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忠杰 陸益飛



摘要.面對“新冠”疫情,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停課不停學”成為全國中小學校的共同追求。以浙江省海寧市三所中職學校參與在線學習的學生為調查樣本,從居家在線學習環境、學習行為、學習感受三個方面共18個調查點展開調查、統計與分析,了解中職學生居家在線學習的真實情況與真切感受,發現在線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為中職學校制定完善在線教學實施方案,開展在線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 中職學生;在線學習;“新冠”疫情
作者簡介 姚忠杰,男,海寧市職業高級中學教學管理處處長,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教學管理、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陸益飛,男,海寧市職業高級中學汽修部副部長,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汽修應用專業建設和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47 (2020) 03-0120-08
一、問題提出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提出,“停課不停學”應成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大中小學的主要防控措施。正如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所說:“不能面對面課堂上課,我們就搭建云課堂,讓孩子們在家也能開展學習”[1]。浙江省海寧市三所中職學校根據原計劃新學期學生正式上課日期為2月11日,受疫情影響,2月11日后全部課程改為在線教學。對于學校教育來說,全程全員的在線教學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經驗,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各個學校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如今,在線教學已結束,但是實際的教學秩序怎么樣?教學成效好不好?后續在線教學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調整和完善?為了解這些問題,以浙江省海寧市三所中職學校參與在線學習的學生為調查樣本,從居家在線學習環境、學習行為、學習感受三個方面共18個調查點展開調查、統計與分析,了解中職學生居家在線學習的真實情況與真切感受,發現在線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為中職學校制定完善在線教學實施方案,開展在線教學提供借鑒。
二、研究對象
采用自編問卷“中職生在線學習情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設計分為學生在家在線學習環境、學習行為、學習感受三個維度共18個題項。經檢測,問卷信效度良好。以浙江省海寧市三所中職學校參與在線學習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5 183份,回收4 153份,回收有效率為80.13%。從年級分布來看,高一學生1 797人,占43.27%;高二學生1 402人,占33.76%;高三學生954人,占22.97%。從學生學習類型分布來看,升學方向的學生共3 204人,占77.15%;就業方向(中專班)學生949人,占22.85%。數據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與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家庭在線學習環境
1.在線學習終端調查。用手機和iPad等移動終端進行在線學習的學生占80.04%。因此,對于在線教學而言,重點要針對現代智能手機功能和特點,進行教學資源呈現形式、交互方式的設計。
2.家庭WIFI和手機流量情況。在“新冠”疫情期間,由于在線教學的期限學校不可控,全程在線教學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家庭的網絡環境和手機流量情況,才能選擇合適的在線教學方式。絕大部分學生的家庭WIFI和手機流量情況基本能滿足長期開展在線學習的需求,但還有4.89%的學生表示不夠用,2.14%表示完全沒有。在本次調查前,浙江省海寧市移動公司已針對使用中國移動網絡的學生或家長進行了2月份、3月份每月各10G免費流量的贈送。由于疫情的突發性以及持續性,大部分學校沒有做好組織在線教學的準備,教師大多選擇直播方式進行教學,這對學生家庭的網絡環境要求較高。因此,在后續在線教學實施過程中,任課教師如何針對這部分不具備網絡條件的學生開展適當的遠程輔導教學,需要確定可行的個性化教學方案。
