面對此情形,這不得不引發學界和業界的深入思考,究竟是什么環節出現了問題。為此,需要對現有相關文獻進行如下梳理:1)剖析問題,尋找對策。吳高等從高校閱讀推廣的特點出發,指出高校閱讀推廣的問題,并從健全閱讀推廣組織機構、豐富閱讀推廣活動內容、拓展網上閱讀推廣渠道、優化數字閱讀推廣環境以及完善閱讀推廣合作機制等5方面提出推進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策略[1]。胡異分析當前國內外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實踐特點,指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存在的問題,最后從明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重要性、科學性,健全推廣機制機構、創新形式等方面提出推進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改進措施[2]。2)聚焦方式,多元推廣。萬慕晨等通過調查分析985高校圖書館微信數據,運用微信傳播指數對閱讀推廣效果進行量化分析,指出圖書館應著力從加強平臺宣傳、重視讀者需求、保證信息質量、明確服務重點等方面來提高閱讀推廣效果[3]。史艷麗通過調查問卷分析高校圖書館用戶對社交媒體閱讀推廣的需求和影響因素,指出建設以微信、微博為主的閱讀推廣平臺,加強社交媒體閱讀服務,積極開展推廣活動,提供差異化的閱讀推廣服務,強化社交媒體平臺的宣傳推廣[4]。3)績效評價,生態發展。許天才等利用網絡調研法和文獻調研法對大量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以及相關工作進行分析研究,指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評價機制的建立可以大大解決閱讀推廣工作中的痛點,使得館員有激情策劃組織活動,讀者有熱情參與反饋,良性循化下的閱讀推廣工作事半功倍[5]。謝燕等以全面質量管理為理論基礎,通過采用問卷調查、專家訪談、變異系數法等方法,構建了系統全面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對后續的活動開展提供有效參考,進而提高閱讀推廣活動的整體服務質量[6]。從以上的文獻梳理中我們發現,現有理論研究大多是從閱讀推廣的屬性和特征出發,研究閱讀推廣的方法,對活動進行評價,找出存在的問題,尋求突破路徑。現有研究從閱讀推廣的環境變化出發研究的相對較少,而這正是閱讀推廣效果背后的深層次因素。如今高校圖書館所處的環境發生了長遠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大數據、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定位系統和傳感器等場景要素[7]已漸進地被引入到高校圖書館。然而,高校圖書館并未對此形成足夠的重視,使得這些場景化要素游離于高校圖書館之中,并未能充分發揮其合力,致使閱讀推廣可被利用的有效要素的應有效用并未充分發揮,然而這些正是現在高校閱讀推廣的受眾所需要的,結果只能是高校閱讀推廣的可持續性發展較差,閱讀推廣的黏性不是很高。針對此現狀,本研究將場景納入閱讀推廣的研究視野,以移動圖書館為觸點,提出了移動圖書館的場景化閱讀推廣的研究思路,以期能豐富閱讀推廣的理論和指導閱讀推廣的實踐。
1 高校閱讀推廣制約因素的分析
為了更加準確、科學和全面地分析制約目前高校閱讀推廣的因素,本研究從高校閱讀推廣的要素著手,試圖探討這些制約因素之間的關聯耦合關系。基于5W1H理論[8],本研究將高校閱讀推廣所涉及的要素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閱讀推廣的時間(When)。時間是閱讀推廣的重要元素,是決定閱讀推廣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如果閱讀推廣的時間不合適,如與學生上課、做實驗等時間相沖突,則效果會略顯平淡。為此,高校圖書館如果能與教務處合作,通過教務大數據挖掘讀者的空余時間會為閱讀推廣的成功舉辦提供一個基礎的、可參考的時間段。除了學生空余時間外,一般還要利用其他的具有特定的意義時間段進行閱讀推廣,如新生入學、學生求職、學生開題、學生畢業等重要時間節點展開閱讀推廣,因為在時間上具有針對性,所以其閱讀推廣效果會比較好[9]。同時,也可以結合每年的讀書宣傳月、偉人及英雄人物紀念日展開閱讀推廣活動,效果會更佳。