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與科學技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密切。人工智能被運用到了很多領域中,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便捷,提供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優化了工作的流程,節約了時間。同時,這也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提供了契機。我們可以從人工智能對高校教學手段的變革以及對高校學生思想管理的創新為參考路徑,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機結合的策略。建立適用于高校管理的完善數據模式,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型人才,促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變革與優化。
關鍵詞: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20)06-0227-02
人工智能融入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指通過人工智能模擬人腦的思維方式與智慧處理實時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模擬人的意識和思維,盡可能地實現與人處理實時信息的能力一致。人工智能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包含了計算機科學、語言學、心理學、控制學、信息學和神經生理學等眾多科學領域。高校學生與互聯網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受到互聯網資源的影響。由于互聯網資源質量參差不一,對于消極資源的影響,教師如果不給予及時的引導,將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造成消極的影響。基于信息爆發的大數據時代背景,有必要將人工智能引入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來,幫助教師多維度把控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教師及時給予學生科學引導。
1 將人工智能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分布非常不均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利用效率也有待提高。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通常由輔導員、思想政治課教師以及班主任組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數量有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而且班主任和輔導員都是有主要工作的,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專門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法滿足高校眾多學生的需求。因此,人工智能的引入將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為有限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分憂解難,滿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2 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中所面臨的問題
2.1 對于學生信息數據的采集和提取
在互聯網技術發達的現代,高校學生對于信息的獲取、接受與傳遞都有了豐富的選擇,各種線上交流互動的方式使得采集數據變得困難重重。信息數據受互聯網的便捷、快速和承載量大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增長速度是爆發式的。面對龐大的數據量,如何快速找出與思想政治指導工作有關的信息,并進行科學的分析處理,這是當下人工智能引入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首要難題。
2.2 信息傳遞的多元化
傳播媒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變得越來越豐富,數據的傳輸多種多樣,針對不同的需求有著不同的形式,信息傳遞的方式也越來越繁雜,突破了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常規傳統傳遞方式。人工智能引入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意味對所有數據進行有效的處理整合,以實現科學、客觀的反應學生真實情況。面對數據多元化,實現無誤的收集、合理的表述與高效的整合,這將是人工智能應用在處理數據時面臨的重大挑戰。
2.3 人工智能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機融合
信息數據越來越豐富,這是信息整合面臨的棘手問題,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以很好地解決掉這個問題,實現自動化的高效處理數據,人工智能通過對人類的思維做出模仿,對數據進行類似于人的處理,并自動生出解決方案,將處理數據和人性化分析有機結合。人工智能的介入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機遇,也是重大挑戰。對于跨學科的人工智能與思想教育融合,分析數據時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避免出現“一刀切”,盲目舍掉一些數據,人工智能解放了人的思想和雙手,但解決掉人工智能的“呆板”,實現更靈活的數據處理,是人工智能引入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關鍵所在。
3 人工智能引入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實施策略
3.1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實際教學中,人工智能可以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做出有效創新,例如網絡教學和家校學習網絡平臺的構建,人工智能可以有效輔助傳統教學,對于傳統教學有著鞏固和預習知識的意義。人工智能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數據資料,并進行科學、客觀的分析,制定出多樣化的教學措施,對學生進行因人而異的教學,也就是因材施教[1]。在輔助教學方面,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各種多媒體設備,比如投影儀和播放器,人工智能可以代替這些多媒體設備,甚至發揮更出色的效果,還可以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人工智能在課堂中還可以作為課堂的實時監測工具,幫助教師更全面地實時掌握學生的課堂表現,并可以切實提高細想政治課堂的出勤率。
3.2 協調高校各部門,實現數據綜合、全面采集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也越來越豐富、完善,高校普遍具備屬于自己的基礎信息系統。最普遍、權威的就是學校官網,學校通過官網展示學校的發展概況和實時動態。在宿舍管理方面也有信息系統的搭建,主要是方便解決宿舍的分配和管理,為學生打造人性化的住宿體制。對于學生資助管理也有信息系統,可以便捷實現對學生的獎、免、勤、貸等。還有記錄校園卡充值和消費的學生一卡通系統,以上這些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各地高校的基礎信息系統[2]。
人的思維和行為極其復雜,其影響因素不計其數,分析人的思想和行為是一件極其困難的工作,而提供解決方法更是難上加難。基于人工智能的效率和功能,可以實現眾多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工作,但保證其準確性就需要進一步優化人工智能系統[3]。要從全方面的數據指標入手,不能在數據資料不完整的情況下總結解決方案,要從大數據著手,多維度、全方面的數據中分析總結,重視個性化案例研究,并生成“因材施教”的個性化解決方案。人工智能的數據要做到長期積累,才能提高數據的科學性。
4 結語
科學合理地將人工智能運用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實現實時剖析與多方面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人工智能對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相關工作者要推進人工智能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機結合,切實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陽.人工智能視域下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2):39-42.
[2] 蔡自興,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 劉勇,李青,于翠波.深度學習技術教育應用:現狀和前景[J].開放教育研究,2017(5):1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