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本文選擇就“關于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及其發展趨勢探究”,這一論點進行分析和研究,為了確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設計以下研究框架。首先,闡述國際貨幣體系的定義,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容以及目標、目標作用和國際貨幣體系的標準等內容,利于增加對際貨幣體系的了解,為后續內容分析奠定理論基礎。其次,闡述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情況,分析五個演變階段的條件以及特點和內容等,利于了解各個階段的實際情況。最后,探索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趨勢,掌握美元、歐元以及人民幣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國際貨幣體系? 演進?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8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5(b)--03
當下世界經濟聯系日漸密切,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使得各個國家之間經濟依賴性增加,相互之間影響不斷加深。在此背景下,各個國家要想更好發展本國經濟,必須掌握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和發展情況,掌握貨幣金融力量在國際力量中發揮的作用,了解貨幣體系發展現狀,并結合國際貨幣發展情況,探索應對國際貨幣風險的舉措,如倡導本幣的國際化,并和國內的改革配套工作同時開展,把強大的制度以及政策經驗和市場作為支撐,保障各個國家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1 國際貨幣體系相關闡述
1.1 國際貨幣體系定義
國際貨幣體系定義為:各個國家的政府機構為了更好地適應對外貿易和國際結算實際需求,針對國際貿易貨幣兌換及對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作出的安排和制定的標準,以及為此所構建的系統化組織全稱。國際貨幣體系可以為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活動、交易支付活動提供整套的安排與慣例,可確保國際貿易活動的規范性和有序性。
1.2 國際貨幣體系內容
國際貨幣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其一,確定了各個國家的貨幣比價,如調整貨幣幅度變化、波動斜線以及匯率原則的確定等。其二,國際收支調整采取各類舉措和各個國家貨幣兌換的特性,例如本國貨幣是否可以對外兌換,本國貨幣能否有效限制對外的支付等。其三,確定儲備的資產并明確貨幣儲備資產的實際供應模式。其四,調節國際收支的舉措,如順差國家方和逆差國家主體承擔責任。其五,協調國際金融類事物,磋商并調節相關管理工作。
詳細來說,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容主要是國際支付的原則以及國際收支的調節模式、確定國際貨幣以及儲備資產這幾個方面,把各個方面的內容作為依據,以此明確世界和各個國家貨幣匯率的制度、國際貨幣的金融性事務管理協調機制以及建設相關的監督與協調體系。此外,也可確定國際資金的融通機制,明確主導貨幣與國際貨幣,建設國際貨幣的收支約束管理機制等[1]。
1.3 國際貨幣體系的目標以及標準
國際貨幣體系目標為:保障各個國家貿易的有效開展、促進世界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有利的開發和利用各個國家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應用以及各自經濟發展目標。國際貨幣體系目標作用為:建設匯率機制,避免出現循環惡意貶值,營造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解決國際貿易收支不平衡問題,并探索有效解決國際貿易收支不平衡解決方法,確保各個國家主體之間經濟政策的協調性。國際貨幣體系的劃分標準:首先,從貨幣的本位角度分析,國際貨幣體系能夠分成純粹的商品本位,例如金本位。其次,國際貨幣體系也包括純粹的信用本位,例如可以兌換的紙幣本位。最后,混合本位也是貨幣本位主要構成,其包括金本位。從貨幣的匯率制度來說,國際貨幣體系可為劃分成浮動性的匯率制度以及固定模式的匯率制度[2]。
2 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分析
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演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880—1914年,此階段國際體系為金本位制度。第二階段為1918—1939年,此階段國際貨幣體系是金本位制度逐漸恢復階段。第三階段為1944—1973年,此階段國際貨幣體系為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第四階段為1973—1976年,此階段國際貨幣體系逐漸朝浮動匯率制度發展。第五階段為1976年至今,此階段國際貨幣體系為牙買加體系。下文將詳細對各個階段國際貨幣體現具體情況進行研究[3]。
