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菲
摘 要:博物館是收集、記錄歷史,傳承人類文化的重要場所,是人們感知歷史、品味未來的最佳去處。博物館的收藏品往往是歷史在世間的唯一留存,價值巨大,這給博物館文物藏品工作帶來了難度和挑戰(zhàn)。中小博物館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內容主要包括收集整理藏品的本體屬性和后期的維護管理。大致流程可分為對外接收、日常管理、租借、統(tǒng)計注銷等環(huán)節(jié)。當前是信息技術的時代,多數頗具規(guī)模的博物館都開啟了數字化管理,但仍有部分中小博物館采用庫房管理模式。筆者以自身的管理經驗為出發(fā)點,對中小博物館文物藏品的主要管理流程進行分析,力求為中小博物館的良好發(fā)展增添助益。
關鍵詞:中小博物館 文物藏品 管理流程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2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6-0-01
文物藏品是博物館的價值所在,是重要的物質基礎。作為公益性服務單位,博物館應切實承擔起保護管理收藏品的職責。國內各博物館管理工作的開展都是以《博物館條例》為參考依據,該條例明確文物藏品管理的流程、細節(jié),使得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理可循。與大型博物館相比,中小型博物館在為條例的解讀和執(zhí)行上都略有欠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型博物館的管理資金相對匱乏,工作人員人數不足和重視程度不夠等。在日常管理中,最為主要的管理環(huán)節(jié)有接收、保管、提用和外借三個方面。
一、中小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
1.藏品管理不規(guī)范
按照《博物館條例》,各博物館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通常按照接收→保管→提用與外借→統(tǒng)計→注銷等環(huán)節(jié)開展工作[1]。我國博物館數量眾多,館藏水平參差不齊,規(guī)模大小不一。多數中小型博物館藏品價值比大型博物館稍顯遜色,使得管理人員重視程度不夠。受資金狀況限制,多數中小博物館存在工作人員短缺、條例執(zhí)行不利的情況,嚴重影響了藏品管理的規(guī)范性。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型博物館均設有獨立的文物征集部,與文物庫房管理部門各自運營,不存在交叉。中小型博物館的文物征集工作具有階段性,不需要年年開展,通常都是需要時臨時抽調其他部門人員負責征集,負責征集的工作人員可能同時還負責庫房入庫登記,程序欠妥,不利于工作開展。
2.藏品分類編目不合理
在藏品收集過程中,工作人員在鑒選、確定所要收藏的文物時應對收集品分類編目、上架,并按類別填寫《文物征集移交單》[2]。這種工作方式能有效避免后期的重復性工作,凸顯藏品收集的系統(tǒng)性,大大提升藏品管理的工作效率。部分中小型博物館按征集順序進行編號,在入庫時需要重新分類編目,給入庫管理環(huán)節(jié)增加了負擔。
3.移交入庫
庫房保管員是藏品移交入庫的重要經手人,如在交接環(huán)節(jié)對某些事項產生疑問,則需總賬管理員對分類賬目進行重新訂正并簽字。庫房保管員確認無誤后再簽字上報保部門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簽字過程完成后表明移交工作順利完成。有些中小博物館在移交工作中存在細節(jié)問題,缺少分類賬目認定環(huán)節(jié),一旦出現(xiàn)問題難以劃分責任。
二、中小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流程
1.藏品接收環(huán)節(jié)
前面提到,應設立單獨的藏品收集部門,工作人員在鑒選文物藏品時應做好收集品的分類編目、上架,按類仔細填寫《文物征集移交單》。在入庫交接時以交接單為憑證與庫房保管人員進行確認。填寫征集移交單的工作方式不僅能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操作,還能清晰責權,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2.庫房管理環(huán)節(jié)
在完成文物藏品移交后,庫房保管員就要按相關規(guī)定組織開展保管工作。信息采集是庫房管理的重中之重,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工作人員要認真地對移交藏品進行編號,包括藏品總登記號和分類號。其中,藏品總登記號是總賬管理員在與藏品收集部門交接時統(tǒng)一使用的登記號,這也是該文物藏品的終身身份證號。
隨著網絡的全覆蓋,信息技術已逐漸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文物藏品管理也應充分利用這一技術,使用離線采集工具對接收的文物藏品逐項登記,實現(xiàn)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在接收時未建立完備賬目的博物館可借助相關軟件完成總賬與分類賬,使日后的管理、查找更加方便快捷。科學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能大大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工作人員要仔細編寫藏品目錄和填寫檢索卡片,確認藏品存放位置,取保與輸入信息一致。部分中小型博物館的庫房條件有限,在存儲藏品時應遵循按重上輕下、前低后高、高臥矮立的擺放原則,架側應標注總登記號和藏品進出說明,便于日常清點。
除信息輸入外,庫房保管員還要認真填寫《藏品檔案》,特別是珍貴文物,要做到一物一冊,詳細記錄文物藏品本體屬性的相關信息。具體記錄內容包括藏品的出身、征集過程、入藏時間、鑒定證明等。為保證管理工作的精準定,各博物館要每年對藏品進行一次核查,核查工作要以《館藏品入庫憑證》為主要依據,以分類賬、檢索卡片為核對參考[3]。在核查工作中要做到查缺補漏,修改更正錯誤信息,并建立系統(tǒng)的館藏文物年度核查檔案,詳細記錄文物變化情況。庫房保管雖在程序上略顯繁瑣,但操作起來并不復雜,與博物館的規(guī)模無關,只要工作人員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便可做到。
3.提用和外借環(huán)節(jié)
藏品入庫是文物藏品管理工作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博物館收集管理文物藏品的主要目的是對外展出和整理研究,建立社會公眾與歷史的關聯(lián),為科學研究提供參考。人們帶著崇敬的心情到博物館參觀藏品、了解藏品蘊含的背景故事,為滿足公眾需要,展出部門就要對藏品進行提用、外借。文物藏品外借的程序頗為復雜,須經各級領導簽字同意方可。負責外借的部門要提出書面申請,總賬管理人員在接收到相關批準文件后要做好信息記錄和填寫出入單方可將藏品移交給庫房保管員。外借藏品要填寫完整的追蹤核查記錄,確保藏品的用途和安全。
結語
綜上所述,藏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小博物館的管理層應不斷提升認知程度和管理理念,突出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專業(yè)性。藏品管理工作的開展不僅要遵循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還要秉承與時俱進的管理理念,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使管理工作更加系統(tǒng)科學,為中小博物館的生存、發(fā)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俊祺.淺談中小博物館藏品數字化管理系統(tǒng)建設——以惠州市“一普”藏品管理系統(tǒng)為例[J].客家文博,2019,(02):136-139.
[2]孫麗美.中小博物館文物庫房溫濕度的控制與調節(jié)[J].科技傳播,2016,
8(02):144-146.
[3]孟玲.淺談中小博物館如何開展文物藏品科學保護工作[J].遼寧省博物館館刊,2014:23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