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娟 鄭雨玨 錢龍
摘? 要:度假酒店英文名為“Resort Hotel”,是為休閑度假游客提供住宿、餐飲、娛樂與游樂等多種服務功能的酒店。與一般城市酒店不同,度假酒店不像城市酒店多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大多建在濱海、山野、林地、峽谷、鄉村、湖泊、溫泉等自然風景區附近,而且分布很廣,輻射范圍遍及全國各地,向旅游者們傳達著不同區域、不同民族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等。廬山西海希爾頓度假酒店為一家五星級度假酒店,是廬山西海中海度假區規劃內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景觀特色營造原則為:景觀營造更新原則、景觀設計多樣性原則。這些原則能夠為今后建設度假酒店的景觀設計、度假酒店園區整體質量、度假酒店園區特色提供參考。
關鍵詞:廬山西海;度假酒店;景觀營造;景觀設計
一、度假酒店發展概況
度假酒店最早起源與古羅馬時期,其繁榮發展時期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時因交通運輸能力弱且成本較高,度假酒店的體驗人群主要為貴族。“二戰”過后,因經濟快速穩固發展,民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后也逐漸喜愛上出游的方式。我國度假酒店在改革開放之后呈現發展趨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度假酒店行業的發展在國內逐步提升,繼1996年全國第一個五星級度假酒店——三亞亞龍灣凱萊酒店開業之后,我國度假酒店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二、廬山西海希爾頓酒店概況
(一)廬山西海概況
廬山西海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永修縣境內,九江西南部,距九江市100公里,距廬山110公里,擁有308平方公里和8000余座島嶼,是鑲嵌在“南昌-婺源-廬山-九江”紅色旅游線上的璀璨明珠。其以千島、名山、秀水、永武水上公路為主要特色景觀,是華中地區著名的湖泊旅游勝地。廬山西海希爾頓度假酒店位于廬山西海西北湖區巾口片區,南鄰碧波浩淼的廬山西海,北靠延綿起伏的群山,大大小小的半島延續至湖心。酒店依水而建,地理位置優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該項目有一定的挑戰性,也成為設計創造親近山水、富有凝聚力的項目契機。
(二)廬山西海希爾頓酒店空間布局
廬山西海希爾頓度假酒店為一家五星級度假酒店,是廬山西海中海度假區規劃內的重要組成部分。酒店平面呈現“C”環形布局,將酒店布局規劃與自然地形地貌相結合,為一座現代風格建筑。酒店由:Checkin、大堂、中餐廳、全日制餐廳、SPA房、酒吧以及80棟別墅客房組成,建筑布局錯落有致,背山望水,整體環境營造了田園生態的度假氛圍。
酒店主入口設計用高差處理為客戶創造獨特的到達酒店大堂體驗。酒店入口區域(標高+62.88M)由廊橋構建,廊橋右側的近水湖面在樹叢中若影若現,既增加了酒店入口區域與沿湖水景的空間關聯性,又創造了客戶從酒店主入口至酒店大堂途中的空間體驗感(如圖1)。
由于巧妙利用了地形地貌特點,酒店大堂廣場高于出入口標高5.59米,會議廳與酒店大堂方向流線由此處分流。酒店大堂空間呈現正方形,且西南門開放濱水觀景平臺,因此進入酒店大堂(標高+71.29M)透過西南門觀景臺映入眼簾的則是一覽無余的西海美景。酒店會議廳于酒店大堂東北側,會議廳南門與酒店大堂西門圍合形成室外水景花園。
