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倩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為了增強國有企業的生命力,國有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開展了相應地變革活動。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績效考核不僅關系著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同時對企業的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國企人力資源管理的績效考核展開研究,首先對考核設計依據進行了介紹,其次對國企績效考核現在進行了分析,最后就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地措施,使國有企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 人力資源管理? 績效考核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5(b)--02
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樂觀,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不斷下降,人員工作積極性下降,績效管理機制無法有效地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得企業的效益無法得以提升。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其是企業利益獲得的主體資源,國有企業必須要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提高管理層對績效考核的認識,重視員工的績效考核工作,強化考核過程的監控和結果的反饋,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為企業獲得更多的效益提供人力保障。
1 企業單位績效考核設計的依據
一方面,企業績效考核就是在基于員工工資性質,使用科學的手段對員工的工作完成情況作出評價。績效考核結果直接關系著員工的實際工資,其是單位進行人才選拔的主要指標,科學的績效考核有利于企業員工提高工作質量、企業獲得更大效益[1]。因此,企業在制定績效考核指標的時候,必須要保證科學合理,根據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及時調整考核指標,同時要注意提取員工工作目標,確保評價的實際性。另一方面,企業要設置考核參考標準為員工工作情況作出考量。在提取指標的時候要注意指標之間的關聯性,且在實際操作的時候要注意各指標之間的判斷標準。
2 國企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考核的現狀
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要符合全球化經濟發展趨勢,跨國企業和外資企業進入到中國,其在經營和管理上都與國有企業的管理有著很大的不同,形成鮮明的對比。近年來比較流行的阿米巴、OKR目標與關鍵成果等管理方法對國有企業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為了保證國企的持續發展,其必須要創新管理,推行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此外,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企的管理方式已經與市場不相匹配,導致國企的經濟效益逐年下降[2]。對此,國企必須要改進管理方式,發揮自己的競爭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
3 國企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問題
3.1 考核制度與企業目標不匹配
企業戰略目標在實施的時候,績效考核作為目標達成的主要工具之一,其通過有效對接戰略目標與績效管理,使戰略和績效能夠實現統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的績效考核與員工業務及其目標并沒有達成統一,其與企業戰略目標之間更是毫無聯系,無法對戰略目標的完成提供有力的支持,這就使得企業出現戰略目標和績效考核錯位的現象[3]。員工與其工作目標之間的定量目標沒有建立,導致企業各層級對員工的評價缺乏依據,且考核指標對各部門之間的合作考慮也不充分,導致企業的人員管理缺乏科學性。
3.2 績效管理基礎工作不完善
國有企業要想做好績效管理,必須要完善基礎管理工作。但是,當前的國有企業績效管理基礎工作都不夠完善。首先,在人員認識上,國企管理人員在績效管理上的認識不足,一些管理人員只是將年終獎的評選當作考核過程,對員工的日常業績管理不夠重視,有些管理人員則忽視了考核結果與員工收入、職稱評定之間的關系,有些管理人員只重視業績結果,而不重視人員工作,對員工業績的提升和人才的培養跟進缺乏重視。其次,員工的認識也不夠完善,一些員工認為企業的績效考核不能夠做到公平、公正和公開,無法體現員工的綜合素質,考核只是形式化,使得員工本身就不重視考核,進而影響考核的效果。再次,考核工具沒有與時俱進,有些國企還在用傳統的德勤能績廉作為評價標準,考核方式和觀念都比較落后[4]。最后,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基礎工作不夠完善、管理崗位職責落實不到位、戰略分析不足、體系弱化等都導致績效考核指標無法有效提取,進而導致企業盡管目標和制度存在,但是無法具體落實到位,制度和行為出現分離的狀況,使得績效考核呈現形式化。
3.3 考核指標的建立不夠規范
在設計考核指標的時候,由于存在人力資源人員專業性不強、人員認識不到位、績效體系不健全等原因使得考核指標與SMART目標管理原則相去甚遠,考核過程中出現指標不具代表性、目標設計不合理、權重分配不科學、考核標準存在主觀性等問題。在實施過程中,有些國企并沒有對考核過程進行監控,對考核指標的達成過程缺乏有效地跟蹤,在考核評價環節中,盡管具有量化標準,但是考核評分的主觀意識仍然比較強,導致考核結果不夠公平[5]。在考核結果應用的過程中,結果只用來確定員工薪酬,對員工的培訓、晉升以及職業發展等方面沒有發揮作用。在績效反饋過程中,很少有企業就績效管理展開溝通工作,對員工的意見不重視,同時并沒有對員工的工作提供有效地反饋,績效管理在運行中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3.4 激勵制度無法發揮作用
