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華,胡建風,張 睿
(畢節市種子管理站, 貴州 畢節 551700)
畢節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當地傳統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玉米和馬鈴薯,隨著農業產業迅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持續推進,畢節市種植業逐漸向綠色蔬菜、辣椒、高粱等擴展。2018—2019年,全市累計調減低效玉米種植面積約24.37萬hm2;2020年,全市完成替代產業種植約9.03萬hm2,在替代區域種植蔬菜約9 513.33 hm2、辣椒2 460 hm2、馬鈴薯約1.95萬hm2、高粱約2 913.33 hm2。農業產業結構的顯著變化,為畢節市種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近年來,畢節市種子市場監管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生產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種子供給保障穩定。2020年,新的《貴州省農作物種子條例》正式頒布實施,進一步明確種子監管工作的主體及責任,強化了行政監管,規范了生產、經營主體行為及責任,對種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據新條例的要求,分析畢節市種子市場現狀及其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對策,對改善畢節市種子市場監管工作,更好保障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畢節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快速推進,當地農作物種子需求日益擴大,帶動大量種子企業進入當地種子市場,隨之大量品種的種子、種苗流入,增加了種子市場監管的工作量與難度。目前,畢節市種子管理站在職職工2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6人,難以滿足當地種子市場快速擴張趨勢下的監管要求。
在種子市場監管工作中,監管部門對備案不規范行為多以規勸為主,沒有嚴格依法依規對未辦理經營備案的經營戶進行處罰,導致許多法律意識淡薄的經營戶對種子生產經營備案重視程度不夠,并未充分意識到生產經營備案對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作用,缺乏進行登記備案的主動性,導致備案工作問題頻出,備案進度緩慢、覆蓋面小,成為市場監管的較大隱患,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
監管力量的不足和種子市場內經營者的良莠不齊,導致市場內的種子商品銷售較不規范,主要表現為種子標簽、包裝不規范等。一是種子拆包銷售的情況依然存在,沒有規范的種子相關信息及標注。二是部分非主要農作物種子采取趕集流動銷售,沒有固定銷售點,流動性、分散性突出,給市場監管工作帶來一定難度。三是對于使用二維碼提供種子商品相關信息的情況,由于網站信息可能在后臺進行修改,導致二維碼不能作為查詢種子信息的有效保證。四是品種說明及包裝圖案不規范,存在夸大品種說明、圖案與實物不符的情況。這些不規范的銷售行為不僅增加了監管工作難度,更損害了種子購買者的合法權益,制約種子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種子管理部門應結合當地種子市場經營以及行業發展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種子市場管理機制,使種子市場監管工作的開展能夠依托有效的制度和條例。對此,政府應配套一定的保障措施,支持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其他關聯部門也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與種子管理部門形成監管合力,使種子市場管理有法可依,實現種子管理體系優化。同時,通過有效的技術手段拓寬管理渠道,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建設種業大數據管理服務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和利用,管理人員還可利用平臺將種子的品種、特性以及具體的市場價格進行公示,防止不正當價格競爭現象發生。普通群眾也可通過平臺舉報違法違規市場行為,提高群眾對種子市場監管的參與度,利用大眾監督的方式提高開種子市場管理效能。
種子管理工作人員承擔對種子企業及種植人員進行技術指導、推進種子工作規范化的任務,為此,應加強對管理人員專業知識技能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強化政治建設,建設素質過硬、作風優良、具有專業經驗的種子管理隊伍[1]。2020年新頒布實施的《貴州省種子管理條例》與舊的相比,有了更多改變和創新,更加需要種子管理人員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水平,更好地適應和運用新條例開展種子市場監管工作,確保種子市場監管工作高效有序開展,推動種子管理體系優化升級。
農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貴州省農作物種子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采取定期抽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各縣(區)種子經營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進行隨機抽檢[2],實現對全市流通的農作物種子質量全面監測,確保種子質量安全,若發現違規行為,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3]。另外,對種子外包裝二維碼制作實施嚴格管控,對于發布虛假種子商品信息的違法生產經營者,根據情節輕重、危害程度給予相應處罰[4],大力凈化市場環境。
為保證種業市場標準化和規范性,特別是在種子生產經營單位日益增多、經營方式更加多元的形勢下,應嚴格落實種子生產經營的登記備案制度,實行先備案后經營,對備案品種與銷售品種是否相符、備案數量與經營檔案及進銷憑證是否相符加大查處力度,對未按規定進行備案的,嚴格按照《種子法》及《種子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5]。對于市場上流通的所有種子,要求生產經營者應做好規范的記錄,重點登記其銷售去向。
《種子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隨后農業農村部相繼出臺了相關配套法規。種子管理機構應采取多種措施和形式,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通過發放宣傳冊和短信推送等方式,還可與縣(區)種子管理機構聯合組織相關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進行宣講培訓,向生產經營者及農戶普及相關政策法規,增強種子經營單位、個體經營戶及種子購買者的法律意識,營造良好的種子市場氛圍[6]。
種子是種植業發展的基礎,推進種植業發展,加強種子市場監管是其中的重要環節。畢節市境內種子市場目前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仍需在監管上采取各方面措施進行解決。種子管理部門應提高對種子市場監管的重視程度,完善各項監管制度,加強管理隊伍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各項種子管理法律法規,進一步提升監管能力,充分發揮種子市場監管對規范種子市場秩序,保障種子質量安全的重要作用,使種子市場的發展更好適應新形勢下種子產業轉化升級的需要[7],讓育種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得到合法維護,生產者依法生產、保證質量,經營者依法從事經營活動,農戶合法權益得到保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