中餐廳(標高+76.5M)于酒店大堂東側,中餐廳前廳和西側各個中餐廳包廂(分別為:龍虎山、三清山、廬山、井岡山等包廂房)圍合形成小型室外露天庭院,由于中餐廳外立面由玻璃圍合而成,加上地勢較高,客戶不僅可以享受庭院內的寧靜與愜意,還可以沿窗外眺望廬山西海美景(如圖2)。
全日制餐廳(標高+71.59M)依水而建與SPA中心錯落排布圍合南側室外泳池,SPA中心包括豪華水療設施、室內泳池與健身中心,該區位位于項目西側濱水區為最佳日落觀景點(如圖3)。
三、廬山西海希爾頓景觀特色設計特征分析
(一)現代景觀與鄉村田園景觀的融合
客房區主要以現代裝飾風格為主,客房別墅入口鋪設花紋雕飾磚,客房與外部園區由竹子聯排固定,當地農村也利用竹子聯排固定方式將家門院子與菜園進行分離,而客房區利用此材料有鄉村田園裝飾作用的同時還具有隔檔作用,有效保護住客的隱私。客房別墅大門門檐有著贛派建筑的風格,入口處植著幾顆果樹,灌木叢從入口處延伸至入戶門廳,這種院落式景觀將室內室外空間相連,相互交織形成良好的空間氛圍。客房區表現出景觀的輕快與精致的同時,還設有中式元素以表現出客房的清韻雅致,結合田園景觀植物搭配的多樣性使客房的入戶園區更加溫馨與親切,體現出田園生活氣息(如圖4)。
(二)軟景與硬景
廬山西海希爾頓酒店利用植物軟景劃分建筑與建筑之間公共景觀區域空間,這段“過渡空間”采用了多樣化的植物軟景進行點綴:小至沿階草、菖蒲、杜鵑花、齒葉冬青、金邊黃楊、八角金盤,大至紫薇、楊梅、丁香花、櫻花樹、烏桕、楝樹等,利用植物過渡公共景觀空間不僅給增強游客在園區的美的體驗感受,還起到了安全隔離的作用,精致的箱式庭院燈在路邊點綴,白天增加了園區景觀的美觀性,在夜間也為園區增添了一絲溫暖的光線(如圖5)。
客房區內則是將軟景與硬景的設計運用到了室內,室內材質主要為與自然接近的原生態材質如木材、石材等,客房內中庭空間由竹子與碎石搭配組成,形成中式儒雅風格的中庭,將大床間的門推開落地窗外引入眼簾的水景美不勝收,客房外順著建筑與岸邊的高差有一片泳池區域與休閑區域,泳池外則是西海水景。
(三)觀景氛圍的營造
廬山西海希爾頓度假園區內還保留著未開發狀態時的地勢高差形態,地塊開發前,大堂區域距離濱水區高差最大值為5米,全日制餐廳距離濱水區高差最大值為8米。房區地塊由兩塊地塊組成,將客房分為V1V2客房區與V3V4客房區。V1V2戶型客房距離濱水區高差最大值為11米,V3V4戶型客房距離濱水區高差最大值為14米。地塊開發后,度假園區設計整體利用地形形成空間起伏環繞的景觀格局,親水的V3V4客房區與近水的V1V2客房區約3米高差,V1V2客房區相較處于地勢高處,客房外道路有一圈環繞的觀景路線,最高點則設計一處觀景亭供人停留、觀景、休憩。而親水的V3V4位于沿湖一線,在環湖路的交叉口設計一處延伸至水岸邊的觀景臺供游人停留。
(四)不足之處是在田園景觀與現代景觀結合的過程中,因初期規劃問題與后期報規問題出現設計變更,而出現較少的園區休憩觀景平臺,暫時無法適應度假園區過大的游客承載量,因此也為廬山西海希爾頓度假園區二期景觀設計留下一些伏筆。
四、度假酒店景觀營造原則
(一)景觀營造更新
1.場所精神的營造
度假酒店產業核心要素之一為“文化”,酒店在開發初期對當地傳統文化進行挖掘并結合當地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與社會資源進行景觀設計的產品定位、功能定位、特色定位,這樣及對當地文脈起到了保護作用,又與其他類型度假酒店有所不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景觀。
在《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一書中, 舒爾茲指出:“場所就是具有特殊風格的空間。自古以來,場所精神就如同一種完整的人格,如何培養面對和處理日常生活的能力,就建筑而言,意指如何將場所精神具像化、視覺化。建筑師的任務就是創造有意義的場所,幫助人們定居于世。”廬山西海希爾頓酒店度假園區保留了未開發前原村莊地塊肌理與景觀文化,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現代風格的餐廳、酒店、SPA房,形成了新的景觀的同時又承接了田園景觀的風格,讓村民、游客產生了對場地的新的認同感(如圖6)。