再有,平時也可以進行小規模的閱讀推廣,如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等的推廣。今年是我國建國70周年,如果高校圖書館能夠抓住這一時機,為廣大讀者推薦相關的閱讀資料,則會效果更加,意義重大。然而,目前高校閱讀推廣很少有包含時間節點的具體計劃,這使閱讀推廣的時間性不是很強,進而表現為其針對性不強,效果一般。2)閱讀推廣的空間(Where)。空間是閱讀推廣的體驗性因素,是閱讀推廣效果的場所。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所選擇目前表現為同質性的特點或萬能性的特點,大多是以圖書館報告廳、圖書館閱覽室的各樓層、圖書館建筑物外以及多媒體教室展開活動。高校閱讀推廣地點的選擇大多以圖書館為中心,并未從讀者的需求出發來考慮,致使閱讀推廣的主題與所在場所的對應性不是很強。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很少能走進其他場所與讀者的其他任務進行跨界混搭,如走進新生軍訓場地、走進學院、走進學生會、走進社團、走進食堂、走進宿舍,力圖將閱讀推廣與讀者的日常生活相連接產生出新的閱讀體驗。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還可以和學校組織部聯合,在近郊的紅色基地進行閱讀推廣,不僅豐富了閱讀推廣的空間,也會產生不一樣的閱讀推廣效果[10]。3)閱讀推廣的主題(What)。高校閱讀推廣應該在不同的時間段和不同的空間進行不同主題的閱讀推廣,使得閱讀推廣不僅意義重大,也使得讀者更具有良好的體驗。現有閱讀推廣主題涉及的比較窄,僅停留在新生入學、畢業季、讀書宣傳月、偉人及英雄人物、各類獲獎文學作品等。這些雖然都是讀者所需要的,但是還需要高校圖書館深挖讀者的深度需求和隱性需求。例如,在某個高校求學的學生更需要對這所學校的歷史發展做推廣,高校圖書館是否可以將此作為未來閱讀推廣的主題之一,以便于培養學生的愛校、愛學的精神,讓學校的精神感染和激勵著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歸回圖書館的原本職能[11]。4)閱讀推廣的受眾(Who)。現有高校閱讀推廣的受眾劃分的不是很清楚,除了新生入學、畢業季的閱讀推廣的受眾對象較為針對外,似乎其他主題的閱讀推廣的受眾則是無差別的讀者。這樣不劃分清楚受眾界限的閱讀推廣必然是效果不佳的。一方面浪費了讀者的時間;另一方面圖書館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組織,這是目前閱讀推廣尤其應該重視的。讓合適的人參與到合適主題的閱讀推廣是未來閱讀推廣改善或優化的方向之一,值得圖書館下功夫去探索。5)閱讀推廣的組織者(Which)。閱讀推廣的組織是非常重要的,在有的高校圖書館成立專門的閱讀推廣部,由專職或兼職人員去實現相關主題閱讀推廣的組織和策劃等一系列的工作。然而,有的高校圖書館對閱讀推廣重視程度不足,由部分工作人員自愿承擔閱讀推廣工作,由于缺乏組織的專業性,一方面會對閱讀主題的遴選存在問題,對閱讀推廣的形式把握不準,致使閱讀推廣的專業性很差、黏性不足,形成了為了組織而組織的不良現象。6)閱讀推廣的效果(How)。閱讀推廣的效果主要從閱讀推廣的時間、閱讀推廣的空間、閱讀推廣的主題、閱讀推廣的受眾、閱讀推廣的組織等方面進行衡量[12]。然而,目前高校閱讀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時間把握不準、地點聚焦單一、主題選擇不寬、受眾不具針對和組織缺乏專業性等現狀,我們不得不思考,未來閱讀推廣該如何生態發展。
2 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形成
閱讀推廣雖然在我國產生和發展的時間不長,但是卻實現了從以圖書館為中心向以讀者為中心的轉變,未來則將從以個人為中心向以場景為中心的跨越。以圖書館為中心是早期的閱讀推廣形式,其表現為我推薦什么你閱讀什么,閱讀的效果如何,沒有具體的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以讀者為中心的閱讀推廣是從讀者的需求出發而進行的,通過多種渠道挖掘讀者的閱讀需要,在合適的時間推出合適主題的閱讀推廣活動[13]。雖然,從以圖書館為中心到以讀者為中心的轉變使閱讀推廣的理念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但是以讀者為中心的閱讀推廣目前已不能很好地適應高校圖書館所處環境的變化,使閱讀推廣效果較為平淡和貧乏,并未形成圖書館和讀者要達到的期望。