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婷 張瑩
摘要:為進一步明確智慧學習平臺的使用現狀及可能的優化方向,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方式,從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以及便利條件四個方面展開調查。通過調查發現:智慧學習平臺在收集學習資源與完成任務方面很有效;學校制度和教師推薦對于智慧學習平臺的推廣很關鍵;智慧學習平臺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上仍有提升空間;智慧學習平臺表現出用戶友好性和界面友好性。
關鍵詞:智慧學習;使用現狀;調查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學質量工程項目《互聯網及慕課時代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016jyxm0017);安徽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電子商務概論》(編號:2017kfk038);安徽財經大學教學研究一般項目《智慧學習環境下的教學深度互動研究》(編號:acjyyb2018121);安徽財經大學教學研究一般項目《慕課微專業的發展及其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啟示與借鑒》(編號:acjyyb2019015)。
作為一種學習者自我指導的學習方式,智慧學習通過將智慧信息技術與學習活動進行有機整合,使得學習者能夠輕松獲取資源信息,從而實現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有效交互,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祝智庭和賀斌,2012)。智慧學習平臺不僅可以實現學習者較為自由和個性化的在線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更能夠對于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分析統計,因而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學習行為分析以及評價反饋對于學習平臺的智能構建和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我校在幾年前就開始嘗試探索智慧學習平臺的運用,目前已基本在全校范圍內展開。那么,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和使用,學生在實際使用智慧學習平臺的過程中的學習情況如何?本文嘗試依托UTAUT模型構建問卷,并面向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發放,根據問卷的反饋信息進一步討論財經類大學生使用智慧學習平臺的影響因素。
1、調查設計
UTAUT模型在技術接受模型、計劃行為理論、創新擴散理論等八大理論模型整合的基礎上,提取出努力期望、績效期望、社會影響以及便利條件等影響用戶行為的主要因子,在解釋用戶使用意向或使用行為方面被廣泛接受。本文基于UTAUT模型設計問卷,輔以訪談形式,考查我校智慧學習平臺的使用現狀。問卷設計中,前半部分為被調查對象的個人特征,后半部分圍繞學生在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以及便利條件等四個方面的進行設計。問卷主要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對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五個選項分別賦值為1~5,并借助智慧學習平臺采用電子問卷形式進行發放和回收。本次調查共面向四個班級總計168人發放問卷,回收166份,去除亂答和漏答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62份,有效回收率為96.43%。
2、調查結果分析
借鑒UTAUT模型的主要分析思路,分別從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以及便利條件等四個方面,對樣本進行相應的分析處理。
2.1 績效期望
績效期望衡量使用者通過使用智慧學習平臺,希望能夠得到哪些方面的收獲。一般的,當學生感知到智慧學習平臺對自己的幫助越大,越傾向于使用該平臺。通過調查發現,分別有66.8%和63.5%的同學認為智慧學習平臺在幫助自身收集學習資源和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時非常有效,而在關于智慧學習平臺是否對學習有用的題項中,這一比例卻下降到了43.1%。同時,被調查者中33.5%的學生認為,智慧學習平臺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的作用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事實上,近六成的學生認為智慧學習平臺只是作為一種完成老師布置任務的工具,而并沒有很好地發揮其強大的自主學習功能,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各方政策文件以及制度安排的影響下,目前大多數的教學任務仍然是基于課堂授課為主,智慧學習平臺只是作為一種輔助工具而已;另一方面,相較于傳統教學方法,教師利用智慧學習平臺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較多,結果卻未必理想,投入與產出之間的不匹配嚴重影響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智慧學習平臺使用的推薦和要求傾向。
2.2 努力期望
努力期望側重衡量使用者在使用系統過程中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是使用者認為使用系統的容易程度,系統越容易使用,使用者越傾向于使用該系統。調查結果顯示,67.9%的同學均可以在智慧學習平臺上進行熟練操作,當然,這一比例依賴于既有較強的相關APP操作的使用經驗。64.5%的同學認為智慧學習平臺界面友好,操作簡單。55.5%的同學認為在智慧學習平臺上完成任務比較容易,近半數的同學認為學習使用智慧學習平臺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總之,該項調查結果表明智慧學習平臺本身的易用性較好,并不會對學生造成日常使用上的困擾。
2.3 社會影響
社會影響衡量學生在決定使用智慧學習平臺時是否會受到周圍群體的影響,個體感知的社會影響越強,越傾向于使用該平臺。本文主要圍繞被調查者周圍人對其使用智慧學習平臺的影響,整體調查結果顯示,老師對被調查者的影響所占比重較大,接近50%。除此之外,周圍人對于學生使用智慧學習平臺的影響并不突出,均處于30%左右。這一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除老師推薦使用以外,學生在自主選擇使用智慧學習平臺的意愿上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上并不明顯。
2.4 便利條件