3.在線學習環境情況。學生選擇的在線學習空間對其學習行為和效果有一定影響。在本次調查中,15.6%的學生反饋在書房進行在線學習。高中階段的學生比較注重私密空間,書房空間環境相對比較獨立、安靜,適合學習,可以看出這部分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比較端正;72.14%的學生反饋是在臥室進行在線學習,這對于學習的影響因素無法判斷,需結合后面的調查進行進一步分析。對學生學習主觀感受的調查顯示,73.75%的學生感覺在線學習“很安靜,能集中注意力學習”,23.16%的學生感受到“家人的活動對學習有一定影響”,3.08%的學生感覺家里“太噪雜,基本沒有辦法好好學習”。對學習區域和學生對學習環境的主觀感受進一步交叉分析,結果顯示“很安靜,能集中注意力學習”的依次是書房、臥室、餐廳(見表1),這對以后指導學生選擇在線學習空間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4.在線學習外部支持情況。中職學生居家學習,教師最擔心的就是學生太過自由、不聽從家長安排,這不僅影響學習,而且影響親子關系。通過調查發現,80%的學生在父母“努力保持安靜學習環境”“積極提供在線學習所需資源”“在線學習時間提醒”“在線學習行為提醒”和“作業打卡時間提醒”五個方面表示滿意,見表2。
(二)學生學習行為
1.在線教學的內容安排。長時間的在線教學,安排教學內容并提前告知學生是學校教學組織管理的重要內容,這直接影響在線教學秩序和教學行為的有效實施。結果顯示,海寧三所中職學校都提前制定了比較詳細的教學內容安排表,并提前告知學生,但還有30.46%的學生反饋教學內容安排不夠清楚,這表明學校在教學內容安排、學生告知和信息確認等方面還需要改進,見表3。
2.在線教學的組織形式。在傳統教學中,在線教學一直處于補充地位,而在“新冠”疫情期間,在線教學成為學校組織教學的主要形式。但是,關于在線教學的實踐經驗和相關模式研究都比較少,這對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從調查數據分析,42.62%的學生反饋教師采用了“網絡課程+直播教學+作業+在線答疑”的形式,21.31%的學生反饋教師采用“網絡課程+直播教學+作業”的形式。僅從在線教學組織形式而言,大部分任課教師在組織在線教學時充分考慮了網絡課程教學與直播教學優勢互補,并自發開展在線答疑或作業在線講評,見表4。
3.學生在線學習時的行動情況。在線學習主要取決于學生自身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自我行為的約束力。調查顯示,78.57%的學生在學習時會有其他行動,僅有18.3%的學生反饋在學習時“從不走動,專心學習”,見表5。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時的專注度和行動約束力還有待加強。
4.學生在線學習行為。調查顯示,在線學習過程中,85.38%的學生反饋有記筆記的行為;對于教師的在線提問,能“主動回答”的學生占16.45%,大部分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問時參與比較隨意;對于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知識疑惑,94.44%的學生表示會主動尋找解答;從作業完成情況而言,學生整體完成度較高,41.25%的學生反饋能“獨立完成”,52.71%的學生“基本能獨立完成”;在教師組織在線考試方面,絕大部分教師都組織過考試,而且90.81%的學生表示基本能獨立完成考試。由此可見,參與調查的大部學生在線學習的學習行為積極主動,學習過程比較完整,見表6。
(三)在線學習感受
在線學習的感受調查,采用矩陣單選方式進行,主要涉及學習表現自我評價、出勤紀律自我評價、出勤問題原因自我分析、學習效果自我評估四個方面。
1.學習表現自我評價。調查顯示,在聽課、時間管理、完成作業和參與考試這四個方面,35.91%的學生感覺“很好”,34.57%的學生感覺“比較好”。相對自我評價較低的兩個方面是復習和預習,均低于其他四項的平均值。在這兩項中,28.42%的學生自我認為“很好”,26.45%的學生自我認為“比較好”,見表7。由此可見,在線學習期間學生的學習行為基本符合平時的習慣。
2.出勤紀律自我評價。調查顯示,沒有出現過缺勤情況的學生占86.79%,出現過曠課現象的學生占22.22%、有較多遲到現象的學生占4.62%、有較多早退現象的學生占2.56%,見表8。出勤紀律問題較往常在校期間有明顯升高,這表明在線學習期間,針對學生自我約束力的教育有待加強。
3.出勤問題原因自我分析。學生在家開展在線學習出勤紀律問題主要表現為“曠課…‘遲到”“早退”三種情況,自我分析選項分別是“睡過頭”“有其他事情”“不想學習”“忘記了”。從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學生“睡過頭”是曠課、退到的主要原因,而“有其他事情”是學生學習早退的主要原因,見表9。由此可見,在線學習期間,部分學生對自身的紀律要求明顯下降。
4.學習效果自我評估。調查顯示,55.53%的學生表示跟學校里差不多,20.8%的學生認為比在學校里學習要好,由此可見,從大部分學生的自身感受而言,海寧市三所中職學校在線教學的成效總體不錯。學生在線學習效果自我評估情況見表10。
三、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1.在線學習環境方面。大部分學生居家開展在線學習的信息化條件能夠得到滿足,大部分學生能主動選擇家庭中相對比較安靜、空間比較獨立的區域進行學習,如書房、臥室等。學校教學安排及時到位,在線教學秩序有序開展,讓學生能清楚地了解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大部分學生表示,對父母在在線學習方面的提醒表示滿意,由此可見,這段時間的親子關系較融洽。
