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惠明
摘 要:隨著養豬業的發展,養殖規模也在逐年擴大,豬口蹄疫問題隨之凸顯出來,此病毒具有非常強的傳播性,另外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不利于養豬業的良性發展,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經濟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豬口蹄疫的病毒特點,并探討了有效的防控措施,有利于病毒的早期預防,進而有效降低疫情的發生率。
關鍵詞:豬口蹄;病毒;特點;防控
養豬業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豬口蹄疫問題,要使豬能夠健康發育,那么疾病預防工作是必不可缺的。豬口蹄疫病也可稱之為口瘡,是一種人畜共患病,該疾病的傳播速度快且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傳播,還能夠通過氣溶膠借助空氣傳播,具有發病率高、傳播速度快以及流行性強的特點。從當前情況來看,怎樣對該疫情有一個全面且正確地認識以及預防手段的應用是目前討論的重點內容,因此需要展開一系列的研究調查工作,并尋求更合適的防治對策,進而推動養豬業能夠穩定發展。
一、豬口蹄疫特征
(一)臨床病癥
此疫通常有2~7天的潛伏期,約為5天的排毒高峰時期。一般來說,感染此病的豬臨床表現為口腔、舌面以及鼻鏡包括豬蹄位置會產生潰瘍或是水泡現象,另外出現發熱癥狀,溫度大于40℃。疾病在持續進展的情況下,豬蹄位置產生的水泡會在3天左右出現破裂。若是在這個過程中未出現誘發繼發性感染就能夠實現自愈,而這部分自愈的病豬依然是病毒的載體,病毒依然會長時間生存于體內,可能長達半年。若是因水泡破裂而導致細菌感染癥狀,豬蹄將產生潰爛現象,甚至還會使病豬精神不振、跛行,嚴重會導致蹄匣掉落以及行動艱難的情況。一般具有較強抵抗力的是成年豬,即便在感染疫病的情況下,死亡率非常低,若是妊娠的母豬染病,流產是一個明顯的表現。仔豬染病之后容易出現心肌炎且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二)病理情況
染病之后的豬表現出的口腔潰瘍癥狀,會對飲食造成一定影響,同時體重及體型會逐漸下降。而身體表現為大多黏膜產生潰爛或是水泡,一般在鼻鏡、口腔和豬蹄位置的皮膚體現,另外消化道中胃腸黏膜也會受到影響。此疫病還會破壞豬的心臟,特別是仔豬,病后容易誘發心肌炎,出現心肌纖維變性的心臟,類似“虎斑心”,心包表現出類似針尖的出血點,臨床診斷上,但凡出現虎斑心,就要考慮豬口蹄疫病。
二、豬口蹄疫危害
(一)病死率高
此病通常流行于春冬時節,但凡健康豬接觸到病豬、泔水以及病豬使用過的飼料以及處于病豬生活環境等都有感染的概率,被感染的豬幾乎都會發病,仔豬癥狀不明顯容易死亡,且死亡率非常高,進而給養豬戶帶來較多的經濟損失。
(二)影響生豬貿易
豬口蹄疫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具有極快的傳播速度,被感染的豬表現為發病急的特點,使得該疫病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傳播形式不僅局限于病豬接觸的傳播,還可通過氣溶膠的形式以空氣為介質進行傳播。若是在疫情發病期間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那么此疾病會迅速擴散,從而爆發,但凡具有一定的規模之后,難以徹底根除。我國當前防治豬口蹄疫的手段一般采取撲殺疑似或是染病豬的方式,且禁止相關動物和產品展開流通貿易,以此規避更嚴重的損失,在出現疫情之后,相關政府啟動應急預案,安排專業人員展開控制工作。
三、豬口蹄疫防控措施
(一)采取隔離檢疫,做好源頭控制
目前來說,我國對豬口蹄疫仍缺乏效果明顯的治療形式,臨床上的治療來說,主要是對疫病的控制以及防治疫情的傳播。只要發現有該病癥,就要及時展開隔離檢疫操作。引進仔豬的過程中,要充分關注仔豬健康狀況,并及時做好健康檢查工作,防止病豬傳染疫病。展開隔離檢疫工作要整體消毒整個豬舍,并落實好免疫接種,采取驅蟲和藥物控制的形式。由于該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在疫情發生的過程中,應全方位地控制注射的區間,防止疫情隔離的病豬或是有關產品外泄,另外還要嚴密監視疑似感染的豬群,且做好豬舍環境的控制工作。檢測病毒時期,要對該病毒的抗體狀態展開分析討論。配種方面,可開展自主培育,該形式可以有效的隔斷病豬的流入途徑,并可以更好的減少疫病的發生概率。可選用優質并健康的成年豬進行配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養豬場的整體質量。
(二)做好飼養管理,接種疫苗
應對豬舍整體消毒清潔來清除豬口蹄疫病毒,且遵循消毒要求,采用合適的消毒用具展開消殺工作,秉著“先四周,后豬舍”的要求進行消毒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要有序地進行消毒,同時還要注重有關器具的消毒工作,防止不全面的消毒導致病毒蔓延,相關人員還要提高對豬場養殖管理的重視度。疫情管理過程中,要加強防治工作的關注度,了解養殖場的實際情況,編制出有效的預防管理措施。相關人員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準備并及時更換防護裝備,如膠鞋以及消毒工作服等,另外還要及時清理干凈豬舍內的廢棄物以及垃圾,還要全面清潔干凈周邊位置的環境衛生。對于注射工作,用到的全部器具以及活動環境等,都要采用3%的火堿水進行消毒。該疫情具有非常多的傳播渠道,可通過食物以及空氣等條件進行傳播,且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豬的皮膚狀態以及呼吸道,同時還容易導致出現各種并發癥。那么在養殖豬的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到該疫病防治的重要性,積極學習掌握有效的防治手段,合理且安全地配比豬的飲食。相關人員還要重視免疫接種工作,進而能夠更好的預防疫病的發生。接種疫苗時,要嚴格測試疫苗溫度、豬體溫以及室內溫度,確保溫度符合標準。一般采取耳后肌肉注射的形式,母豬的疫苗接種時間約為一年3次,而公豬要考慮其體制情況來確定。對于配種的健康豬來說,要與其自身實際狀態相聯系來展開預防免疫操作。仔豬斷奶之后14天就可以進行疫苗接種,超過1個月就能夠強化接種。通過科學合理地防治形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豬口蹄疫的產生,進而能夠有效推動養豬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四、結束語
豬口蹄疫有著非常強的傳播性以及擴散性,那么在診斷該疫病方面需要結合病豬的臨床表征來判斷,雖說該疫病的死亡率偏低。但其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所以不容小覷,在了解疫病的發展走向、特點和診斷形式的情況下,要從多個方面全面控制好疫病的傳播蔓延,做好疫苗接種、加強飼養管理以及保持飼養環境的清潔。這就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能夠認真落實消毒工作,且充分認識到豬口蹄疫防治的重要性,同時能夠加強防治技術的學習,真正意義上減少疫病的發生概率。
參考文獻:
[1]胡順鋒.淺談豬口蹄疫流行病學、診斷與防制[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3):17(1).
[2]尹海艷.豬口蹄疫與豬水泡病鑒別診斷及防治見解[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1):15(6).
[3]侯志英.防治豬口蹄疫措施建議[J].中國畜禽種業,2018,6:123.
[4]楊玉亭.如何做好豬口蹄疫的免疫工作[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8,6:116.
[5]曹永亮.豬牛口蹄疫疫病的防治對策探析[J].獸醫導刊,201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