企業的激勵制度無法發揮激勵作用,考核機制不夠合理使得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無法被調動。例如企業在發放年終獎的時候,員工只要保證年度考核過關就可以得到,這對公司較大貢獻的員工而言不公平,這些員工可能平時對公司的貢獻較大,但是沒有完成年度任務。企業的獎勵制度不科學、合理,對待普通員工和特殊貢獻的員工是一樣的,導致員工心理會產生不平衡,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對企業的管理和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4 國企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考核相關措施
4.1 以戰略目標為基礎建立考核機制
在系統整體角度和上下聯通、有機聯合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利用平衡計分卡將組織設置的戰略目標與具體考核指標分解開來,分成不同部門、員工相應的行動指標。首先,企業要確定戰略導向目標,在綜合理念的指導下分解戰略目標,將其分解成不同的績效目標,用SMART原則來明確相應的指標,同時利用德爾菲法選擇、確定企業考評的量化指標。其次,企業部門要確定績效目標,基于戰略目標設計各部門的計分卡,將相關的信息進行整合,與部門關鍵職能聯合起來建立績效量化的相關指標[6]。最后,制定績效考核計劃,通過部門計分卡中的績效目標和員工實際的崗位職責,將部門指標分解到具體的員工身上,簽訂員工極端性的績效目標達成協議,對員工進行階段性的考核。
4.2 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基礎管理體系
企業戰略目標及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是績效指標提取的基礎。首先,企業要分解戰略目標,從時間角度將企業的長期戰略分解到成為年度、季度和月度等短期目標,從層級角度講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到部門手中,再由部門分解到員工手中,將組織戰略分配到員工具體的工作人員中。目標的分解就是提取績效指標的過程,員工績效結果也就是企業目標實現情況。其次,企業需要重視崗位管理工作,在工作分析環節就開始梳理崗位職責與工作任務,通過全面的調研分析構建科學的崗位結構,為崗位責任、工作內容提供有力的參考。最后,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必須要提高自己對績效管理的認識,績效管理是一個閉環,其從績效計劃、過程、考核、結果使用到反饋改進整個過程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只有充分地認識到績效管理的整個過程才能夠使績效充分發揮作用,起到激勵作用[7]。
4.3 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
績效指標是績效管理的重點工作,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考核指標的設立需要考慮其與戰略及崗位職責,數量要合理,確保指標的設立是關鍵評價標準。第二,指標設立要與SMART原則相符合,同時設定的指標要清晰明確,能夠進行量化分析,具有一定的客觀性,與實際的工作相符合,不可過高或過低。第三,指標目標值要綜合考慮成本、時間、數量以及質量等因素。第四,指標權重重點面向難點工作和關鍵工作,其分配的比例也隨之增加,提高員工的完成積極性[8]。第五,評價標準也要綜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和員工的崗位職責。第六,績效管理要不斷創新,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員工的工作數據統一匯總起來制定考核指標,以建立科學的績效管理系統。
4.4 重視考核結果,豐富考核內容
考核完成后,管理人員需要及時地分析考核結果,找到其中的問題,不斷地改進考核工作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完善人力資源中的績效管理工作。對于業績不佳的部門要適當地降低考核標準,同時也可以通過匿名考核方法推動員工自評、互評等,對員工的學習態度、工作能力和發展目標也要進行調查分析,以此作為考核參考對員工的發展作出分析。
5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國有企業要想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提高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績效管理水平,正視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完善考核機制、健全基礎考核管理體系、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豐富考核內容,建立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績效考核管理機制,這樣才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為國有企業的長足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李鋒.基于人力資源管理的國有企業績效考核問題與對策[J].河北企業,2017(9).
宋繼業.淺析國有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途徑[J].人才資源開發,2017(8).
吳根花.傳統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5).
晨熙.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績效考核制度的作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7(10).
白小寧.油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績效考核的應用[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9(3).
王麗娟.加強績效考核,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J].現代經濟信息,2019(11).
劉旭輝.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績效考核制度的作用[J].今日財富,2018(4).
黃艷丹.集團公司員工績效考核方案改進研究[J].財會學習,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