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華 田偉華
摘要:分析了新時代機電制造業“工匠精神”的內涵,提出了“一線三度”的“工匠精神”培育理念,以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從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等三個方面探討了新時代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新理念、新思路,為進一步提高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培養水平奠定了基礎。并提出了注重人才全面發展、緊跟新時代企業需求、堅持突出地方特色和堅持創新性四條修訂原則。
關鍵詞:新時代;工匠精神;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
2018年9月10日至11日,黨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教育大會,深入分析研究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出了新時代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等方面加強對人才的培育,要加強對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同時指出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立德樹人這個培養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這就需要我們對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本文對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工匠精神培育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進行了研究。
一、新時代下機電一體化專業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
工匠精神應該是指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產品的精神,重點突出“耐心、專注、堅持、創新”的精神。新時代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應培養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備良好的“工匠精神”;具備一定水平的機械技術和電氣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對機電一體化產品和設備進行應用、維護、安裝、調試、銷售及管理等有一定熟練操作程度技能的高級技術工人。
二、新時代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一線三度”工匠精神的提出
“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把“立德樹人”這個職業教育的靈魂培育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職業教育的始終。要把對專業的熱愛度作為首要內涵來培養;要把對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的創新度作為主要內涵來培養;要把對機械產品精益求精的專注度作為主要內涵來培養。“一線三度”暨靈魂為主線和熱愛度、創新度和專注度的培養。
三、新時代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探索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既要符合教學規律,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又要根據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適時地進行調整與修訂。制定一個好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社會的根本保證。
(一)培養目標的修訂
新時代機電高職教育專業應該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質;有一定的英語水平,有閱讀和應用本專業一般性英語技術資料的能力;掌握滿足機電一體化專業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具備掌握先進制造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基本知識;具備機床、3D打印設備維護和保養、維修能力;具備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能力;具備數控編程與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拓寬專業知識的能力;具有機電一體化專業能力;培養能夠從事機電一體化設備運用、制造、應用開發、運行管理、調試、維護技術改造、經營等工作并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端專門技術技能型人才。
修訂后把立德樹人這個人才培養目標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同時增加了新技術、新技能的培養課程,如機床、3D打印設備維護和保養、維修能力;注重了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如具備掌握先進制造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拓寬專業知識的能力;融入了“三線一度”工匠精神培育的新理念。
(二)培養規格的修訂
培養規格包括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需要對培養規格進行修訂,修訂后的培養規格增加了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具體如下: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的能力;具備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能力,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具備自我管理、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新創造的工作能力;具備動手實踐、發現問題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設置的修訂
可以根據高校現優勢資源開發設置優質核心課程,以此為起點加強各課程之間的串聯,并且按照學生所選擇的方向進行系統教學,由點到面,以模塊化的方式在突出人才優勢的基礎之上,促進其綜合素養的提高。
傳統的課程設置跟不上市場對人才需求的發展,主要體現三個方面:第一,國家職業技能大賽項目涵蓋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前沿技術;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機器人、3D打印技術、無人機技術的出現,這就需要對課程設置進行修訂,如增加了3D打印材料課程,無人機維護、保養和應用課程,機器人可編程技術課程等,使其與市場接軌,更加突出學生的職業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創新能力以及適應能力。
第二,傳統公共課程有思想道德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體育、計算機應用基礎、大學英語、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公共藝術、大學生職業素養等基本課程,修訂后的課程更加突出學生職業基本素質能力,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了部分課程,如勞動教育、普通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教育、黨史國史等課程。
第三,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專業課之外,多做一些其他訓練,多開展一些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一些文體活動,在課程設置方面增加了公共選修(通識課)如創新中國、中華詩詞之美等四百余門通識課程,學生主要以自學和線上學習為主不占課內總課時,每學期必須獲得相應的學分,修滿學分方可畢業;學生的頂崗實習由原來的3個月,調整為6個月,在最后一個學期進行,全面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幾點思考
(一)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應注重人才全面發展的原則
在2019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所以,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首先保證思想政治課的學時,加入勞動實踐課,開展國防教育課。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讓學生聽懂弄通。
(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應緊跟時代發展的原則
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2017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的通知》。“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是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深入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德國已經在推進“工業4.0”,也就是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但是就現實情況來說,中國制造業尚處在“工業2.0”后期的發展階段,眼下必須要在“工業2.0”方面補課,做好自動化;努力普及“工業3.0”,做好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這樣才能為將來進入“工業4.0”打牢基礎。尤其是機械行業,應該從數字化、數控一代做起,把整體水平提上來。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必須緊跟《中國制造2025》發展的需要,培養滿足中國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需求,建立以新時代適應企業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三)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堅持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則
每個地區有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每個學校由不同的辦學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要彰顯個性特色的發展。立足河南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滿足農業現代化、智能化發展的需求,在課程設置、實踐實習環境設定方面都要突出圍繞農業發展做文章。
(四)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堅持創新性的原則
作為高職教育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這個中心,在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教學方法的更新上下功夫,突出“匠心”和人的作用,把匠心和人融入到機械制造的革新發展中。要想實現不斷創新,必須踐行產教融合,將教學融入產業發展中,用產業的革新帶動教學的更新。在實踐教學環境的設定上突出實用性和與產業的貫通性。
參考文獻:
[1]官桂香,張子睿,孫寶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工程與人才培養方案對接的思考——以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為例[J].船舶職業教育,2016,4(1).
[2]麥艷紅,徐暢.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J]科學教育與創新,2011(24)
[3]楊曉東,王榮莉.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探析[J]讀書文摘,2017(2).
[4]王登峰,張艷霞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基于理實一體化模式[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28),
[5]黃夢真,袁文鳳.論高職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探析[J]科教導刊,2015(5)
[6]李靜.我院機電工程系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19).
基金項目:2018年度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項目編號:周職[2018] 86號。
作者簡介:宋建華(1974-),男,周口扶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教育。
(責任編輯 馬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