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粉萍 劉輝
摘要:隨著現代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政府各部門在養老服務業的不斷投入,智慧養老為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提供了解決的好辦法。由于目前養老業涉及內容復雜,護工資源短缺,養老服務機構存在信任危機等諸多不足,本文就智慧養老運營模式和發展對策進行探討,為成陽市營建養老、孝老和敬老好環境提供借鑒之路。
關鍵詞:智慧健康養老;運營模式;發展對策
基金項目:成陽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業運營模式和發展對策研究(編號:2018K02-111)
1.項目背景
預計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人口將增至為2.6億,會成為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18年,咸陽市60歲以上老年人86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6%。數量巨大的老齡人口,不僅對咸陽市的人口組成帶來重大影響,也對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挑戰。面對撲面而來的“白發浪潮”,養老壓力空前。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嚴峻,應運而生的社會養老業的發展也就迫在眉睫。
2.成陽市養老業發展狀況
2.1專業護工資源短缺
目前,大多數養老機構的護工都存在短缺問題,人員流失率比較高。因為工作強度比較大,薪資水平偏低,很多人不愿意從事這個工作。大部分護工年齡集中在36歲-55歲,且主要來自于農村或者城鎮,文化水平較低,職業培訓較少,老年護理知識、經驗和技能不足。
2.2養老機構缺乏統一的信息化標準和規范的管理機制
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尚不成熟,有關部門對養老機構又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管。養老機構資質良莠不齊,各種新聞媒體不斷曝光部分養老機構虐待老人消息,造成社會對養老服務行業存在著一定的信任危機。
3.發展成陽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業的必要性
3.1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要求
咸陽市人口老齡化特點:一是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咸陽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2.86萬人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90萬,約占總人口的18%;二是老年人口高齡化。80歲以上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0%,隨著經濟和醫療等各方面條件的進一步改善,高齡老人還在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數量增加,老人及其親屬對智能養老服務需求必將擴大,智慧養老體系的進一步加強亟待解決。
3.2適應家庭養老模式轉變的必由之路
從古至今,依靠子女養老是主要的養老方式。但目前獨生子女家庭比較普及,子女因家庭或者工作等原因,無法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是普遍存在的現狀。另外,因為教育環境和家庭收入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家庭追求自由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對專業化養老機構和社區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
3.3促進就業的有效途徑
咸陽市目前80多萬的老年人護理消費需求,形成了養老服務消費市場。在政府的帶動下,加強智慧養老機構建設,開展養老服務,能夠有力地促進社會就業。
4.成陽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對策
4.1提出適應咸陽經濟發展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運營模式:老人/子女+居家養老信息化平臺+養老服務企業+智能終端制造商
養老服務企業通過居家養老信息化平臺提供的需求信息,為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務。在生活方面,失能或者半失能老人有任何需求時,可通過手機APP在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下定工單,讓專業服務人員進行上門服務,幫助無法自理老人解決生活的護理、家政、出行等基本生活問題。在健康方面,通過便攜式健康一體機等,對老人的心率、脈搏等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測,并且將數據同步到平臺,一旦發現異常,平臺會接到警報,專業人員及時采取救護措施,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為老人健康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在安全方面,老人可通過配備智能腕表,進行CPS定位服務,老人在任何地方發生緊急情況時,都可進行一鍵呼救,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立即做出應急判斷,并即刻向120、110或119解析老人的位置,提供相應服務;老人在家也可以通過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實現遠程診療,而家屬可以通過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了解父母的生活、護理情況,還能查看老人視頻。
另外,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也可以基于老人/子女提出的服務需求向智能終端制造企業提出功能需求,制造企業據此設計出智能終端產品提供給老人,讓老人享受智能化和多元化的服務。
4.2探索構建咸陽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體系
4.2.1構建開放式智慧養老社區云平臺
智慧養老社區云平臺構建“跨界合作、多方共贏”的開放式云平臺,通過耦合式賬號體系和擴展架構實現多社區、多物業公司、多商戶的接人,實現良好的推廣性和適應性;平臺運營內容具有多樣性,不僅包含基本的社區管理及物業服務還包含社區政務、社區020、社區金融服務、社區養老、智能家居等板塊;社區運營參與角色具有多元性,通過線上線下的推廣,引導政府部門、社區居委會、物業、業主、第三方服務商等人駐平臺,發揮各自優勢為居民提供安全、智慧、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4.2.2促進養老服務業多元角色互惠共贏
智慧養老云平臺以居民生活服務需求為核心,在政府、居委會引導下,融合物業、第三方各單位,通過職能及服務互補實現互惠共贏。
通過政府部門向平臺開放社區管理政務接口,提供居民相關的政務服務實現政務下沉,拉近民眾距離,加快向服務型政府邁進;物業豐富盈利方式,通過優良物業服務(通告、維修、巡更)獲得業主好感及平臺黏性,以社區020等多元化服務實現額外盈利;社區商戶通過平臺拓展線上業務,利用自身的地域化優勢與主流電商展開差異化競爭;配送以社區為單元,大幅縮減運輸范圍,提升單位效益;以上各角色的竭力配合造就了一個以服務居民為核心的、多方互惠共贏的智能化社區管理與服務模式。
4.2.3開創養老社區管理與服務新模式
平臺采用“一基礎兩平臺一生態”理念,加強適合老年人身體鍛煉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現代化管理的綠色健康養老社區,促進公共養老服務智能化的社區管理和服務的創新模式,也是實現新型城鎮化發展目標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
“一基礎”:以智能家居、5A智能建筑和信息化應用系統的統籌規劃和系統建設,打通各個智能化子系統之間的數據接口,形成信息互聯互通,信息化應用按需分配的智慧養老基礎設施。
“兩平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社區健康養老的生活服務。全景020運營平臺,以垂直服務領域為切人點,引入社區周邊3千米商戶資源,配置配送團隊,打造成為社區養老服務的商業閉環,構建用戶與社區養老商家之間連接渠道,解決020業務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一生態”:良好的養老服務生態圈是社區020持續發展的核心。將云平臺作為渠道提供精細化和定制化的養老服務,使得老人對社會養老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形成老人、物業、商家、智能化硬件廠家全面參與互動、共生共榮、相互促進的關系,提高養老服務生活的舒適度和幸福度。
4.2.4倡導成陽智慧化養老服務新標準
首先,對于智慧養老的基礎建設,必須包括信息基礎網絡、智能建筑系統和智能家居設備,才能提供一張滲透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用戶的網絡。其次,面向養老服務業內的不同角色,開發兩個平臺,分別針對養老公共服務和社區養老020運營提供獨立的界面,面向社區養老管理和服務,最后,智慧社區養老的持續運營,依賴于社區每一個角色的積極參與。
圍繞社區養老商業運營,引入商家、物流和社區居民,讓住戶流轉變為資金流,實現社區生態繁榮。除此以外,小區物業服務從以物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依托智能化系統的物業服務,讓高效的物業管理和安全便捷的養老服務通過服務規范標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張雷.當前我國智慧養老的主要模式、存在問題與對策[J]社會保障研究,2017(02)
[2]朱玥穎.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的新思路[N]中國人口報.20180329
[3]劉霞.智慧社區養老視角下健康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07)
作者簡介:
王粉萍(1977.8 ),女,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