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常寶
摘要:伴隨著我國宏觀政策向農村偏移的時代背景及現今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借貸系統向農村的輻射和覆蓋程度隨之加深,而對農村信貸配給研究的必要性便隨之上升。本文將根據互聯網金融的現金發展狀況,探究中國農村信貸配給及其績效評價方法。
關鍵詞:農村信貸;績效評價;研究
1.農村信貸現狀
1.1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及特征
互聯網金融是基于現今大數據技術下的,以在線支付為主,用戶交互體驗為輔,實現資金流動及用戶支付全流程的全新金融模式。而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依舊與金融脫不開關系,其只是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用戶支付的方式。而互聯網金融具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金融服務基于大數據應用。無論是對用戶的大批量分析、情感分析、社交情緒分析、信貸風險分析還是實現大量的交易數據,大數據技術都能夠處理的游刃有余。且對用戶的分析能夠通過與日遞增的數據量而加以分析完善,進而滿足以及健全后續農村用戶更多的信貸需求。
第二,金融服務高效便捷。互聯網金融的全數據流程及資金流程皆在線上進行,且支持多端同時操作。以往用戶需要進行刷卡、去往銀行進行相關操作,但現今在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條件下,互聯網金融成了時代的寵兒。
第三,金融服務成本較低。傳統的金融模式具有完整的業務鏈條,包括中介費用以及各級員工的費用,但現今的互聯網金融可以節省各層中間商的花銷,人工成本更加低廉,也保證了固定成本價格更加符合商業銀行的心理預期。
1.2農村信貸現狀
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使得農村居民可以直接在線申請貸款。農村居民同時可以了解貸款申請條件,準備相應的貸款申請文件并通過在線平臺提交貸款申請。P2P貸款服務消除了傳統貸款的諸多限制。而借助網絡平臺,信息變得透明且獲取信息的途徑門檻更低。白2013年以來,各種在線P2P借貸公司應運而生,許多消費類設備平臺如支付寶、京東、拍拍貸和蘇寧等先后開展了小額貸款業務。雖然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較短,但發展之迅速無不叫人瞠目結舌。與此同時,在如此快速的互聯網發展狀態下,其同時暴露出了信貸服務中的一些問題。
第一,網絡金融服務的消費者尤其是農村居民未享受其權益的相應保護且風險很高。利用互聯網技術擬合成的大數據平臺也導致金融消費者的金融信息安全存在著前所未有的問題。
第二,商業銀行面臨監管不力不當以及相應的法律規范問題。目前,中國并未對信貸服務監管設定相對全面的行業標準及行為準則,并且互聯網技術的更新要快于監管的實施。所以農村居民在信貸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打擦邊球”的現象,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得到較為有效的控制方案。
2.農村信貸績效評價研究
2.1網絡信貸模式
基于大數據技術開發的在線信用模式與傳統的農村銀行信用模式相同,并且兩者都是在到期時支付的。貸款需同時償還本金和利息。在線信用模式是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其通過在線電子商務平臺對傳統信用服務進行商業化,并涉及各種信用過程中的在線概念,以執行完整的評估過程,包括在線審查,批準,簽署和發行貸款資金等。
電子商務平臺具有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大數量級、多維度客戶數據庫,商業銀行可以與其他應用領域平臺合作以獲取更多客戶信息。而共享資源有利于發展農村居民和其他種類的活動。得益于信貸系統,在線銀行和移動銀行,這是具有電子商務平臺的真正的銷售人員的銀行。同時,商業銀行借助于相應的客戶管理平臺將農村居民的各種身份信息進行存儲以及后續的處理過程,例如網絡信譽值,交易記錄和實時客戶監控。一旦用戶發生違反合同約定的現象,風險控制的方法可以借鑒傳統的銀行處理方式來實現。
2.2農村信貸績效評價研究
商品、信息和資金是現階段貿易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達到“三合一”,它們就能引入前所未有的經濟效益。但是在過去,互聯網公司和電子商務平臺都受到相應的資金和監管限制。另外,由商業銀行帶領的整合框架同時能夠看到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可以看到“三合一”正是農村信貸創新的關鍵。以下方案便是旨在提升農村信貸績效評價的創新“三合一”。
