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書,陶學進,蘇庭才,陳繼紅,楊平飛,吳明開*
(1.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貴州 務川 564300; 2.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 貴州 務川 564300;3.貴州省農業科學院 現代中藥材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天門冬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攀援草本藥用植物,又名天冬,以干燥塊根入藥,具有養陰潤燥、清肺生津功效[1]和抗腫瘤、抑菌、鎮咳祛痰等藥理作用[2]。目前對天門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組培快繁、大田種植、藥理作用等方面[3-5]。隨著市場對天門冬的需求越來越大,現階段天門冬的栽培規模和產量均滿足不了需要。天門冬的規模化生產,需要繁育大量優質種苗,而種苗的繁育離不開土壤,選擇較佳的土壤育苗將有助于優質種苗的繁育。前人用不同種類土壤進行天門冬種子育苗的研究鮮見報道。針對務川當地主要土壤類型(砂土和紅壤土)土壤理化性質差異大的特點開展本研究,為天門冬種子育苗土壤選擇提供依據。
天門冬種子來源于貴州務川綠源中藥材種植開發有限公司,種子健康、飽滿、無病害。于人工簡易大棚內開展試驗,育苗土壤類型為當地砂土和紅壤土(主要性狀指標見表1),采用苗床育苗。苗床畦面寬1m、長3 m,開溝行距15 cm、深3 cm,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蓋上少量細土。苗期除草和澆水等管理方式一樣。每個類型土壤設置3個處理,1個處理1個苗床。種子繁育1年后,分別選取6株長勢均勻的種苗測量天門冬主莖長、分枝數、主莖粗、塊根數、平均塊根長、平均塊根寬、全株重等指標。

表1 天門冬種子育苗的土壤理化性質
應用Excel 2003軟件和SPSS 17.0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從表2看出,紅壤土和砂土繁育的天門冬種苗各指標存在差異,其中主莖長存在顯著差異,其他指標差異性均不顯著。紅壤土處理的主莖長28.83 cm、主莖粗2.20 mm、塊根數9.17個,較砂土處理分別高37.29%、10.00%、12.24%,說明酸性、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鉀高的土壤對天冬主莖長粗和塊根數生長有促進作用;砂土處理的分枝數6條、平均塊根長36.31 mm、平均塊根寬11.05 mm、全株重39.17 g,較紅壤土處理分別高12.57%、13.08%、25.28%、12.98%,說明微酸、有效鉀高、透氣性更好的砂土對天門冬分枝數、平均塊根長寬、全株重的生長有促進作用。姚元枝等[6]研究表明,天門冬對土壤中鉀元素需求較高,鉀有利于壯根莖。本試驗也表明有效鉀較高的砂土繁育的天門冬平均塊根長和寬略高于有效鉀較低紅壤土。

表2 不同土壤天門冬種子育苗的種苗性狀
試驗結果表明:紅壤土和砂土對天門冬種苗各指標的影響存在差異,其中對主莖長存在顯著差異,分枝數、主莖粗、塊根數、平均塊根長、平均塊根寬、全株重的差異性均不顯著。根據不同土壤對天門冬主莖長影響的顯著差異,結合當地豐富的紅壤土,可選擇紅壤土作為育苗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