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對生態環境產生了一些消極的影響,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過度的消耗了自然資源,現在人們對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而且向自然界中也排放了很多的廢水廢物以及人們進行的一些過度的開采工作,這不但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地破壞,林業生態環境直接關系到現代人能否健康的生活下去,生態環境也關系到國家的未來能否發展的好。所以,在此背景下必須要對已經破壞的林業生態進行修復、對于現存的林業生態進行保護。
關鍵詞:林業生態;修復現狀與對策;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對人的生存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離開了生態環境,人們也無法生活下去。就現在社會發展形式的生態環境對于國家社會的發展也是有決定性的作用的。自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過了40多年。在40多年的發展中,無論是在經濟增長方式上,還是在社會建設方面國家都有了明顯的變化。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在關注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對環境的修復與保護的關注度有所提高。
一、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現狀
2019年底我國人口普查我國的人口數量已經有14億。與建國時的五億人相比來的人口已經翻了好幾倍。要養活這么多的人口背后離不開對生態環境的索取和破壞。我國人口的增加帶來人口紅利的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消耗,使我國的能源問題,日益的緊張起來。而且隨著人口增長對土地資源的需求量也開始變大,人們要滿足這么多人人的住房條件,就必須要擴大城市面積建很多的房子、毀林開荒、填海造陸,都是現在獲取生存資源的方式,就我國當前的森林覆蓋率來說比較接近于世界的平均值,但是由于我國人口數量巨大,再多的資源一除以14億就變得很少了。這也是存在我國多年的突出性問題,不論是經濟總量還是資源,總量來說,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除以人口總數就變得十分的稀少。我國森林的覆蓋率總量很大,但是一平均我國的森林面積與人才,木材的儲備量都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國外相比我國的林業發展比較晚,所以在制度上和政策上都是相對不完善的,制度上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林業的發展速度,造成了林業發展十分緩慢。
二、推廣林業生態修復的必要性
(一)推動可持續發展
很多產品的原材料都與樹木有關,比如說紙張、飾品、燃料、家具等等。將樹木加工就有了木材在對著木材進行加工,就變成了我們日常熟悉的各種各樣的商品、樹木除了作為經濟發展的工業生產的原材料,具有凈化空氣、防風固沙以及保水固土等生態方面的價值和作用,茂密的森林可以為多種生物提供生存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和保護生態的多樣性有著一定的價值和作用。林業在生態環境中的價值和作用是人類無法估計和限量的。所以,為了保護人類能夠持續地發展下去有必要對林業進行生態性修復。我們以史為鑒從古埃及與古巴比倫的滅亡來看,我們必須要做好對林業的保護,才能盡可能地避免遭受大自然界的懲罰。
(二)與農業聯動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重點的關注的問題,并且國家也對農村農業結構進行了大力的調整進一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表面上林業和農業種植沒有多大關系,但是從生態角度來說里的修復和發展能夠更好地對我國的農業種植環境進行改變的,同時也能夠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進一步地確保了農業經濟的穩定,國家可以鼓勵農民經營商品林、果樹林、專業種植一些林木用于商品銷售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也增加了我國林業的覆蓋率改善了生態環境,實現了農民的創收創產。
(三)降低自然災害發生率
對于林業的修復和發展主要是在于它的生態價值和作用擴大林業面積。更好地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有效地降低自然災害的發生,比如說黃土高坡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慢慢形成了現在千溝萬壑的地形地貌,松花江等容易遭受特大洪水的災害,洪水的沖刷帶走了大量的水土,而黑龍江地區的土黑土肥力很高。水土的流失會使到當地的農業種植受到影響可能會出現減產甚至絕產的現象。
三、解決林業生態修復問題的對策
(一)積極利用先進科技手段
科技改變世界、那么科技也能應用于林業的修復和發展當中對林業的生態發展作出貢獻。所以,相關人員在對林業進行修復時應用于一些高科技技術做到科學化植樹。同時高科技的應用也能更進一步地提高,林業修復的速度和質量。林業修復率的提高也可以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生態效益,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起來,能夠更好地促進林業的生態化發展。
(二)林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僅僅是依靠先進技術對林業進行修復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地對林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使林業更為健康持續的發展,不能單一的種植某一樹種,而應注重林業生態的多樣性。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林業的發展。通過不斷地創新發展的環境來更好地對林業資源進行利用。從而實現對整個林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再對林業資源進行使用之前一定要深入到當地實際情況之中,做好調查工作,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林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解。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引進專業性人才對林業發展進行科學化的指導確保林業能夠順利地修復和發展下去。同時林業經濟也可以變得更加的生態化,可持續化的發展。
(三)提高林業資源的自我修復能力
在現代經濟背景下,必須要提高林業資源的自我修復能力,因為工程化程度的加深對資源的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要讓林業生態的恢復速度高于林業生態的破壞速度,這樣才能夠緩解破壞和生態平衡之間的矛盾。更好地將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起來進一步緩解他們之間的矛盾。近些年來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經濟發展過于粗放對于生態,環境保護過于的漠視。所以導致了我們現在林木覆蓋率下降的局面。因此為了更好地發展經濟就必須要兼顧經濟利益與開發自然資源兩者之間的關系,只有保持二者關系之間的平衡才能維護經濟人類生態環境,多方的持續發展,不能因為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了環境保護。也不能因為一味的保護環境而忽視了經濟發展要從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綜上所述,林業是維護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的基礎所以要對已破壞的。林業進行修復對未破壞的采取相關措施進行有效地保護。還要組織多方面人員共同參與到林業的修復當中,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林業全方位多角度的發展為生態平衡作出貢獻。從政府部門到執行操作的林業部門都應該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林業生態的修復中去。
參考文獻:
[1]李緯.關于林業生態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的探討[J].林業科技情報,2007(3):1-2.
[2]譚三清.廣州市林業生態經濟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特區經濟,2007(11):34-35.
[3]劉青竹.淺談林業生態修復的現狀與改進措施[J].中國林業產業,20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