2.1 金本位制度
以相應重量和成色黃金為國際貨幣制度的被稱之為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的條件為自由輸入和輸出、自由的兌換、自由的鑄造。特點為利用黃金來充當替代國際貨幣,各個國家的貨幣匯率受到貨幣含金量的影響。此外,國際收支受到物價現金流的體系管理,可由其進行自動化調節。金本位制度具有自身的優勢,穩定性較好,如在金本位制度體系下,各個國家之間貨幣比較分析,各國黃金和銀行券黃金流通鑄幣的比價以及各個國家的物價水平具有穩定性。金本位制度的穩定性,對于國際資本的匯率以及國際貿易和匯率穩定性具有較大影響[4]。
2.2 虛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度逐漸恢復階段(也稱之為被虛金本位制度)。此制度是在意大利1922年的國際貨幣金融研討會議上所確定,把黃金作為基礎,每個國家的紙幣可替代黃金進行貿易活動,具有支付和清算的智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紙幣也依舊具有含金量。其主要是利用直接掛鉤的模式,把黃金與本國的國幣建立聯系,利用另一種和黃金掛鉤貨幣和黃金間接的掛鉤,與黃金間接或者直接的保持貨幣固定比價。此制度可節省黃金,完善金本位貨幣制度不足[5]。
2.3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確定美元和國際儲備貨幣以及美元和黃金的掛鉤,而美元的兌換模式和發行方式,確定了固定的匯率制度,并提出資金融通的方案。此貨幣體系優勢為可有效解決國際資金短缺、黃金短缺問題,利用固定的匯率制度維護世界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并制定資金融通的方案,建立國際貨幣的基金組織,可促進國際金融的合作[6]。
2.4 浮動匯率制度
國際貨幣體系逐漸朝浮動匯率制度方向發展,是建立在固定匯率制度基礎上,和固定匯率相反。一個國家貨幣相對于另一個國家貨幣來說,依據市場的供求關系,去自由波動貨幣匯率制度。此匯率制度是受到美國金融霸權主義出現影響。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產生,浮動匯率制度的浮動形式較為多樣,如包括聯合浮動模式、單一浮動模式、盯住浮動模式以及管理浮動和自由浮動模式。浮動匯率制度優勢為可以進行靈活的浮動,受到匯率波動影響線,能夠依據獨立自主基礎原則調整匯率[7]。
2.5 牙買加體系
IMF在1976年,待浮動匯率制度解體后,通過《牙買加協定》,肯定浮動匯率制度明確其合法性,如管理浮動制度、聯合浮動制度、盯住浮動制度以及單獨浮動制度的合法化,在此基礎上也確保在各個國家中維持多邊自由的支付原則。國際貨幣的多元化是牙買加體系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括美元儲備多元化、黃金儲備多元化、英鎊儲備多元化以及歐元儲備多元化和特別提款權利儲備多元化等。牙買加體系具有自身優勢,擺脫掉單一對于貨幣的依賴,解決掉特里芬的難題,使得貨幣供應與應用更加的靈活和方便。
3 國際貨幣體系發展趨勢探究
3.1 國際貨幣儲備體系改革發展
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的逐漸瓦解,國際貨幣體系不斷改革和創新發展。從理論的角度來說,國際貨幣的改革發展,需要VBA尋求世界各國的共贏發展作為目標。循序漸進、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落實此項重大任務。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發展將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改革以往相關標準和準則,建設一個具有穩定性、標準化的國際儲備貨幣的貿易活動以及發行的標準,保障市場供給的有序性。此外,如果在國際貿易體現中,出現供給總量不夠及時問題,則應該靈活的結合實際,去適當地調節,增減供給量,以滿足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改革需求。其次,要創造性地創新和改革當下國際貨幣體系,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發展,保障幣值的供應有序、確保幣值的穩定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調控貨幣總量,促進全球金融的穩定發展。最后,從當下世界貨幣體系現狀來看,未來很有可能會創造出一種和主權國家相分離,并且能夠保持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儲蓄貨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理想化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構建和發展。
3.2 國際貨幣體系朝向多極化發展
