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慶,吳 勇,張中義,李治芳
(貴州省羅甸縣農業農村局,貴州 羅甸 550100)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事關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生態環境、經濟秩序和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大背景的新形勢下,加強該項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是預防和阻止動物疫病傳播,保障肉食品安全,切實改善生態環境的需求[1]。但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實際工作中出現養殖戶法律意識、補償機制不足、處理制度不完善、處理方式簡單等問題,使得無害化處理工作難度大、處理不規范等。為進一步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提供參考,筆者結合羅甸縣病死畜禽無害化情況,分析了該項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對策。
羅甸縣是一個山區縣,并為非畜禽養殖大縣。從表1看出,2009—2018年該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數量很少,2019年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數量明顯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2018年以前畜禽病害發生較少,2019年隨著非洲豬瘟疫情在全國不斷擴散,該縣也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及天氣等因素影響,導致病死畜禽數量大幅度增加,所以無害化處理數量也明顯增加。

表1 2009—2019年羅甸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數量 只
為預防和阻止畜禽疾病的傳播,羅甸縣要求養殖場必須嚴格配套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并成立了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養殖環節、交易場所、屠宰環節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
近年來,羅甸縣不斷建立健全無害化處理機制,同時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宣傳,向民眾尤其是養殖場(戶)發放技術資料《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100問》,宣傳《貴州省動物防疫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等法律法規,制作橫幅標語懸掛在縣屠宰場、畜禽交易市場,宣傳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重大意義,并強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處置、出售、轉運、加工、食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必須按有關規定規程作無害化處理。
目前,在養殖環節方面,只有病死生豬有80元/頭的處理補貼,并要求養殖場(戶)提供病死生豬圖片、處理圖片等,但養殖戶對收集材料意識不強,往往無法提供相應的佐證材料,所以養殖環節落實補貼的數量少。在屠宰環節方面,羅甸縣按照中央下撥經費及時兌現給屠宰企業。在監管執法方面,該縣加強對養殖場、屠宰場、活禽及牲畜交易批發市場監督檢查,要求業主配備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并做好無害化處理檔案記錄;強化執法,嚴厲打擊,對出售、加工、販運、經營病死畜禽的人員或企業,一經發現,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嚴查到底。
部分養殖場(戶)和經營者對畜禽疫病的防疫觀念不強,對處置病死畜禽的法律意識淡薄,對其危害性及無害化處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加之受處理成本影響和利益驅動,個別養殖場(戶)對病死畜禽尸體隨意處置,嚴重污染生態環境,且易引發疫病傳染。
按照“誰處理、補給誰”的原則,在養殖環節,規模養殖場生豬存欄50頭以上的,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貼80元/頭;在屠宰環節,無害化處理補貼80元/頭,病害豬損失補貼800元/頭。按照中央及省級文件精神,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貼資金由地方統籌,由于縣級財政困難,致使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難度大。目前,牛、羊和家禽的養殖量和養殖風險也較大,但沒有與病死豬相似的無害化處理政策,導致養殖場(戶)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的參與積極性不夠,從而增加了病原傳播的途徑和風險。
目前,羅甸縣養殖生豬5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都按要求建有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設施,但農村散養戶和小規模養殖的數量較大而且分散,沒有無害化處理設施,加之基層防疫人員少而精力有限,有的不能及時到現場進行監督,導致無害化處理工作不到位。
羅甸縣大部分養殖場(戶)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缺乏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常識,為簡單省事,在處理過程中常出現選址不合理、掩埋深度不夠、消毒不嚴、操作不規范等問題,會對周圍環境和地下水源等造成污染,存在公共衛生安全和動物疫病防控隱患,嚴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和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多種措施加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政策的宣傳,提高社會知曉率,讓人們尤其是養殖者、經營者了解無害化處理的重要性,提高其法制觀念、防疫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明確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死亡報告和處理情況報告的義務;積極宣傳國家關于無害化處理的有關要求和補貼政策。對拋棄、收購、販賣、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的違法違規行為從嚴從重處罰。
加大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財政扶持、企業運作、保險聯動、政府監管相結合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機制[2]。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和要求投資興建無害化處理場,建立完善收集、處理和監管三大體系。依托養殖場、專業合作組織、村組和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等建設病死畜禽收集網點和暫存設施,然后及時運往無害化處理場進行處理。綜合考慮設施建設成本、收集成本和實際處理成本等因素制定補助政策,確保無害化處理場有效運營。切實增強基層監管力量,加強技術培訓,提升監管人員的素質和執法水平,切實履行好責任。
從現實情況看,隨意丟棄病死畜禽導致無害化處理的難度進一步增大[3]。因此,需要公安、市場監管、農業農村、城管、政府等主管部門和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建立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控機制,必須加強政府對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領導,實行屬地管理,健全舉報獎勵機制,鼓勵對有關違法行為進行舉報和監督,提高群防群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