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突發事件發生后,黨報通過權威的信息發布,對溝通政府和社會大眾之間的關系、引導社會輿論、向國際國內傳播正能量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當今媒體融合發展中,黨報作為權威主流媒體,具有其它媒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在媒體融合發展中,黨報應有更多的擔當和作為。
【關鍵詞】黨報;突發事件;擔當
對一個國家或地區來說,難免會發生一些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在這些突發事件發生后,新聞媒體發布信息和輿論引導很重要,往往成為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橋梁。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對地方政府來說,如何應對突發事件,是一種考驗。對地方黨報來說,體現著主流媒體的擔當和作為。
宜賓日報作為宜賓市委機關報,在近年來的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從以前的黨報《宜賓日報》,拓展為一報一網三微一端一電子屏“七位一體”全媒體平臺,其中,黨報(宜賓日報》作為主業,起著引領作用,以“責任、深度、貼近”的宗旨,發揮著其它媒體不可替代的權威作用。
筆者以四川宜賓市最近一年的幾次突發事件中體現出的《宜賓日報》的擔當和作為為例,反映出黨報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創新,作為一種經驗交流。
一、搶先權威發聲引導社會輿論
當發生突發事件后,牽動著社會大眾的心,權威媒體在第一時間發布信息非常重要,既能滿足公眾知情權、穩定人心,又能避免謠言的發生,對社會輿論也會起到引導作用。
2019年12月14日下午,位于宜賓珙縣巡場鎮的川煤集團芙蓉公司杉木樹煤礦發生透水事故。事故發生后,宜賓日報記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搶先在宜賓日報的網絡、客戶端、微信、微博公眾號發布消息,讓關注此事故的社會大眾第一時間獲悉到真實情況。當天,一系列消息《四川芙蓉集團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杉木樹煤礦發生透水事故》《川煤集團杉木樹煤礦“12·14”透水事故確認4人遇難》《16臺潛水泵對川煤集團杉木樹煤礦“12·14”透水事故被困區域抽水排水》(四輛衛星通信保障車現場參與救援》《水位每小時漲445毫米已調集最大功率排水設備投入救援》陸續在宜賓日報網絡和客戶端等平臺發布。黨報搶先發聲的權威消息,避免了民間的各種猜測和謠言。
在宜賓日報各平臺率先發聲后,一些自媒體也紛紛轉載這些消息,對社會輿論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社會大眾看到,事故發生后,政府有關部門的快速行動和積極救援,各級領導的現場指導救援和關懷,各方力量的支援和配合。特別是對等候在煤礦洞口的失聯人員家屬,政府的積極作為和媒體及時發布真實消息對安撫他們的情緒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增強了民眾對救援的信心。
在13名失聯人員生死未卜的情況下,一天、兩天、三天……救援人員沒有放棄,宜賓日報的記者也一直在煤礦洞口守候,并不斷通過宜賓日報各移動終端平臺陸續發布消息:(多名專家赴杉木樹煤礦協助工作,水位已下降》《杉木樹煤礦事故區域水位又降了9.巧米》《后勤班組給“12·14”井下救援人員滾動送餐》等,讓社會大眾了解救援的情況。信仰就是力量,沒有放棄就有希望。在12月18日7時58分,終于等來眾人所盼的好消息,經過救援人員連續80多個小時的奮戰,13名被困井下的礦工全部獲救,現場一片歡呼!宜賓日報記者第一時間向社會各界發布了這一好消息。《奇跡!杉木樹煤礦13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的消息迅速成為當天國內各大媒體最亮眼的新聞。
第二天,《奇跡!杉木樹煤礦13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在《宜賓日報》頭版顯眼位置刊登,并在三版進行了整版圖文并茂的詳細報道:《一場井下的生死大救援》(十三名礦工獲救時掌聲響起來》《信仰創造生命奇跡》。頭版和第三版整版報道,讓這次事故報道圓滿收尾。
由于權威媒體的及時發聲,發揮著輿論引導作用,這次事件沒有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而13名礦工被困80多小時后獲救成為奇跡,被廣為傳頌。這奇跡的出現,一方面得益于救援隊員的努力和專業救援能力,另一方面得益于礦工們求生的渴望和信仰支撐著他們的生命,還得益于礦工們的團結一心。這一奇跡通過記者的采訪報道成為了一筆精神財富。
二、報道方式多樣 受眾各取所需