縱觀全局,對國際貨幣體系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從以往至今主要有兩種觀點,分別是單級論的觀點和多級論的觀點。其一,單級論的觀點[8]。此觀點給出受到貨幣慣性的影響,一種貨幣只要是占據統治地位,具有統治性后,受到貨幣網絡效應的影響,其就無法被輕易動搖。其二,多級論的觀點。多級論的觀點給出,對于投資者來說,其在持有各個國家貨幣幣種時對于風險分散具有較大需求,這一發展需求,一定程度上為貨幣體系的多級別化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提供內在的動力支持。與此同時,在特里芬困境難題中,盡管國際貨幣具有統治作用,但是其也無法避免地出現貶值問題,一定程度上為全新國際貨幣比重的興起和發展營造良好環境[9]。
其實總的來說,結合國際外儲備以及國際金融資產中貨幣結構體系變化情況,不難發現國際貨幣體系呈現多極化發展趨勢。而對于這一趨勢,就是受美元地位的不斷削弱以及歐元地位的不斷上升所影響[10]。
3.3 國際貨幣體系朝向多儲備的貨幣體系發展
綜上所述,國際貨幣體系出現較大變革,將對各國貨幣帶來較大影響,尤其是美國這一主要貨幣儲備國家,面臨著多重的調整。因此,在未來國際貨幣體系也將會出現較大的變化,美元作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的關鍵地位受到影響。而且,各個體系也在不斷地探索和積累討論關于國際貨幣體系在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格局。其在OMFIF給出,世界正在朝向有人民幣、歐元以及美元所構成的具有穩定性和多儲備的貨幣體系方向去發展。但是不可改變的是美元具有較好優勢,盡管在財政方面出現不平衡現狀,但是整體恢復能力強于各個競爭對手。因此,未來美元仍舊會處于主要地位,其主導性不會削弱,但是其也將嘗試與其他不同的貨幣去分享這一角色。
3.4 SDR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寬
SDR具備超主權儲備貨幣的能力和特征,因此,在未來需要充分發掘SDR的潛力,注重SDR的分配,克服掉SDR在代表權、話語權以及經費方面的局限,發揮SDR的優勢。此外,未來SDR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寬,將構建成一個其他貨幣與SDR的相互間的清算關系,改善SDR的應用現狀,如僅能在國際組織和政府之間應用的現狀,使其發展成為國際貿易活動中、兼容交易活動中公認的一種支付手段。
同時,未來也會把SDR在企業記賬、投資活動、大宗商品定價以及國際貿易中大力應用,可以強化SDR的影響力,發揮其最大作用,并降低由于應用主權貨幣所帶來的資產價格波動,降低貿易風險。最后,在未來也將積極地推動建設SDR定值以及發行方式,把SDR的定值擴展到全球各個主要經濟大國中,使SDR和GDP建立聯系,把GDP作為權重,強化市場對于幣值的信心,改變以往人為計算幣值的模式,朝向實際資產支持的模式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國際貨幣體系發展主要經過金本位制度、虛金本位制度、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浮動匯率制度、牙買加體系這五個階段,每個階段特點和優勢不同。對于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趨勢,在多樣研討后給出美元依舊作為主導,但是歐元和人民幣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未來美元會更多的與其他國家分享自身貨幣角色。
參考文獻
王煒,秦放鳴,劉琴.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下的中亞國家“去美元化”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9(06).
石柳.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分析[J].金融經濟,2018(20).
鄭可.未來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多元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J].智庫時代,2018(28).
劉津含,陳建.數字貨幣對國際貨幣體系的影響研究[J].經濟學家,2018(05).
梁濤.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下新興經濟體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與應對[J].新金融,2018(04).
張政霖,及悅.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元地位的演變及發展趨勢[J].時代金融,2015(12).
車天兵.國際貨幣文化發展的新趨勢及對我國貨幣文化建設的啟示[J].甘肅金融,2014(01).
從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趨勢看中國金融發展戰略[J].新經濟導刊,2010(01).
楊小軍.當前國際貨幣體系新特征及其發展趨勢研究——兼論人民幣國際化[J].金融發展研究,2008(09).
李杰,馬曉平.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運行狀況與發展趨勢——兼論人民幣國際化[J].對外經貿實務,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