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佩
摘 要:曾經工匠是一個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職業之一,各類手工匠人用他們精湛的技藝為傳統生活景圖定下底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雖然工匠老藝人們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卻留下了永不過時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是集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于一身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觀和行為表現。中國智造為我國的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標準,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復合技能型人才成為了時代賦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關鍵詞:智造 高職人才 工匠精神 培育
中圖分類號:C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6-00-01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技能型復合人才的主要輸出基地,在新時代變革的背景下,應該在發展傳統工匠精神的基礎上為新時代下的工匠精神賦予更多實際內涵。應該在人才培養上與工匠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學生敬業、精益求精、專注、創新的新時代工匠精神,讓學生在學習相應技能的同時,綜合素質得到同步提升。
關于“智造”背景
在新中國成立伊始,我國還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工業基礎非常薄弱。但隨著70年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制造業在不斷壯大,現在的中國也成為一個世界制造中心。這其中,離不開制造業為祖國發展帶來的貢獻,我國在近幾十年不斷推出有關制造強國的戰略性計劃,其中就包括2015年出臺的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智造2025》其主要內容是:以體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智造為主線,通過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四大轉變,完成九項戰略重點任務和八個方面戰略支撐和保障[1]。根據這條綱領的中心思想可以看出,我國現在正處在一個智能制造的新時代,“智造”也就是“智能制造”。
“智造”背景下高職工匠人才培育必要性
發達國家之所以會有眾多的百年企業能夠得到傳承,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們都秉承著古老的工匠精神,對每件產品都能夠做到精益求精,他們不但重視技能型產業的發展,更重視技能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而高職院校的最終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出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復合型技術人才,這個最終目標與工匠精神的中心思想不謀而合。高職院校培養的這些高素質的復合技術型人才不僅是未來智造行業的主體,更是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主力軍[2]。
國家在不斷實施戰略強國的基礎上,對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復合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這就對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的方向、手段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工匠精神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相結合,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從而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全面創新。
“智造”背景下高職工匠人才培育創新途徑
1.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工匠精神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據,也是基于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復合技能型人才及日常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要想把工匠精神切實落實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就要加入符合工匠精神的人才培養方式和人才培養目標、增加有利于實踐工匠精神的動手實踐課程。如若沒有這些方向性指導為依據就很難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的高尚理念。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高職院校應該與社會企事業用人單位相結合,讓學生在掌握技能之后能及時得到實踐的機會,根據高職院校和企事業用人單位各自的特點,明確雙方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具體任務,以任務驅動推進人才培養方案的順利進行。這其中,學校主要負責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和綜合職業技能的培養,企業應承擔相應的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重點是為學生提供與技能相符合的實習崗位和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培養。學校和企業應共同商定有關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目標、具體培養方式和實習崗位標準等,結合工匠精神的核心思想為學生設置具體的課程內容,讓工匠精神時刻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中[3]。
2.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培育工匠精神
具體的崗位實踐實習是對學生能否傳承工匠精神的最好檢驗方式,也是企事業用人單位向學生傳達精益求精理念的最有效途徑。學校在進行日常教學活動中應針對學生的不同實際條件,圍繞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和社會真實人才需要的基礎上對學生開展人才培養,強化學生在實踐實習中深入理解工匠精神并發揮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形成愛崗敬業、專注創新的思想和行為習慣,讓每一位學生的內在潛能都得到發揮[4]。同時,應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系統性的、針對學生實踐實習質量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做到有據可依,也讓工匠精神更好地在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中有所體現。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工匠精神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學生去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的職業操守。
3.建立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團隊
要想讓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培養方案得到具體實施,就必要建立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團隊。教師是教學活動實踐中的主要參與者,也是向學生傳達工匠精神的主要踐行者。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水平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體現方式。教師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度和傳承度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方案的最終質量。所以,高職院校在對教師的工匠精神培養上要做到讓教師的相關專業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兩方面共同發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建設一支具有高級工匠精神和傳承精神的教師團隊。
結語
傳承工匠精神是高職院校提升自身綜合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的最有效的途徑。在新時代的不斷發展和變革下,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到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加強工匠精神在學生中的傳承和實踐,為國家輸出更多符合現代化發展的高素質復合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安琪.“湖南智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現實困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12):5-6.
[2]劉廷福.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機制構建[J].河南農業,
2019,(33):36-37.
[3]王國雄.中國智造視域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徑[J].教育與職業,
2019,(13):92-96.
[4]崔媛.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方法與途徑[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3):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