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丕東,詹 瑜,歐國武
(1.貴州財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2.貴州省農業科學院 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林卡辣椒”是貴州優良特色地方品種,主產于安順市平壩區馬場鎮,因馬場鎮林卡村是核心種植區而得名。馬場鎮是農業大鎮,作物種植是當地農民主要經濟來源之一,2018年全鎮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 000元。辣椒是馬場鎮種植面積最大的經濟作物,當地農民具有悠久的辣椒種植傳統。林卡辣椒是當地農民經過世代選育而形成的優良常規辣椒品種,迄今已有400余年種植歷史,其以色澤鮮紅、皮厚籽少、大小適中、色香味俱全享有盛名,也是提煉辣椒紅油、加工辣椒制品的優質原料。林卡辣椒是馬場鎮特產和當地知名辣椒品牌,辣椒產業一直是馬場鎮的優勢特色產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為促進林卡辣椒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對其發展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發展對策。
馬場鎮辣椒種植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區的21個村,2018年種植總面積約為311.99 hm2,其中種植面積20 hm2及以上的有8個村,種植面積達228.69 hm2,占該鎮辣椒種植總面積的73.3%。馬場鎮林卡辣椒目前主要采用傳統種植方式種植,平均產量(干椒)150~200 kg/667m2,全鎮辣椒年總產量750~950 t,年總產值1 871.9萬~2 807.9萬元。近年來,馬場鎮政府高度重視辣椒產業發展,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公司)+合作社+農戶”組織模式,促進辣椒產業產業化經營。目前馬場鎮有林卡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從事辣椒種植經營、有林卡香辣制品有限公司等2家公司從事辣椒制品的加工,年辣椒加工業總產值5 000萬元左右。以林卡村為主的附近9個村被安順市列為辣椒產業化生產基地。另外,完成了“林卡辣椒”商標注冊,成立了林卡辣椒制品有限公司,辣椒制品已投放市場,“林卡辣椒”已成為當地知名品牌。
馬場鎮辣椒種植區域位于南部山區,灌溉水源不足,山塘、水庫和灌溉溝渠等水利設施缺乏,季節性和工程性缺水問題十分嚴重,干旱是當地辣椒種植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有部分區域由于缺乏排水設施,也常受水災影響。同時,大部分辣椒種植區生產便道不足,機耕道缺乏,嚴重制約了農業機械的使用,也增加了農戶辣椒種植成本,特別是勞動力投入。
雖然林卡辣椒種植歷史悠久,也有一定品牌效應,但總體上馬場鎮辣椒產業化發展水平較低,主要體現在一是種植規模較小。2018年實際種植不足333.33 hm2,難以成為支撐當地經濟發展、增加農戶收入的優勢特色主導產業。二是種植技術落后、標準化程度低。當地農戶都有種植辣椒的傳統,但幾乎都是沿襲傳統的種植方式和技術,辣椒產量較低,品質不均,生產成本高,甚至由于采用傳統烘干技術,導致林卡辣椒制品含硫超標。三是生產組織方式落后。雖然馬場鎮目前有5家涉及辣椒種植的專業合作社,但這些合作社覆蓋農戶不多,規模較少,輻射帶動能力較弱,當地辣椒主要還是沿襲傳統一家一戶種植方式,缺乏種植規模較大的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四是辣椒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技術落后,產業鏈短。目前馬場鎮有2家從事辣椒制品加工的企業(公司、合作社),但都是簡單的初加工,企業規模較小,品牌效應不明顯。五是科技支撐和技術服務不足。當地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難以承擔當地辣椒種植技術指導和服務。
目前馬場鎮農戶辣椒種植規模較小,種植技術傳統,灌溉條件差,辣椒產量較低,一旦遇上干旱年辣椒基本絕收;同時,辣椒市場不穩定,價格波動較大,種植效益較低且預期不確定,加之土地流轉費不斷上升,極大地增加了種植大戶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成本。另外,隨著城鎮化和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貴安新區的建設,近年來當地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非常缺乏,并且多數農戶的農業收入在家庭總收入中的比例越來越少,農戶擴大辣椒種植的積極性普遍不高。
由馬場鎮黨政領導總負責,從馬場鎮農技服務中心、經管站及其他相關部門抽調骨干技術及管理人員組成辣椒產業專班,負責整合財政資金支持辣椒產業發展,做好相關項目的申報及跟蹤實施;組織協調促進馬場鎮集體經濟合作聯社的成立及實際運作;負責辣椒種植基地的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病蟲害防控等技術服務工作,組織辣椒企業、合作社參加辣椒產品展銷活動等品牌推廣工作。當地政府加強與上級及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及時解決辣椒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督促相關部門、生產經營組織及時整改。
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投入,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辣椒產業經營主體培育、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辣椒市場體系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高政府補貼政策的效能。圍繞辣椒產業種植基地建設,完善高標準農田、機耕道、水利灌溉等基礎設施,保障標準化、規?;苯飞a基地能排能灌、通行便利、增強抗災能力。加強辣椒優良品種選育與擴繁、種子種苗繁育、種植基地建設、烘干生產線、辣椒加工廠、旅游商品等建設,夯實辣椒全產業鏈體系,推動馬場鎮辣椒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充分利用“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積極配合省市縣開展的“科技特派員”“三支一扶”等人才引進工作,為特派員和志愿者提供創新創業的發展條件。切實加強以骨干農技人員為重點的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導相關專業的“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到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服務。強化基層農技推廣人才激勵考核機制,制定及落實基層農技推廣人才繼續教育制度。探索農技人員在履行好崗位職責的前提下,通過提供增值服務獲取合理報酬的新機制,提高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待遇。著力培訓一批辣椒產業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領頭人以及自主創業型職業農民隊伍。建立服務專家團隊與當地農業產業聯系機制,發揮省市級專家智力服務作用,培養本地技術二傳手。
優化產業組織模式,采取“集體經濟合作聯社+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辣椒產業。將財政資金投入形成的經營性資產量化到集體經濟合作聯社或者各村村集體,集體經濟合作聯社及村集體再將經營性資產、資金、集體土地等入股或出租給專業合作社,由專業合作社負責統一經營。專業合作社統一向農戶供苗,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購買保險,統一負責鮮椒收購,統一進行烘烤加工及銷售。采取多種靈活的整合機制,降低土地流轉成本,對常年丟荒但適宜辣椒種植的土地,村集體或專業合作社可通過集中流轉進行土地治理,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再將治理后的土地返包給大戶或職業椒農。專業合作社是生產運營的核心實體,其利益分配應考慮產業發展有直接關聯的參與者的利益,并進行風險管理。建議專業合作社每年應提取不低于利潤的10%的公積金留作風險基金。同時,為鼓勵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社,建議專業合作社每年將不低于可分配利潤的一定比例按照社員惠顧額進行分紅。
整合各級財政保險政策,嘗試開展辣椒目標價格保險及氣象指數保險,做到“應保盡?!?。嘗試發展辣椒訂單、倉單、應收賬款質押貸款,通過金融服務推動辣椒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產業鏈的延伸。大力推廣特惠貸、惠農貸、扶貧小額信貸、創業擔保貸款等創新型涉農金融產品,支持大戶、職業椒農及貧困農戶擴大辣椒生產規模。建立健全政府增信機制,通過專業性擔保公司、風險補償基金、保險等組合擔保的方式,為村集體組織、合作社、農戶進行增信。在干辣椒期貨上市之際,應加強農產品期貨的宣傳和培訓力度,使合作社及農戶了解期貨知識以及期貨合約的運作模式等信息,逐步增強涉農經營主體使用期貨合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