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玲
(信陽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農作物,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于水稻和小麥[1]。近年來,由于全球環境惡化,玉米的生長環境發生了變化,傳統的種植條件已經達不到生產要求,因此需要探究適合當前玉米種子萌發的各種因素以提高產量。
關于各種環境因子對玉米種子萌發的影響已有大量報道。其中溫度是影響玉米萌發的最基本環境因子之一。謝皓等[2-3]研究表明,溫度主要影響玉米種子的吸水速度,玉米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在25~31℃,此時玉米種子發芽率高且生長快。張雪峰等[4]研究發現,低溫能抑制玉米種子的發芽能力,減緩發芽速度,導致幼苗生長不均勻。NaCl為易溶解的鹽類,對植物的損傷更為嚴重,同時,糧食作物抗鹽性差[5]。胡燕梅等[6]發現玉米對鹽極其敏感,在鹽脅迫下,活性氧會毀壞植物體內的大分子物質,如脂質、蛋白質,并介導膜脂的過氧化作用,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并降低產量。中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農田面積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5[7]。主要的重金屬污染有銅、鎘、鉛、汞,其中,最嚴重的污染元素之一是鉛[8],重金屬在土地內難分解,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9]。近年來,重金屬對我國動植物和土壤的污染日益嚴重,因此重金屬對種子生長發育的影響也引起了更多的關注。結合前期的研究成果,綜合考慮將溫度、鹽、重金屬作為探究影響玉米萌發的環境因子,將條件設置在較精確的范圍內,為玉米耐性的研究及土地的發展、改良和利用提供參考。
試驗均在實驗室完成,選用的玉米品種為浚單28,種子來自于信陽學院植物實驗室。
1.2.1 溫度 選擇大小均勻,籽粒飽滿的玉米種子800粒。用0.5%的雙氧水浸泡種子12 h,促進萌發,提高發芽勢、發芽速度[10],再用蒸餾水緩慢沖洗3次,備用。溫度設置成5℃、10℃、15℃、25℃、30℃,共5個梯度。取5個干凈的培養皿,用75%的乙醇消毒并晾干,將紗布放在培養皿里,每皿取玉米種子50粒,放在紗布上,玉米的種胚朝上,保持種子間的距離,把培養皿放入培養箱中進行發芽,重復3次,以胚根萌發為標準,定期觀察萌發情況并記錄其發芽數,計算發芽率。
1.2.2 鹽脅迫 將預處理后的種子放在培養皿上進行發芽,每個培養皿放40粒種子,對各個培養皿進行標記,將種子擺放整齊,每個皿中分別加入15 mL的0 mmol/L、40 mmol/L、80 mmol/L、120 mmol/L、160 mmol/L鹽溶液。將培養皿蓋上放在光照培養箱(晝夜時間為12 h,晝夜溫度為25℃)中培養,每天定時補充水分,保持每個培養皿中的鹽濃度不變,以蒸餾水處理作為對照。從第3天起每天記錄發芽數,并將已經發芽的種子和未發芽的區分開,在第10天停止發芽試驗。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測量苗高,計算發芽率和發芽勢。
1.2.3 鉛處理 首先用稱量紙稱取固體硝酸鉛,加水溶解稀釋得到質量濃度為160 mg/L的母液。稀釋后將濃度設置成5 mg/L、10 mg/L、20 mg/L、40 mg/L、80 mg/L。然后再稱取一定量的NaCl,加水稀釋成40 mmol/L、80 mmol/L、120 mmol/L、160 mmol/L共4個梯度。用75%的乙醇進行消毒,在培養皿內鋪兩層紗布做發芽床。將處理過的種子放在培養皿內,每個培養皿內放40粒。對每個培養皿進行標記,每個皿內分別加入配制好的濃度不同的鉛溶液10 mL,并用蒸餾水作為對照試驗,定期向每個皿內加入等量等濃度溶液。
株高采取直尺法進行測量,發芽勢、發芽率等參見閆先喜等[11]的測定方法。
試驗數據分析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軟件。
由表1可見,玉米的發芽率、發芽勢都隨著溫度的上升增加,溫度低時生命力很弱,玉米無法正常生長。經方差分析,5℃處理玉米種子不發芽;溫度為25℃時,差異顯著,出苗時間3 d,一旦溫度上升,玉米的發芽率也上升且出苗時間變短;在30℃時,玉米出苗時間最短,顯著低于其他溫度,需要2 d,玉米的發芽率、發芽勢均達到最大值。表明,玉米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在25~30℃,玉米種子發芽率高且生長較快,低溫顯著抑制玉米種子的發芽能力,減緩發芽速度。

表1 不同溫度處理玉米種子的萌發
由表2可見,40 mmol/L NaCl處理3 d時,種子大部分萌發;NaCl濃度為160 mmol/L時,萌發率為60%。當濃度小于80 mmol/L處理后發現,大部分種子的子葉變長,株高和根長增加,差異顯著;而NaCl濃度在80~160 mmol/L,子葉較少,根系短,植株矮小。在鹽的作用下,玉米幼苗萌發和生長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NaCl濃度大幼苗高度反而降低。低鹽處理玉米種子第7天的發芽率與對照組相差不大。表明,高濃度的鹽溶液抑制了種子的萌發。

表2 不同濃度NaCl、Pb2+處理玉米種子的萌發情況
由表2還可見,當Pb2+濃度為5 mg/L、10 mg/L時,玉米種子的發芽率、根長、苗高均比對照組高;當Pb2+濃度大于20 mg/L時,隨著鉛濃度的升高幼苗生長呈緩慢下降趨勢。Pb2+濃度為5 mg/L、10 mg/L時,根長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表明,高濃度鉛明顯抑制玉米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這一結果與姚倫富等[12]的研究一致。
玉米萌發除了受上述條件影響外,還受其他條件的影響,如氣象條件、機械損傷、病蟲鼠害、農藥化肥等。玉米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和土壤濕度,也需要無機鹽和重金屬。低溫干旱阻止玉米生長,鹽和重金屬超標降低發芽率。該次試驗旨在提高玉米種子發芽率和為生產科學用種提供參考,但是試驗中也發現了種子、溶液使用量等問題。雖如今的種植條件非常不利,但是科學技術在發展,很多學者也在更深層次的探索。如采取覆膜技術[13]等適宜的農藝條件,防止春季持續低溫寒冷和干旱影響玉米播種和出苗,阻止水分流失,提高土壤溫度,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研究方向可以為培育出同時耐高溫、耐鹽、耐重金屬的雜交新品種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