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緒發展是促成小班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培養幼兒良好社會性行為的關鍵。在開展情緒引導的過程中,繪本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中豐富生動的畫面,形象直觀的描述,都可以讓幼兒有比較鮮明的印象,并深刻內化幼兒良好情緒的生成。因此,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情緒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情緒主題繪本的教學活動,來豐富幼兒的情緒體驗,達成幼兒共情心理的發展目標,使幼兒能夠在與其他幼兒良好和諧的交往中,在相對平和穩定的情緒中,更加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生活,發展良好交往能力。文章以《我的情緒小怪獸》情緒主題繪本教學為例,探索發展幼兒情緒認知能力,提升幼兒社會交往水平,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相關策略,以更好地幫助小班幼兒完成初入園的過渡階段。
關鍵詞:情緒主題繪本;小班幼兒;情緒教學
一、 研究緣起
《3~4歲兒童學習與指南》中提到幼兒在幼兒園要“情緒安定愉快”,讓幼兒擁有良好的情緒狀態也是幼兒園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對于剛入園不久的小班幼兒來說,愉悅穩定的情緒可以幫助他們順利完成過渡時期,并能夠培養幼兒共情情緒,親社會行為,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讓幼兒累積更豐富的經驗。開展情緒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從小班幼兒的心理認知規律出發,讓幼兒認識情緒,能夠正確看待情緒,可以體驗他人情緒,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完整表達自己的情緒,從而使幼兒在情緒的發展過程中,保持積極情緒,克服消極情緒。利用情緒主題繪本開展情緒教育,對于促進幼兒情緒的積極發展有比較直接的影響,利用繪本中的情境故事能夠在更加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前提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積極的學習與體驗中進一步獲得發展。
二、 情緒主題繪本在小班幼兒情緒教育中的作用
(一)利用繪本可以更好地幫助小班幼兒理解情緒
繪本的設置首先就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的,在繪本故事里,情境的設定和圖畫的搭配都可以很好地激起幼兒的興趣,喚醒幼兒的良性心理活動。繪本故事會讓幼兒產生愉悅的情緒,并能體驗這種情緒,這種愉悅的情緒也使得幼兒能夠更專注地參與到情緒教學活動,并能夠主動積極地與教師完成互動,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或者問題能夠有很好的回應。因此可以更好地提升小班幼兒情緒教學的效率。
(二)利用繪本可以更好地提升小班幼兒的認知
情緒與認知有著密切的關聯,隨著幼兒的認知逐漸得到發展,在情緒上也會隨之獲得發展,情緒體驗也會隨認知的提升而變得更加豐富。而情緒對于認知也起到了激活或者抑制的作用,良好的情緒也會使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拓展認知面。繪本在促成幼兒認知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通過生動形象圖片和充滿趣味的故事,幼兒在興趣的推動下不斷以繪本為橋梁,不斷拓展對世界探知的范圍,進一步發展認知,從而也能獲得更多愉悅情緒的體驗,對消極情緒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學會如何控制或表達不良情緒。
(三)利用繪本可以有效引導幼兒的交往能力
情緒是個體開展社會交往時的重要補充,通過情緒主題繪本活動可以讓幼兒認識情緒,了解情緒,并學會控制情緒,進而在自我覺察的基礎上形成移情的能力,能夠通過體驗他人情緒來處理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使幼兒更好地掌握交往技巧,提升交往能力,也為幼兒形成良好的親社會行為做好準備。
三、 情緒主題繪本教學的具體過程
本研究以情緒主題繪本《情緒小怪獸》為主要內容開展小班幼兒的情緒教育,通過繪本閱讀,理解七種不同的情緒,在引導幼兒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中,繪本以不同的顏色對情緒進行區分,使幼兒對情緒在視覺上有更加強烈的觀感,從而強化幼兒對情緒的認知,讓幼兒對這幾種情緒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并且能夠從中感受到好的情緒和不好的情緒間明顯的對比,從而引導幼兒思考如何調節情緒,讓自己保持快樂的情緒。在開展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參考了臺灣學者范美珠的閱讀歷程設計,將情緒主題繪本活動分為六個階段,具體如下:
(一)涉入:理解繪本,初識情緒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繪本內容以課件的方式引入集體閱讀活動中來,讓幼兒通過立體生動的繪本故事對情緒有鮮明的認知,利用課件突顯情緒顏色,使幼兒被繪本中生動的圖案和鮮艷的顏色吸引,進而更進一步地了解繪本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內容。例如在開展繪本閱讀時,教師為幼兒準備了卡片找朋友的游戲,為幼兒提供了不同帶有不同情緒的表情圖片和與這些情緒對應的顏色卡片,讓幼兒按照自己的閱讀理解給這些卡片配對,在游戲中形成繪本內容的感知和記憶。
(二)認同:感知情緒,產生共鳴
在閱讀過繪本之后,引導幼兒可以從繪本中的情緒體驗延續到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中,使幼兒可以通過感受與繪本中“小怪獸”相同的經驗,并產生共鳴,衍生情感聯結,讓幼兒對繪本中的“小怪獸”產生共情與移情,為進一步理解和學習調節情緒做好準備。例如在閱讀到“紅色”情緒時,教師讓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看到誰或者自己在什么時候,情緒會變成“紅色”,是否跟繪本中的小怪獸一樣,讓幼兒通過回憶和描述,將小怪獸的情緒體驗轉移到生活情境中。
(三)投射:理解情緒,激發潛能
引導幼兒去理解繪本中小怪獸處在不同情緒時的行為與表現,用自己的主觀經驗去描述畫面中的內容,使幼兒嘗試運用自己的經驗思考解決壞情緒的策略,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情緒,激發幼兒的理解和表達潛能。例如在上述過程中,在幼兒描述完與“紅色”情緒相關的情境時,進一步激發幼兒去描述繪本中的小怪獸是什么樣子的,生活中自己看到或者經歷到的“紅色”情緒是什么樣的,如何幫助小怪獸將“紅色”情緒轉變,轉變到什么顏色的情緒最好。幼兒在嘗試描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會對情緒的行為表現有更深的體會,并且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嘗試用各種方法來化解不良情緒,如有的幼兒說自己會給小怪獸一塊糖果,有的說抱抱小怪獸,這些表達也會在幼兒的潛意識中形成投射,在之后解決自己壞情緒或者他人不良情緒的問題中,幼兒會嘗試運用這些方法來解決問題。