2.提取本地元素
武寧縣當地特色建筑材料:夯土、紅磚、竹材,通過不同設計手法融入到園區景觀設計當中,如園區內公共道路至客房園區的竹制隔檔帶,道路分區的地磚鋪花等,這種當地特有的建筑材料成為了巾口村特有的歷史印記,也延續了當地歷史文脈,更新了景觀意境,拉近了人與環境的距離。
(二)景觀設計原則
1.設計手法多樣性
傳統的景觀造園手法與現代景觀設計手法的融合成為廬山西海希爾頓園區的景觀特色,景觀中體現了如畫一般的優美景色。度假園區利用傳統的景觀造園手法,在在酒店大廳、全日制餐廳、客房區處利用漏景、障景給客人更好的空間體驗感,并將傳統材料與工藝與現代景觀設計相結合利用到園區空間設計中,增加了整體的空間質感與空間氛圍;在度假園區空間布局、軟裝配飾、空間整體色調上傳達出“畫中有畫”的層次使室內空間與室外景觀意境相呼應,同時灌木、樹群等植物在客房別墅架空層一側的植物搭配,解決了開發時期地塊的高差問題,過渡空間的設置使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的過渡得到緩解,并增加了美觀程度(如圖7)。
2.材料多樣性
廬山西海希爾頓度假酒店園區內豐富的材料運用,如:石材、實木材、紅磚、灰磚、瓦、鵝卵石、植物搭配等應用在室內空間、建筑外立面與景觀空間中產生不同的氛圍與質感,現代材料與鄉土材料的碰撞產生了不同的空間視覺感受,環保高質量的材料也提升了空間體驗感。
3.植物多樣性
廬山西海希爾頓度假酒店園區內植物多選用當地本土植物,如:楝樹、水杉、紅豆杉、楊梅、合歡、海棠、木槿、枸骨、桂花等,園區配置時,將植物品質、顏色、大小等進行有序搭配進行多層次栽植,從而營造出園區豐富的植物搭配,植物與園區的景觀小品進行搭配形成更具有田園氣息的度假園區體驗感,讓客人能夠感受到與大自然更親近。
五、結語
度假酒店的景觀需要從不同的設計維度來進行思考,將當地的人文特色、地域特色、空間材料特色等方面融入于度假酒店景觀設計中,只有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并結合實際環境、項目立項需求、景觀場所理念才能更好地進行景觀設計與創新,通過宣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體驗才好帶動度假酒店的知名度與當地鄉村產業的更好更快發展,更好地增效與創收。筆者希望通過對廬山西海希爾頓度假酒店的特色景觀分析為今后度假酒店特色景觀營造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程世丹. 當代城市場所營造理論與方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7.
[2]張才勇.景區旅游建筑造型的詩意建構——以沙坡頭游客中心及廬山西海服務碼頭群為例[J].建筑技藝,2016(9):96-101.
[3]賈漫麗,白楊,楊建民,劉桂林.濱湖風景旅游小城鎮景觀風貌控制規劃——以杭州千島湖為例[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9(4):201-204.
[4]舒建偉,何燕芬.酒店景觀與自然生態結合之路——記千島湖喜來登酒店景觀營造[J].現代園藝,2012(6):117-118.
[5]余盈瑩,唐嘉佳.現代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性表達——以景德鎮陶溪川文化創意園等景觀設計為例[J].中國藝術時空,2019(1):74-79.
作者簡介:薛娟,博士,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
鄭雨玨,山東建筑大學碩士研究生。
錢龍,山東建筑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