便利條件是個體使用智慧學習平臺得到現有技術的支持程度,便利條件越多,越傾向于使用該系統。本文中,學校在制度層面上與學生使用智慧學習平臺這一題項得到了廣大被調查者的認同,說明在目前學校是在大力推廣該事項。除此之外,近半數的學生認為智慧學習平臺可以為其提供必要的知識、資源以及相應的幫助,有助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當然,我們還通過單獨重點選擇的電子商務專業一個班級的部分學生進行面對面訪談后得知,整體上學生對于智慧學習平臺的結構設計、界面友好以及功能流程持肯定態度,認為智慧學習平臺的確便利了資源獲取和學習,方便了彼此間的溝通交流,符合當今“互聯網+”的應用趨勢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旨。
3、結論與啟示
3.1 智慧學習平臺在收集學習資源與完成任務方面很有效
通過前文的調查結果可知,大多數的學生認為智慧學習平臺在幫助收集學習資源以及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很重要,可以在日后的應用和推廣過程中繼續發揮功效。具體包括:一方面,在豐富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智慧學習平臺中,可以根據各專業的培養方案,結合當前的熱點前沿問題,進一步細分板塊,供學生學習和查看。另一方面,課程班級還可以建立討論群和個人展示區。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課前發布資料,布置思考任務等自主學習性較強的方式,使學生由起初的被動學習,一步步轉化為主動提煉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動學習方式,這也更符合當下社會的人才需求特性。
3.2 學校制度和教師推薦對智慧學習平臺的推廣很關鍵
相較于其他人對學生的影響,學校制度和教師推薦更能影響學生對智慧學習平臺的使用意愿。因此,在日后的教學和平臺使用過程中,我們可以重點考慮:第一,學校繼續在制度上鼓勵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事實上,在智慧學習平臺上完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一定程度上講,并不亞于傳統授課方式的付出。故,學校可以通過更為靈活的制度安排,鼓勵教師采用智慧學習平臺完成授課。比如,將智慧學習平臺上展示的教學內容作為教學研究項目立項或特色課程繼續推廣,將重點內容錄制視頻章節或者按照一門課程的一定比例錄制視頻課程,學校可以實現對教學過程的全程隨時檢查,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教師是否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完成了規定的知識講授,學生也可以實現對精彩章節的反復學習。第二,把握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留言與討論,綜合評價課程。可以在課程的視頻學習過程中,隨機設置一些與本次學習有關的問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在課前或課后布置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學習任務,以系統記錄時間為準,這不僅可以督促學生自發自主地完成學習,還為期末的學習成績考評提供有理有據的評分參考。
3.3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上仍有提升空間
雖然智慧學習平臺在便利教學過程以及教學交互等方面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學校制度和教師推薦至關重要。因此,需要我們進一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方面加大改進力度。包括:第一,“好課圈”展示風采。由歷年的教學名師、教壇新秀、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等圍繞至少一門主講課程,將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料,特別是教學視頻發布至“好課圈”內,既可以供學生自主學習,也可以供其他老師學習借鑒。同時,好課圈內的課程可以設置要求學生的前期學習達到一定積分以后才可以轉發學習、好課圈內的學習積分翻倍等。第二,“名師幫”答疑解惑。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可以在智慧學習平臺中留言咨詢,可以定向實現向各專業優秀教師尋求幫助。咨詢內容包括傳統課堂中的問題和智慧平臺中的問題,通過名師幫,既可以彌補許多課程的實際課堂教學課時不夠,難以透徹剖析問題的不足,還可以進一步促進教與學的深度互動。第三,“試講臺”升華自我。學生通過日常以及智慧平臺的學習,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某一個或某一類文獻搜集資料,深入挖掘,總結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智慧學習平臺可以通過設置“試講臺”模塊,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臺和機會,學生可以在“試講臺”中錄制視頻,闡述看法,使自身真正從一個被動學習者轉變成主動學習者。當然,在學生的參與過程中,同樣可以通過積分翻倍、每周之星、展示新秀等方式實現對學生的激勵。
3.4 智慧學習平臺表現出較好的用戶友好和界面友好
前文的調查結果表明,智慧學習平臺在用戶友好和界面友好方面表現出較高的滿意度,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反饋,大多數學生在智慧學習平臺的實際操作和便利使用上不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未來智慧學習平臺的使用和推廣過程中,可以考慮在功能細化上下功夫,但不能背離使用便捷、用戶友好的初衷。
綜上,通過將智慧信息技術與學習活動有機整合,智慧學習平臺在便利資源獲取,促進教學深度交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期望本文的分析既有助于我校學生基于智慧學習平臺活動的開展以及既有智慧學習平臺的完善,也能為兄弟院校智慧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 2012(12):5-13。
[2] 劉雨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智慧學習行為影響因素評價探究[D].沈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7。
[3] 魏順平.在線學習自動評價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5(03):38-45+79.
[4] 許正興,郭榮梅,李宏芳.創新創業教育導向下基于后現代認識論的智慧學習模式構建與實踐策略研究[J].當代繼續教育,2018(06):52-58.
作者簡介:
張宇婷,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張瑩,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