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
摘 要: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農業大國,種植了許多農作物,其中玉米是我國最常見的一種農作物?,F如今不僅人們對玉米的需求量正在不斷增加,對玉米質量的要求也明顯提升。因此,農業工作者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要運用新技術來提高玉米種植的水平和種植的效率,本文就此進行了相關的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玉米種植;現狀分析;新技術
在農業領域的生產之中,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之一,較小麥、水稻等其他農作物而言,其具有極強的耐寒性、耐旱性,無論土地肥沃還是貧瘠都可進行種植。玉米還為牲畜業、養殖業及水產業提供了優質的飼料來源。為了保證玉米供給量的充足,國家不僅要擴大玉米種植面積,還要增加玉米的產量,重視增產技術的研究,主要從對玉米的現狀、栽培、病蟲害的防治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何能提高玉米的產量。
一、我國玉米種植的現狀
(一)種植面積的擴大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對玉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地增加,農業種植者為了滿足當代市場對玉米的需求,就要不斷地擴大玉米的種植面積。有些地區已經積極地開展對土地的開發與農作物的種植,來提升對玉米的種植面積。還有一些地區將所有的土地集中種植玉米農作物,讓玉米種植規模不斷地擴大。除此之外,農業工作者還可以加強對農業機械工具的使用,來發揮大型機械設備為農業種植帶來的便利。運用農業機械工具不但能夠降低農業種植者的工作時間、工作量,還能提高玉米種植的產量及質量,提升玉米種植的效率。
(二)提高了對玉米種植的重視程度
我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保障我國糧食的充足和安全,玉米這種農作物的種植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科學技術逐漸與農業技術相結合,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對新技術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了,新的技術使玉米種植的規模及玉米的產量也不斷地增多。隨著對玉米越來越重視,國家對玉米種植的補貼方面也越來越完善了,這就提高人們對玉米種植的重視程度。
(三)在對玉米種植方面的扶持政策
在農業工作者進行玉米種植的期間,種植時所需要的種子、肥料、藥劑及灌溉費等相關費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玉米種植的成本也正在不斷地提高,農業工作者的壓力也不斷增大。因此,國家為了減少農業種植戶的經濟負擔,提高他們對種植玉米的積極性。頒布了一系列的扶持項目,如可以免除農業的稅收、擴大種植品種的補貼等,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我國玉米產業的種植產量與種植玉米的經濟效益。
二、新技術在玉米種植中的應用
(一)灌溉技術
玉米是根部較為發達的農作物,在生長的過程中對水分的要求較為嚴格,農業種植者為了保證玉米的健康生長,就需要對玉米進行適當地灌溉,為其補充充足的水分。對于玉米灌溉的技術,也要根據玉米生長期的不同、氣候的不同進行科學的灌溉。如,當玉米處于生長旺期的階段,就需要對玉米進行大量的灌溉,來保證玉米在生長期中,能夠得到充足的水分。除此之外,農業種植者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變化及下雨量進行科學性的灌溉。需要種植者能夠把人工灌溉與自然降雨相結合,不但能夠為玉米提供充足的水分,還不能起到反效果。既能有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長,又能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二)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在玉米種植的階段中,病蟲害的侵襲不但不利于玉米種植業的產量,還會影響到玉米的質量,破壞耕地土質的肥沃程度。常見的病蟲害有大斑病、矮花葉病、玉米螟等等,在防治上可以運用生物防治方式或農藥噴灑的方式進行治療。第一、農業工作者在挑選玉米品種時,可以優先挑選抗菌能力強的玉米品種,注意玉米種類的合理搭配,使玉米的品種不那么單一;第二、運用生物防治可以治療玉米螟與矮花葉病,可以養殖赤眼蜂這種昆蟲,通過把卵產到玉米螟幼蟲身上的方式,來破壞其幼蟲的生長。利用能夠破壞矮花葉病的細菌,破壞矮花葉病的結構,來消除疾病;第三、可以通過噴灑相應的農藥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農業種植者還要注重對田間的管理工作,在玉米生長的每階段,如發現受到病蟲害時,要及時地運用相應的方法進行治療,也可以用過噴灑農藥進行相應的防治,來避免病蟲害進一步地擴大,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
(三)高產量種植技術
為了提高我國玉米種植的生產量,這就需要引入先進的種植技術。特別在一些地形較為復雜或土地略為貧瘠的地區,在這種地區進行玉米上的種植,會影響玉米的產量與質量。因此,在這些地區就需要加大對高產種植技術的使用,借鑒國際上的優秀技術,使用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還要結合實際,對先進的農業技術進行本土化的技術改良,通過對玉米種子的科學化培養,來保證玉米種植的健康發育。玉米種植的工作人員還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要對玉米新技術進行有效創新與開發,在保證玉米產量與質量的基礎上,運用新技術提高玉米種植的生產量與生產效率。
(四)采用密植技術
雖然我國的國土面積較為廣闊,耕地的面積也比其他國家略多。但在耕地的使用上,也要進行合理化的運用,這就需要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采用密植技術進行耕種。通過運用此項技術,可以增加耕地面積中玉米的株數,從而達到提升玉米產量的目的。如,在運用此項技術時,為了使密植技術能夠發揮其最大的優勢,需要在培育的過程中注意水分的供給,光照的溫度及養分的吸收,這樣才能保證玉米的產量。在種植時要控制每株秧苗之間的距離,距離要適中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株苗相距的距離過大,就會影響玉米的產量降低,株苗相距的距離過小,就會導致株苗養分、水分不充足,株苗的數量會急劇的變少,這也影響了玉米的生產量。因此,農業種植者要控制好秧苗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玉米的生產量與土地的耕地利用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玉米的質量與產量,就要在種植的過程中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于我國現在種植的現狀,進行積極的開發與新技術的應用,這樣能在保證玉米質量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升我國玉米的種植產量。
參考文獻:
[1]紀良龍[1].玉米種植現狀與新技術應用的效率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7,37(22):111-111.
[2]吳春友.玉米種植現狀與新技術應用的效率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5).
[3]龔靜江.淺析玉米種植現狀與新技術應用的效率[J].農業與技術,2017,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