3.農村居民網絡信貸的操作流程設計
3.1農村居民在線申請
農村居民通過在線商業銀行系統申請,所填寫的用戶信息可從支持文檔和商業銀行下載,亦可通過在線平臺訪問農村居民的貸款要求。在線申請消除了放貸人去往相應的銀行并填寫書面文件,以及提供眾多證明文件和其他過程的需要。商業銀行既擴大了受眾客戶群,又收到了貸款申請,這往往可以讓積極的在線營銷順利發展和進行。
3.2自動過濾“目標客戶群”
商業銀行與電子商務平臺,物流公司進行三方合作,以共享所受眾用戶的數據和數據庫,為感興趣的農村居民分別設置標準,并可以作為基準對未響應的農村居民執行過濾達到滿足用戶量的最低要求,并及時聯系符合標準的公司,從而構成一個動態發展的“目標客戶群”。在目標客戶群中,居民可以通過與在線系統進行單線聯系從而申請貸款。
3.3修訂
當商業銀行通過用戶在在線平臺的操作.收到農村居民的貸款請求時,系統首先檢查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真實性,然后進行更詳細的檢查。商業銀行可以在用戶大數據平臺搜索到貸款交易的客戶以往存在的交易記錄以及信用評估情況,并合并到微型企業在線完成的信息與中央銀行、稅務局等有關部門進行比較。
3.4客戶信用評分
商業銀行,電子商務平臺和物流公司正在共同努力,以建立堅實的用戶信息基礎并使用大數據統計信息創建更為客觀的數據。評級參考中包含用戶交易的信息標志和信用評級,還包括農村居民所有者的相關個人信息,信用狀態和不良記錄。上述的整個過程皆通過在線信用系統本身進行檢測。
3.5貸款前的調查
對于首次使用信貸的客戶,商業銀行必須添加一組新的對用戶貸款風險以及貸款情況的評估標準。這一系列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摸清公司的狀況,以實現有效的風險控制,進而幫助商業銀行將第質量的客戶與高質量的服務區分開。
3.6聲明和審批
在線商業銀行系統會自動調整獲得客戶信用評分的農村居民的貸款金額和期限。而信貸管理系統自動批準已成功完成信用評分的農村居民。超過標準限額的將由個人批準,低于標準限額的將由信貸系統自動批準,以有效降低銀行的信用風險并提高審批流程的處理速度。
3.7貸款簽約
批準完成后為清還貸款的流程,清算方法主要使用在線簽約,在保證用戶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該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時間,并為企業融資降低使用成本。
3.8貸款發放
簽訂合同后,商業銀行將發放貸款到用戶手中,貸款資金回以實時可用資金的形式轉入電子商務或商業銀行賬戶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平臺,以便執行農村居民的貸款的完整在線操作流程,從而提高貸款提供的效率。
3.9貸款后管理
要通過在線信用系統償還貸款,及時償還貸款的優質客戶須自動調整其信用額度。商業銀行亦可以選擇相應地提高或降低利率。
4.農村信貸服務風險的防范方式
農村居民有著高操作風險的特征。為確保信貸產業的健康發展,有效提升其資產質量。對網絡關鍵信用要實施的風險預防措施如下:
4.1使用在線記錄和交易識別客戶風險
電子商務平臺與農村居民的所有交易記錄都需用于風險識別重要判定部分。商業銀行要通過在線平臺對農村居民進行不間斷的監督管理過程。
4.2建立與電子商務平臺合作與網絡互動的機制
在獲得消息來源之后,每個管理者都可以建立一個交互式網絡警報系統。當出現風險警告信號時,電子商務平臺將發布有關信用違約的信息,商業銀行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采取最為高效的解決和干預方案以有效降低信用風險。
4.3違反合同后將其暴露于網絡中,管理黑名單
農村居民的電子商務賬戶,以及公司的買賣雙方發布的信息均要發布到網絡中,使網絡黑名單上其身份信息得到全部曝光,從而增加了農村居民的違約成本。
參考文獻:
[1]顧慶康,林樂芬.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能緩解異質性農戶信貸配給難題嗎[J]經濟評論,2019(05)
[2]甘肅省金融學會秘書處課題組.農村信用社改革績效評價及改制策略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9(08)
[3]楊志明.新時期商業銀行信貸配給中“影子銀行”的影響分析[J]時代金融.2019 (03)
[4]甘肅省金融學會課題組.甘肅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績效評價及改制策略研究[J]甘肅金融,2019(03)
[5]陳云,李敏,李欣華,et al國內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績效考核研究的現狀[J]現代醫院管理,2019(03)
[6】馮鑄,伏潤民.農村信用社績效評價體系及實證模擬[J]統計與決策,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