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班喜
摘 要:我國作為世界較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在種植技術方面不斷隨著時代推陳出新。施肥技術的應用是關乎于小麥產值高低的重要一環。本文根據小麥施肥種類、單元肥料元素進行分析與調查,進一步計算小麥的需求量和施肥量、基料和返青肥等施肥最佳時間與應用要點。希望對提升小麥產量具有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小麥種植需求;施肥技術;應用要點
小麥磨碎后制作成面粉可做成饅頭和面條等主要食物,發酵后亦可做成白酒。小麥作為北方地區主食之一和我國重要口糧對人民生存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麥產量高低與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與社會發展,因此,小麥質量能否過關,科學高效的施肥技術必不可少。
一、小麥施肥養分需求分析
(一)針對小麥施肥種類元素調查分析
小麥能否茁壯成長、提高糧食產量,施肥這一環節尤為重要。化肥里面所含元素在小麥生長中發揮不同作用,其中最常見的是氮、鉀和磷三種元素。
1.氮元素是小麥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元素,也是構成植物蛋白質和葉綠素主要成分。小麥因缺少氮元素會呈現葉莖矮小,葉片枯黃,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在小麥生長前期與后期氮元素使用方式不當,直接導致小麥整體枯死。
2.鉀元素能使小麥株莖強健,增強小麥對寒冷天氣的防御能力和炎熱天氣的抗旱能力。鉀元素不足時,會影響小麥抗寒性和抗旱性,逐漸形成小麥大面積墜落在地。
3.磷元素能促進小麥新陳代謝、生長發育良好。缺少磷元素時,小麥生長緩慢、開花期和成熟期推遲,嚴重影響小麥產量。
(二)因地制宜選取小麥種子肥料
1.春小麥生長周期是春播秋收,播種時間主要在開春三月下旬。因為北方種植春小麥天氣寒冷,需要小麥具有抗寒性的能力,針對這個弱點在播種春小麥種子時要加入定量鉀肥,確保春小麥具備抗寒能力。
2.冬小麥在初秋播種至翌年夏初收獲,主要分布在陜西諸省區。例如,陜西省南北氣候差異大,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在冬小麥生長方面,氮、鉀、磷肥要控制適量得當。
二、小麥在施肥過程中技術應用要點
(一)判定小麥的需肥量與施肥量
據研究結果顯示,每生產500kg冬小麥吸收氮、磷、鉀的比例分別為16:9:4,每生產300kg春小麥吸收比例為9:4:4。種植人員對需肥量和施肥量計量拿捏不準的情況下,可采取測土配方法,此方法能夠獲得土壤的各種精確數據,是一種科學、基礎計量方法。測土配方法計算公式為:
施肥量(公斤/畝)=(目標產量×單位收獲養分吸收量-土測值×0.16)/(肥料利用率×肥料養分含量)
注:0.16為換算系數;表示土壤速效養分換算成每畝地耕作層提供養分系數為:氮肥利用率為20%~40%,磷肥利用率為10%~25%,鉀肥利用率為30%~50%。
(二)精確判斷基肥、種肥、追肥的最佳時間
1.基肥,也叫底肥,通常使用在播種前和移植前,為小麥種植前的土壤提供基本的養分?;适切←溦麄€生長期所需要的肥料,占整體施肥比重較多,一般占比大約為60%~70%??茖W合理使用基肥,能夠促進小麥茁壯成長,提高小麥產量。
2.種肥,最佳時間是在播種時或移栽時,將種肥撒在種子附近或肥料與小麥種子進行混合一同播種下去,因為種肥和種子攪拌在一起,所以種肥是最接近小麥根系部位,為小麥幼苗期提供重要的養分。在計量方面要嚴格把關,如果種肥劑量過多,直接造成燒種、壟斷缺苗等后果。
3.追肥,主要是在補充基肥不足時或小麥生長中后期間使用,其作用是在小麥生長期間調節營養。由于追肥使用靈活,可以根據小麥不同時期缺乏養分元素對癥下藥,其中最為常見的追肥元素品種是氮鉀和其他微量元素。追肥施量方式分為噴施和土施,因為土施種植機械傷害較大,一般常用噴施。對于小麥任何時期基肥、種肥、追肥起到不同作用,他們之間既相互結合、相輔相成,又不會互不干擾。
(三)如何正確使用返青肥
返青肥是在小麥越冬后,由黃變綠返青期間使用的肥料。返青肥主要有尿素、高碳復合肥、葉面肥三種常見肥料。以陜西省種植的冬小麥為例,使用返青肥時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根據小麥苗情況施肥,定時觀察小麥苗生長情況。如果小麥苗生長過快、分蘗多,適當推遲使用返青肥的時間??捎枚嘈н蚩蓾裥苑蹌┘舆m當比例的水,有效制止小麥生長過快的情況;如果小麥苗黃、分蘗少,應提前使用返青肥,促進小麥苗生長。第二,針對土壤情況施肥。陜西省種植冬小麥地區多分布在渭河平原,其土壤特質是黃土與沙質土地。沙質易水土養分流失,應當多施肥。如果養分不足,直接影響小麥麥穗顆粒大小與多少。第三,分析天氣、降水等因素,視情況施肥。陜西省全年南北氣候差異明顯,年降水量南多北少。面對7~8月暴雨的情況,使用專門化肥施播器施入化肥。嚴禁撒施化肥,防止暴雨沖刷化肥、化肥流失的情況,導致不必要的化肥和資金浪費。
(四)有效地循環利用有機肥
有機肥俗稱農家肥,主要由各種動植物的殘體和代謝物、廢棄物等組成,常見的有機肥多為各種動物排泄物、沼氣和作物秸稈等。長期使用化學肥料對土地資源多多少少具有破壞性,我國提倡綠色環保種植,有機肥合理有效使用既能在避免破壞大自然的基礎上保護環境,又能提高小麥產值。首先,小麥種植區臨近畜牧業養殖區。動物的排泄物經過有效處理,作為肥料輸送到小麥區。既能減少化學肥料污染,又減輕購買化肥成本和運輸費用。其次,農作物區域合理分配。例如,玉米收割后產生的廢棄秸稈是重要肥料之一。作物秸稈含有小麥所必需的營養元素有N、P、K等,促進小麥生長。最后,在區域內設有魚塘。魚塘內含有大量淤泥和魚類糞便的結合物,種植人員將魚塘內的水和肥料引流到小麥區,給小麥當肥料,實現循環性農業生產。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其小麥是我國重要產物。合理使用肥料和科學施肥技術能夠大大提升小麥產量,因此,小麥產值多少與種植過程中施肥技術的應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參考文獻:
[1]陳燕.小麥種植過程中施肥技術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15):9.
[2]許琨,蔡云虎,張澄瑩.小麥種植過程中的施肥技術探析[J].種子科技,2019,37(1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