(四)凈化:分享情緒,拓展體驗
當幼兒對小怪獸產生認同感,引導幼兒參與到小怪獸的情緒體驗中,與小怪獸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緒,以此拓展幼兒對情緒的體驗,在分享的過程中釋放不良情緒,達到情緒凈化,產生共情心理。例如教師在開展繪本閱讀的過程中,選取繪本中的三個情境,讓幼兒進行相應的角色扮演,利用角色扮演來很好地讓幼兒體驗情緒,并在表演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主觀表達與其他幼兒分享自己對情緒的理解,使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不斷拓展自己的新發現、新體驗,對情緒的理解更直觀,更深刻。
(五)領悟:探索情緒,學會共情
在開展繪本閱讀的過程中,不斷讓幼兒探索小怪獸的每種情緒都有什么樣的特點,進而引導幼兒探索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并且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的方法。例如在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化解小怪獸憤怒情緒的時候,有些幼兒會想到如果小怪獸不喜歡吃糖果或者不喜歡抱抱怎么辦?這些問題是幼兒結合自己的經歷想到的新問題,通過分析和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幼兒會形成新的認知,想一想如果自己很生氣的時候會想要什么,有的孩子說想讓別人道歉,有的孩子會說“如果別人搶我的玩具,自己就會很生氣,但是如果別人還給我,那我就不會生氣了”,這個過程也是幼兒形成共情的重要時機,幼兒可以通過自身的感受來理解他人的感受,在找到適合解決自己問題的過程中也可以慢慢探索在與他人發生矛盾或者糾紛的時候應該如何解決問題。
(六)應用:消化情緒,改變行為
通過繪本閱讀以及閱讀過程中的小游戲、角色表演以及經驗分享等活動,讓幼兒將領悟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在個人的實際生活當中,從而改變幼兒在態度或者行為上的不良習慣。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經驗遷移的過程,將繪本閱讀中體驗和感受到的情緒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捕捉教育契機,開展情緒教育。例如小班幼兒特別喜歡爭搶玩具,在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想一想自己現在的情緒是什么顏色的,是紅色的,還是藍色的,或者是黑色的,這樣的情緒好不好,什么樣的情緒才更好,如何將壞情緒轉變成好情緒。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下,轉變幼兒不良的行為習慣,使幼兒更好地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四、 利用情緒主題繪本開展情緒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情緒教育應利用主題式的活動形式
在開展情緒教育的過程中,借助繪本這一載體開展教育活動不應只運用單一的閱讀形式,還應結合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實際特點有效融合閱讀、討論、談話、表演等主題活動,讓幼兒在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中從多個維度認識和體驗情緒,增強情緒教育的有效性。
(二)情緒教育應運用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開展情緒教育的過程中,應當運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激發幼兒興趣,喚醒幼兒體驗,促成幼兒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但是對于一些事物格外感興趣或者印象深刻,我們要選擇能夠讓幼兒獲得親身體驗的情景,讓幼兒通過表演的形式去體驗角色的情緒,讓幼兒從自身的經歷角度出發,認識和理解情緒。在表演的過程中,其他的幼兒也可以通過表演者的分享,獲得經驗的拓展,從而讓幼兒在表演中或者在觀看表演時所獲得的經驗逐漸內化為自己今后在類似情境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另外在有效的教學手段的引導下,幼兒可以在游戲活動或者表演活動中與人交往、協作或者分享,這樣可以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也可通過促成幼兒間的合作使幼兒在情緒上獲得更加愉悅的體驗,在獲得社會情感支持的過程中更好地保持積極情緒。
(三)情緒教育應運用開放的引導策略
在開展情緒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以觀察者與參與者的身份引導和支持幼兒,以一種非評價式的方法去理解、尊重幼兒的想法和行動,開放式的策略中,教師要讓幼兒在嘗試中進行自我判斷,并且要不斷抓住教育契機,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正確地引導幼兒讀圖,同時也要支持幼兒的不同的觀念想法,這樣一來更有利于拓寬幼兒的思維。在討論中也同樣如此,教師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情緒經歷和自己的想法。
五、 結語
開展以情緒主題繪本為載體的情緒教育活動,有利于幼兒正確認知和理解情緒,也可以使幼兒在主題式情緒教育活動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學會如何化解不良情緒,但是幼兒的情緒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具有不確定性的過程,情緒教育不是一時一地立竿見影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熏陶與影響,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活動中,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情緒教育,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持續性的影響下,更好地學會處理情緒問題。
參考文獻:
[1]趙蘭芬.淺談幼兒良好情緒智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18.
[2]曹李艷.淺析繪本教學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15.
作者簡介:
陳曉蓉,江蘇省蘇州市,木瀆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