分析其原因是高校面對諸如大數據、移動設備、定位系統、傳感器和社交媒體在其中的碎片化引入,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使得這些場景要素以離散化的形式游離于高校圖書館之中,如何將這些要素的整體效用充分發揮,需要高校圖書館以移動圖書館為落地應用,將場景化要素嵌入其中,并將移動圖書館各個維度的情境進行聚合,以充分發揮其閱讀推廣的效用是本研究的重點。場景原本是影視術語,是指由人物關系所構成的豐富畫面,在本研究中是指高校閱讀推廣所發生的時空以及時空內情境及其關系的總和。為此,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校閱讀推廣進行場景化落地:1)閱讀推廣的時間。時間必須具有針對性,要針對閱讀推廣的主題、閱讀推廣的受眾人群進行閱讀推廣的時間確定,以確保本次閱讀推廣的受眾能確實參與到活動之中,提升活動的效果。2)閱讀推廣空間。如果任何閱讀推廣活動所選的場所都是一樣的,會大大降低讀者對于特定主題閱讀推廣效果的體驗程度,致使整個閱讀推廣活動黏性不足。3)閱讀推廣的主題。主題的選擇要針對讀者的閱讀需求、閱讀習慣閱讀偏好出發,切實挖掘讀者的閱讀期望,為其搭建平臺,使得具有相同閱讀期望的讀者能夠通過線下的體驗,形成線上的社群,增強彼此交互,強化閱讀推廣的效果。4)閱讀推廣的受眾。在閱讀推廣的受眾選擇中,要從高校讀者所關心的視野出發,選擇針對性的受眾群體,使真正想參加閱讀推廣活動的讀者參與進來,并真正受益[14]。5)閱讀推廣的組織。閱讀推廣的組織必須要針對某一閱讀推廣主題的屬性,從時間的選擇、地點的選擇以及受眾人群的選擇等角度出發,做好宣傳、組織和落實工作,使整個閱讀推廣活動中充滿了情感體驗,而非機械交互地完成任務。6)閱讀推廣的評價。對閱讀推廣整體效果的評價可以通過線上調查、線下訪談的形式完成,主要是考核這上述5個要素落地的協同作用發揮程度。
3 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機制
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落地效果體現在讀者閱讀期望、閱讀推廣情境和閱讀推廣場景三者之間的關聯和耦合程度。基于上述的論述,結合現有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了基礎讀者閱讀期望的場景化情境配置的落地機制。為此,需要通過對讀者閱讀期望、閱讀推廣情境和閱讀推廣場景進行如下界定,進行通過三者之間的配置關系形成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機制。1)讀者閱讀期望。所謂讀者閱讀期望是指讀者在特定時間和特定空間的閱讀需求、閱讀習慣和閱讀偏好。高校圖書館應該能夠通過場景要素之一的大數據對讀者的閱讀期望進行3個維度的有效挖掘,以便為其提供場景化閱讀推廣奠定良好的基礎。2)閱讀推廣場景。閱讀推廣場景分為兩類,分別是線上場景和線下場景。讀者通過線下場景就共同的興趣點結識,通過線上的社群進行交互[15],對閱讀推廣的延伸和拓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是現有閱讀推廣所不具備的。3)閱讀推廣情境。閱讀推廣的情境包括了資源情境、技術情境、服務情境、移動情境、社交情境和終端情境。資源情境為閱讀推廣提供了文獻保障;技術情境為閱讀推廣提供了技術支持,保證線上和線下的運行穩定、流暢、安全和可靠;服務情境為閱讀推廣提供了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立體化服務形式,使讀者更為愉悅;移動情境為閱讀推廣提供了地點靈活性的便利,使閱讀推廣活動不受場所限制;社交情境為閱讀推廣提供了社群交互的體驗,實現讀者線上和線下的互動[16];終端情境為消費者提供了線上參與的機會,擴大了閱讀推廣的受眾面,使閱讀推廣的影響更大。在讀者閱讀期望與閱讀推廣場景和閱讀推廣情境之間存在著關聯耦合關系,如何實現這3類要素的有效匹配是學界和業界關注的焦點。為此,將讀者閱讀期望細化為讀者閱讀需求,讀者閱讀習慣和讀者閱讀偏好來進一步研究,可以從細粒度的視角探究閱讀推廣的場景化運行機制。基于此思路,通過上述3類要素對閱讀推廣的場景化效用從不同角度的發揮,本研究從高校閱讀推廣的效用出發,探索形成了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的適配機制,具體表現為“讀者閱讀需求—閱讀推廣情境—閱讀推廣場景”“讀者閱讀習慣—閱讀推廣情境—閱讀推廣場景”“讀者閱讀偏好—閱讀推廣情境—閱讀推廣場景”3個維度一個場景出發進行配置,使閱讀推廣情境能在閱讀推廣場景中充分發揮其效用,進而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閱讀習慣和閱讀偏好,凸顯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場景化效用。由此,本研究從讀者閱讀期望細化的視角探討其與閱讀推廣場景和閱讀推廣情境之間的內在關聯關系,實現三者之間的有效配置,形成了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機制,如圖1所示。