2.在線學習行為方面。大部分學生對待線上學習態度較為端正,學習行為表現較好,在聽課、筆記、作業和考試方面能進行自我約束能力,學習過程較完整,能積極主動對待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有促進作用,特別是學習較主動、積極的學生,通過在線學習有比常規在校學習更大程度的提升。
3.在線學習感受方面。大部分學生聽課、出勤、作業等行為表現較好,預習、復習依然是中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從上課出勤情況數據分析,學生遲到、曠課現象較多。由此可見,中職學生出勤方面的違紀行為表現出明顯的隨意性和外因性,在線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還有待加強。
(二)啟示
1.給在線教學管理帶來的啟示。海寧市三所中職學校在在線教學實施前,圍繞組織機構建設、教學資源建設、教學過程落實、課程結構設計、作息時間要求、教學考核要求等制訂了詳細的在線教學實施方案,特別是構建了分層分級的管理保障機制、協作共享職責到人的教學實施團隊,為有序開展大規模長周期在線教學提供了組織保障。調查顯示,海寧市三所中職學校“新冠”疫情期間學生居家在線教學的秩序整體良好。在后續在線教學組織管理方面,可以在在線教學班級課表整理、教學內容通知和信息查看核查等方面進行改進與落實,確保每位學生都清楚了解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安排,加強出勤紀律和學習行為的考核。
2.給在線教學組織帶來的啟示。在前期的在線教學過程中,網絡課程、直播教學、作業講評、在線答疑相結合是最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整體效果良好。在后續的在線教學中,教師應根據需要進行突破與提升。例如,根據不同內容實現“線上翻轉”,課前為學生準備自學所需的微視頻、任務單等資源,課中教師在先學的基礎上運用上述資源展開課堂的講解、釋疑、互動、研討和升華,并進行隨堂檢測,課后開展進一步的鞏固練習;積極調研、創新實踐,不斷強化在線教學過程中的復習和預習環節,創新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方式;在教學內容安排上,積極開展在線測試與學習情況調查分析,促進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學習過程的完整性和學習行為的互動性;在教學實施方式上,要放手給學生,做好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有效銜接。與傳統課堂授課相比,在線教育可以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交互方式[2]。例如,對在日常練習中出現的薄弱環節,在線教育可利用人工智能優勢,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鞏固提升學習能力。對于有標準答案的作業,智能學習工具也可以幫助教師自動批改,從而讓教師有更多精力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問題。同時,在線學習的可重復性,也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對課堂上不理解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回放,達到強化學習、鞏固知識的目的[2]。
3.給在線主題教育開展帶來的啟示。學生在線學習的“違規”現象,折射出了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問題。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種影響對于受教育者的個人素質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而在網絡教學中常常會缺乏這種互動[3]。因此,中職學校若要長時間開展全程在線教學,應積極組織有針對性的主題教育協調學生、家長與任課教師三者關系,優化師生關系、親子關系,激勵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內驅力。同時,學校也需要落實全面育人的教學理念,利用在線教學平臺開展主題式社會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和網絡健康教育等,服務學生的身心需求,積極引導學生“愛學習,更愛生活”的健康生命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EB/OL].[2020-01-29].http://www.moe.gov.cn/j yb_xwfb/gzdt_gzdt/s598 7/202001/t20200129_ 416993.html.
[2]胡雪龍.在線教學不能掉“線”[N/OL].中國青年報,[2020- 02-07].http://www.ict.edu.cn/news/j rgz/xxhdt/n20200207_ 65127.shtml.
[3]張慧英.在線教育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 (5):265.
[責任編輯 劉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