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汝成
(吉林省遼源市第五中學 136200)
如圖1所示,質量不計、長度為L的細桿,緊靠豎直墻壁放置.由于輕微擾動,桿兩個端點A、B分別沿豎直墻面和水平地面滑動,當細桿與水平方向成θ角時,分析A和B兩球的速度.

1.繩桿約束法
不可伸長的桿或繩繞一點轉動時,盡管各點速度不同,為任意兩點之間的距離保始不變,故各點速度沿桿或繩方向的投影相同.
解析如圖2所示,將AB兩點沿墻和地面的速度vA和vB沿著桿和垂直桿分解,兩端點沿桿分速度相等.
由速度矢量三角形可得
由以上三式聯立可解得:vB=vAtanθ
點評此種方法為高中階段最通用的解法,但學生沒有了解到剛體和速度投影的概念,在速度分解時,學生初學時會感覺到比較棘手.常見的錯誤出現在將B速度分解為水平分量和豎直分量.
2.轉動瞬心法
當剛體的運動既有平動又有轉動時,總能找到一個瞬時速度為零的點,剛體上的每一個點都以不同的轉動半徑繞著該點以某一相同角速度ω轉動,這一瞬時轉動中心稱為轉動瞬心,常用C表示.若已知某瞬間剛體上兩點的速度方向,且速度方向不同,可做兩速度的垂線,垂線的交點即為轉動瞬心.

其中RA=Lcosθ,RB=Lsinθ
由上式聯立可得:vB=vAtanθ
點評此種方法屬于速算類解法,瞬心內容非高考考點,可作為拓展解法,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優等生對物理的熱愛.

3.微元法
微元法是解決高中物理問題的常見思想方法之一,用此方法可以使一些復雜的物理問題得以簡化.在使用此方法處理問題時,需要在復雜的過程中選取一段時間等物理量非常小的“元過程”,在該“元過程”中某些變化的物理量可認為不變或均勻變化,再應用相關的物理思想和數學方法處理該過程,最后通過“元過程”的分析歸納出適用全過程的結論.
解析如圖4所示,設經歷一小段時間Δt→0,桿AB移動到了A′B′位置,AB和A′B′交于O點,做A′A″垂直AB,BB″垂直A′B′.選取的運動時間極短,角度變化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速度變化非常小可近似為勻速運動.
∠A′B′B≈∠ABO=θ,∠OA′B′≈∠A′AB=90°-θ
ΔA′A″O′和ΔBB″O′為兩全等三角形,A″B=A′B″
由此可得AA″=B′B″
①
其中AA″=AA′sinθ=vAΔtsinθ
②
B′B″=BB′cosθ=vBΔtcosθ
③
由①②③可得:vB=vAtanθ
點評此種方法難點在于微小量的尋找和數學關系的計算,對學生的思維要求比較高.
4.求導法
解析如圖5所示,A點坐標:YA=Lsinθ
B點坐標:XB=Lcosθ
對AB坐標關于時間θ求導
表達式中的符號表示變化趨勢相反,不代表大小,故在下面計算中僅帶入數值大小.
vB=vAtanθ

點評導數作為高等數學的基礎,解決此類速度關系的優勢非常明顯.此種方法在物理競賽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5.功率法
系統內一對內力所做的總功等于力與力方向的相對位移的乘積,若由無形變的輕質桿或繩連接著兩物體,則桿或繩對兩物體做的總功等于零,即桿或繩對兩物體做功的功率也等于零.
解析輕桿對AB兩端點的彈力方向如圖6所示,桿對AB兩端點的功率之和等于零.
消去F可得:vB=vAtanθ
點評:利用功能關系分析牽連速度的關系時,思路清晰,分析簡單,不易出錯,并且能有效的拓寬學生的視野.
6.相對運動法
知識準備:通常我們選擇地面作為最大的參考系,并認為地面是絕對靜止的,但當運動比較復雜時,可以選擇適當的物體或點為參考系,能有效地簡化分析過程.任何物體相對于地面的運動,稱之為絕對運動,其相對于地面的位移和速度分別稱為絕對位移和絕對速度,而相對于非地面的參考系的運動,稱之為相對運動,其相對于該參考系的位移和速度分別稱為相對位移和相對速度,參考系的運動,我們稱之為牽連運動,其位移和速度分別稱之為牽連位移和牽連速度.
絕對位移=相對位移+牽連位移;s絕=s相+s牽
絕對速度=相對速度+牽連速度;v絕=v相+v牽

解析選擇B點為參考系,則A點以B端點為圓心,以桿長為半徑做圓周運動.
vA=vAB+vB
由速度矢量三角形分析可得,vB=vAtanθ
點評:在處理運動學問題時經常以地面為參考系,時間長了容易形成慣性思維,只要是運動學問題就一定選擇地面為參考系.本解法旨在讓學生明確,很多復雜的運動學問題,換個思路、換個參考系,就可能大大的簡化問題難度,提升解題效率,本解法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六個角度的分析,讓學生能夠比較透徹的理解牽連速度問題,同時使用多種非基礎解法,有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