由圖1所示,首先是高校讀者的閱讀期望作用于高校閱讀推廣情境,使資源情境、技術情境、服務情境、移動情境、社交情境和終端情境基于讀者的閱讀需求、閱讀習慣和閱讀偏好進行場景化配置,在配置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傳感器、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和定位系統的功效,使高校閱讀推廣實現場景化落地,以提升其與讀者之間的黏性,并提升讀者體驗的愉悅度,使高校閱讀推廣實現生態性、綠色性的可持續發展[17]。
4 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路徑
基于上述對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落地的思維,如何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使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有據可依、有法可用、有效可保是本研究的核心。為此,結合現有相關理論提出了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情境的標準化和個性化適配的雙路徑,這兩類路徑可以解釋如下:1)標準化適配。所謂標準化適配是基于服務平臺系統的技術因素提出的,關注的是移動圖書館的穩定與否、流暢與否、安全與否、友好與否以及平臺是否支持數據資源的整合、是否支持故障的自檢與維護。具體可以通過提高移動圖書館對于讀者輸入的反應程速度,從而提高移動圖書館的流暢性;另外,也可以通過借鑒現有多種移動圖書館形態的功能,對操作界面的買官程度、易用程度進行友好性開發[18];在移動圖書館應用中用戶的隱私與其體驗天生就是一對矛盾,如何確保移動圖書館對讀者隱私的有效保護,以提升其體驗的愉悅度;還可以通過移動圖書館的自我檢測和自我修復強化其可維護性,提高其易用性。2)個性化適配。所謂個性化適配是基于服務平臺系統的資源因素提出的,關注的是服務平臺的針對性、適量性、適時性、協調性、適應性和有效性以及平臺是否支持數據資源的整合、聚合和融合。個性化適配是通過提高系統的數據組織、挖掘、聚類融合等能力可以提升平臺的可整合性能,特別是將這些功能與讀者不同時空的閱讀需求、閱讀習慣和閱讀偏好相關聯,形成針對性的閱讀推廣情境的總和效用,進一步提升讀者參與活動的體驗,不僅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養,也提升了閱讀推廣的效用。由此,設計了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路徑如圖2所示。
由圖2所示,基于讀者的閱讀需求、閱讀習慣和閱讀偏好,在特定的場景通過大數據、傳感器、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和定位形態的功能,實現資源情境、技術情境、服務情境、移動情境、社交情境和終端情境的配置,通過個性化和標準化適配相結合的方法形成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路徑,高校閱讀推廣的績效通過情境配置的可用性、情境配置的有用性和情境配置的易用性3個維度的總和效用—體驗愉悅度進行衡量。
5 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化策略