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新聞媒體的常規工作節奏。按照以往慣例,《宜賓日報》在每年春節期間會休刊6天。而今年為了抗擊疫情,不僅沒有休刊,還靠前挑起宣傳和引導輿論的重擔。大量前線的記者和后臺的編輯夜以繼日工作,一方面,要讓宣傳覆蓋到每一個角落,讓人人提高防控意識,掌握防控措施;另一方面,要報道抗疫中的舉措和典型,讓民眾樹立信心。
在疫情期間,安定人心與防控同等重要。許多恐慌都是來自對未知的恐懼。疫情的透明信息對避免民眾的恐慌很重要。“宅家”的群眾對信息需求很大,而每天來自黨報的權威消息正是撫平民眾恐慌的一劑良藥。疫情發生后,當地民眾最關心的就是疫情動態。每天一早,宜賓日報客戶端會發布頭一天本地的疫情動態。從1月26日,宜賓確診第1例新冠肺炎患者,到2月22日,累計確診12例,到3月10日,確診病例“清零”……每天發布的消息都牽動著眾人的神經。宜賓日報客戶端也成為宜賓民眾了解疫情動態的重要渠道,也很好地穩定了公眾的情緒。
同時,為了滿足受眾所需,采編人員使出渾身解數,從多個角度,以多種方式對抗擊疫情進行采訪報道。(防控疫情宜賓黨員在行動》《7天連軸轉他累倒在戰“疫”一線》《基層“疫”線宜賓志愿者在行動》《宜賓愛心企業向湖北捐贈61噸蔬菜》《敘州區免費向市民發放口罩4萬余個》(餐飲店免費送餐180余份“愛心便當”送前線》《第一批免費消毒酒精陸續發放到戶》……一系列報道既滿足了受眾的關注,也凝聚了人心。宜賓日報的網絡、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成為宅家市民的信息來源,成為他們每天重要的精神食量,黨報的權威信息成為他們信息需求的依賴。
三、拓展國際渠道 傳播中國正能量
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截至6月18日,地震導致13人死亡,200人受傷。在地震發生后,宜賓日報記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向世界發布消息。
這次地震發生后,宜賓日報拓展了有史以來最廣的國際傳播渠道進行報道,向國際和國內傳播了最具速度、飽含溫度、鐫刻力度的中國式救援。宜賓日報通過對接新華社、中新社、中國日報發通稿,在路透社、紐約時報等國外媒體上刊載。圖片新聞《宜賓發生6.0級地震援救人員開展搜救工作》被中國日報海外版刊發,還被英國路透社購買刊用。
有關這次地震的圖片新聞《宜賓震后8小時四川消防營救15人疏散轉移165人》被人民日報、四川日報頭版刊發。新華社刊發的《以初心和使命凝聚抗震救災合力——記奮戰在四川長寧地震災區的黨員干部》關注度超過100萬。地震發生后,人民網刊載了《巾幗之花綻放在抗震救災第一線》,《人民日報》刊載了深度報道《凝聚起震不跨的堅強堡壘——四川宜賓長寧抗震救災成為黨員干部踐行初心使命主戰場》,《四川日報》頭版刊載長篇通訊《帳篷在哪里,黨支部就建在哪里》。圍繞這次抗震救災,宜賓日報記者在新華社、人民網、中新社等中央級重要媒體刊發稿件超過100篇。一系列抗震救災報道,向國際國內及時傳播了宜賓的感人故事和救災成效,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也凸顯了地方黨報的“輻射力”。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僅2月一個月,宜賓日報在中央和省級主要媒體發稿120多篇。其中,在《人民日報》及客戶端、新華社及客戶端、經濟日報等中央和國家級主流媒體發稿40余篇。宜賓戰“疫”圖片新聞連續兩日在《人民日報》刊發。長篇綜合報道《四川宜賓:黨員帶頭全民動員抗擊疫情》在新華社客戶端刊發,總閱讀量超過100萬,還被推上《學習強國》,受到廣泛關注。深度報道《長江首城宜賓:一個城市的疫情防控與自救之路》在新華社客戶端刊發后被多地轉載成為借鑒經驗。《危急時刻勇擔當困難面前顯本色四川宜賓12萬黨員投入疫情防控一線》在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等刊發。這些報道,多角度呈現了宜賓全市上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迅速有效復工復產,展示了宜賓這座城市高效的執行力、強大的凝聚力、無私的大愛和抗擊疫情的突出成效,讓宜賓在國際國內強勢亮相。
從這幾次突發事件中宜賓日報的積極主動和創新報道,可以看出宜賓日報充分發揮黨報的權威性,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擔當和作為,在當今媒體融合改革發展中,值得更多去拓展和運用,讓黨報作為主流媒體更好地傳播中國正能量和好聲音。
參考文獻:
[1]王超,高文舉.突發事件中微信傳播的輿論引導U].新聞世界,2015年08期.
[2]李東紅.新媒體時代傳統報業的突圍之路[J].新聞愛好者,2013年11期.
[3]袁志堅,李風.突發事件中媒體微博引導輿論的原則與方法[J].中國編輯,2013年05期.
【作者簡介】張帆,四川宜賓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