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增長,人們的日常需求不再局限于溫飽,而是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為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建設和諧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中加入了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品牌建設這一項。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豐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為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做下鋪墊,本文將詳細講述我國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中群眾文化活動的品牌建設規劃。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 群眾文化活動 品牌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6-0-01
前言
群眾文化活動,顧名思義就是為群眾開展的、對他們的精神世界進行豐富的、宣揚中國文化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是居民自己開展的,也可以是由社區、政府撥款進行的,無論這些文化活動是大還是小,他都離不開群眾和文化這兩個詞,即離不開大眾化和惠民性這兩個設定,如果失去了前者,就只是當權者的自娛自樂,如果失去了后者,那么這樣的聚集活動將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會誤導人們的思想,造成難以估計的危害。
一、充分認識社區的工作職能
我國最接近群眾的民生團體是社區,許多政策的傳遞也都是通過社區來讓群眾知曉,而且為了加強我國的民生建設,在各個地區都建設了不同的社區,且相應的社區具有不同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職權,這些管理權也包括了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通過這些文化娛樂活動來宣傳當地的社區文化和大眾知識。社區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人民群眾服務,進而為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基礎性的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群眾的貢獻。一般來說,社區建設的所有文化活動當屬于國家范圍,因為它代表著國家的意愿,所以在進行公共文化服務中群眾文化活動的品牌建設時,我們需要社區極大地發揮它的宣傳和組織能力,控制群眾活動的發展方向,及時傳遞國家文化建設的方向,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二、充分展示群眾文化建設的力量
群眾文化屬于我國公共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參與人數巨大,參與成分比較復雜,難以控制的特點,群眾文化的職能主要表現為人民群眾的自我參與、自我娛樂和自我教育。一般來說,參與群眾文化建設的人是社區工作者,參與文化活動的人是廣大的人民群眾,社區工作者可以通過一定的規章制度來約束他的行為,可以通過借鑒來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但是參與的人民群眾卻沒有很好的規則來去約束他們的行為,一則人民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都屬于自愿,如果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不到位,他們可能會有很少人來參加,出現活動開展不下去的后果,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時間肯定是在他們工作一天之后的休閑時間,在這個時間段人的自我約束力會下降,精神也沒那么好,所以這個時候就非常需要社區工作者的心理輔導和舒緩型活動安排,當然對于那些精力滿滿的小孩子來說,我們就需要安排另外的去處。所以開展群眾活動文化建設,不僅對我們得社區工作者提出了挑戰,還要求我們人民群眾對這些活動有較高的寬容度,自覺的響應社區工作者的宣傳,遵守群眾活動的秩序,做一個合格的活動參與者,充分展示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力量。
三、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素質
人們常說一個任務完成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于安排任務的人。這句話同樣適應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一個活動辦得好,肯定離不開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和心血,但一個活動如果辦得很失敗,社區工作人員的懈怠和失職肯定推脫不了。因此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之前,社區工作人員首先要反思,我們是否具備完成這一工作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我們是否對社區的人民群眾有很深的理解,我們是否具備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奉獻的自我覺悟。當然除了這些工作素質方面的反思之外,社區工作人一樣還要根據當地社區的要求開展社區工作崗位的專業培訓,必要的時候還要組織學習群眾文化活動管理的培訓,增強工作人員的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并要求他們不可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地進行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培訓和互動提高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建設的社區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拓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空間
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一般是當地小區的文化中心,但是小區的活動場地會有很大的限制,這就導致一些傳統文化形式無法順利開展,對于這種情況的發生,群眾也感到很無奈。對于這種情況,社區工作人員除了盡力申請場地之外,還需要對當地社區的文化活動形式進行創新,可以開展文化活動進校園、進公園、進企業等大型宣傳活動,通過這些形式來擴大當地相關文化形式的傳播和發展,也有助于年輕一代對當地社區文化的了解。可能有很多年輕一代認為這些群眾文化很落后,形式上無法與流行歌舞等媲美,但我們可以通過講述這些活動背后的故事來打動他們,引導他們將這些文化形式與當代的流行元素結合起來,進一步的擴大文化形式的傳承。等這些年輕一代長大,出去走南闖北的時候,他們就會把這一群眾文化活動當做是故鄉的印記,并進一步的傳承到全國。這些活動除了傳承之外,還起著教化民眾的責任,就如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禮義孝悌仁”,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些傳統的文化活動來熏陶群眾,開發智力,豐富他們的社會生活,進一步提高整體的國民素質,從而促進我國綜合實力的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的主要發展陣地就是當地的社區,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部門,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豐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為了進一步提高群眾文化的發展程度,社區文化建設一定要了解當地的人民群眾需求和喜好,深刻了解區域性文化特點在完善自身職能發展的同時,遵循我國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創新群眾文化活動,保證能夠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活動,并且還要創辦出相應的品牌,保證群眾文化建設能夠良好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程媛媛.山東省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建設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8,(19):34-37.
[2]余輝輝.公共文化服務下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30):92-93.
[3]王楠.針對公共文化服務背景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的思考[J].智庫時代,2017,(6):23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