傳統的以圖書館為中心和以讀者為中心的閱讀推廣都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現象,這使得高校閱讀推廣的可持續發展遇到了瓶頸的制約,而場景的提出切實地解決了此類問題的出現,實現了高校閱讀推廣的良性發展和生態演進,因為從場景的視角出發可以拓寬高校閱讀推廣的內涵和外延,使其不至于被限定的在特定的范圍內。通過網絡調研,以各高校通知公告的報道信息為基礎,結合閱讀推廣的特點,本研究結合各高校圖書館的活動提出了以下的場景化優化策略:1)升學閱讀推廣。近年來,高校保研成為學生關注的焦點,如何能順利地實現保研對于高校學生非常重要,某些大學圖書館組織已被保研的學生與有保研興趣的同學之間開展“保研達人面對面”的閱讀推廣活動,使閱讀推廣不僅限制在固定思維模式之中,而是拓展和應用到現有實際中,拓展到讀者需要的場景中,將閱讀推廣與讀者的需求緊密結合開展閱讀推廣,效果非常顯著,據筆者調研發現某些圖書館已將此類閱讀推廣做成了每年必辦的活動,無論是被保研的學生還是即將要被保研的學生,以及高校圖書館等多方從中收益。在舉辦此類活動中需要教務處、研究生學院的大力支持,高校圖書館要協調好不同部門之間的關系,切實做好保研的閱讀推廣工作[19]。2)真人圖書閱讀推廣。傳統形式閱讀推廣的圖書都是紙質圖書,這嚴重忽略了圖書可以是真人的這一事實。近年來,某些大學圖書館把學校的知名學者、教授以及具有專長的普通教師、學生以及在各自崗位上做出突出業績的校友通過真人圖書閱讀推廣給廣大師生,達到“講好工大故事,傳承工大文化”的目的,使每一個鮮活的面孔更加亮麗,充滿正能量[20]。該圖書館的真人圖書閱讀推廣活動分為兩類:一類是“教授與你面對面”,邀請的主講嘉賓均為本校教授;另一類是“身邊的良師益友”,邀請的主講嘉賓為除教授以外的其他與學校密切相關的人[21]。3)藝術素養閱讀推廣。通過讀書宣傳月舉辦攝影大賽活動,其形式上是選出優秀的作品供圖書館在今后的宣傳推廣中應用,更為主要的是通過攝影大賽進行攝影知識的閱讀推廣,邀請圖書館內攝影專家或者校外的攝影專家,就如何進行攝影或攝影的基礎知識進行普及,提升學生的攝影素養,由于受眾是參加比賽的選手,使攝影知識閱讀推廣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4)閱讀療法藥方推廣[22]。針對現有大學生在學習、求職等方面的壓力,以及學生在戀愛方面遇到的問題,高校圖書館應能針對特定的人群開出相應的“藥方”,以書當藥解決不同學生在不同時期遇到的問題,提升其大學期間的適應能力[23]。以上僅僅是目前從網絡上搜索到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雖然是對傳統閱讀推廣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拓展,但是缺乏將其運用移動圖書館的方式進行線上場景的直播和互動,使得其應有的效用還沒有充分發揮。無論如何,已經有高校意識到場景對于閱讀推廣的重要性,未來以移動圖書館為落地的閱讀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業界和學界通過挖掘讀者閱讀期望、豐富閱讀推廣情境和拓展閱讀推廣場景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
6 結 語
針對目前高校閱讀推廣的發展受到制約的現狀,從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所處的環境出發,以閱讀推廣的流程為基礎,將場景化要素嵌入至高校閱讀推廣之中,期望以移動圖書館為落地點,打通線上場景和線下場景實現兩類場景的無縫融合和多維度連接。基于讀者的閱讀期望,為不同讀者的特定時空以標準化和個性化相關聯的方式配置閱讀推廣情境,形成閱讀推廣所需要的空間與環境、讀者生活習慣、讀者實時狀態、社交氛圍4個要素效用相互補充的場景。高校閱讀推廣就是要在合適的場景下,針對特定的社群,通過有效的場景化情境的配置實現閱讀推廣的可持續發展,最終獲得有效的閱讀推廣的方法論。隨著高校閱讀場景地不斷細化,未來高校閱讀推廣的場景也將不斷延伸和拓展,促進了高校閱讀推廣的生態性和綠色性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高,韋楠華.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3):47-51.
[2]胡異.談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問題與對策[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4,34(6):85-87.
[3]萬慕晨,歐亮.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效果實證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22):72-78.
[4]史艷麗.高校圖書館社交媒體閱讀推廣實證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8,38(1):86-91.
[5]許天才,楊新涯,徐娟,等.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評價機制的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17):47-52.
[6]謝燕,鄒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9,(2):89-93,25.
[7]彭蘭.新媒體傳播:新圖景與新機理[J].新聞與寫作,2018,(7):5-11.
[8]趙瑜璋,袁聰.基于5W2H分析法的閱讀推廣案例分析——以六盤水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2(1):18-21.
[9]姜蘭,侯婕.“使用與滿足”理論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新媒體閱讀推廣的實證研究[J].情報科學,2019,37(4):125-129.
[10]李倩,韓晉雅.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演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22):5-14.
[11]韓娟娟.基于名人效應的高校閱讀推廣主題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7,(8):49-53,61.
[12]趙飛,吳亞平,周春霞.基于讀者大數據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評價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8,(2):129-134.
[13]李美凝,趙天姿,管緒,等.高校圖書館構建“訂閱式”閱讀推廣數字服務系統的實踐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18):77-82.
[14]何建新,劉信洪.整合營銷策略視角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7,37(6):70-73.
[15]馬卓.數字圖書館微服務情境交互功能評估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
[16]畢強,李潔,馬卓.用戶與數字圖書館微服務情境交互平衡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7,(5):82-90.
[17]李潔,畢強,馬卓.數字圖書館微服務情境交互功能的開發與設計策略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7,(4):81-89.
[18]畢達天,馬卓,劉健.用戶參與視角下移動社交網絡互動特征及模式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39(9):90-95.
[19]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保研達人面對面”活動順利進行——第十屆校園讀書節系列活動.[EB/OL].http://lib.imut.edu.cn/info/1006/2915.htm,2019-09-13.
[20]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教授與你面對面[EB/OL].http://lib.imut.edu.cn/info/1181/3921.htm,2019-09-13.
[21]王萍.高校圖書館真人閱讀推廣探析[J].圖書館,2017,(12):61-65.
[22]翟秀鳳,胡大敏.面向閱讀療愈的信息資源智慧導讀評價體系[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農業圖書情報,2019,31(7):29-35.
[23]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閱讀療法”簡介及相關書目推薦[EB/OL].http://lib.imut.edu.cn/info/1006/1581.htm,2019-09-03.
(責任編輯: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