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
摘 要:如今國內的經濟在不斷地提高,人們也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林業也因此被重視了起來。其中,廣西桂北地區種植的杉樹不僅生長的速度快,而且還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若是能夠運用科學合理地種植方式,定能使當地的經濟效益更上一層樓。基于此,本文以杉樹的種植管理技術為重點進行分析,希望對種植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杉樹;種植管理;技術
杉樹又稱“沙樹”“沙木”,其材質非常的細軟,而且容易加工,因此在家具制作、建材等行業運用的較為廣泛。如今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更是將杉樹的價值體現了出來。但需要知道的是,杉樹并不是無限的,想要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開發杉樹的價值,便需要推廣正確地杉樹種植技術,將大面積亂砍杉樹的負面影響消除掉,進而才能有效的提高廣西桂北地區的經濟效益。
一、影響杉樹生長的因素
種植人員在種植杉樹的過程中,杉樹的生長可能會受到許多方面因素的不良印象,如土壤、氣候環境、病蟲害等各個方面,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會使杉樹不能較好的生長。其中氣候環境最為突出,當氣溫達到16~19℃左右,是適合杉樹生長的溫度,若是高于20℃,對杉樹的生長影響較小,但卻會對杉樹的水分條件產生一定的影響??偠灾?,想要杉樹能夠健康的生長,就必須時刻注意杉樹的氣溫和降水。
二、杉樹的種植管理技術
(一)合理的造林密度
杉樹能否正常的生長,有一部分取決于杉樹的種植密度是否合理。以往在種植杉樹時,基本上都是采取著稀植的方式,樹與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間距,在進行砍伐時便可直接的按照順序進行伐樹,所以在初次種植的時候的密度與主伐的密度是相似的,后來為了能夠提高造林的密度,種植更多的樹木和獲取更多的木材,便隨意的增加了種植的密度,使得杉樹的成材率越來越低,直接影響了杉樹的生長。所以,密度的大小關系著杉樹的直徑,若是密度偏小,杉樹的直徑就會偏大,高度也會越來越高,杉樹成材的年限便會縮短,從商業經濟的角度來說提高了杉樹的生產效率。但從單位面積來看的話,密度對杉樹的影響極其復雜,杉樹幼年期,單位面積的蓄積量會因為密度的增加而隨之增加,等到杉樹達到10年左右后,便會穩定生長,在杉樹成年后便不可隨意的增加密度,而要科學合理地控制密度,這樣才能有效的確保單位面積內的蓄積量充足。另外,在安排杉樹的種植密度時,還需要充分地考慮當地的位置、經營水平以及交通情況。
(二)科學的施肥
想要杉樹能夠健康的生長,便需要定時定量的施肥。特別是要根據當地的地理情況,土壤的肥力是否能夠滿足杉樹的生長,若是不滿足便需要通過相應的肥料進行滋補養料的肥力,提高林分的質量。另外,在施肥時,可以少量的使用無機肥料,這樣能夠使杉樹更好的生長。所以在種植杉樹時,需要對杉樹進行科學的施肥撫育,從而促進杉樹能夠健康地生長。
(三)定時定期地進行間伐撫育
在種植杉樹時,需要合理地把握種植的密度,進行科學的施肥撫育,除了這兩項之外,還需要定時定期地進行間伐撫育。每棵杉樹的生長結果都是不一樣的,幼林在進入郁閉期的后三年,每棵樹的生長結果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此時林木的強弱也會隨之顯現出來,形成壓木,出現這種情況時便需要進行間伐撫育。首先將樹冠下一些衰退的枝條砍伐掉,然后將被病蟲害損壞的枝條和枝條比較密集的進行清理和疏散,最后在進行間伐撫育。若是第一次間伐后的5年時間還會出現林木擠壓的情況,便需要再次進行間伐撫育。等到杉樹成材后再進行主伐,時間為16~30年,其方式為采取小面積進行主伐,若是混合林便需要采取擇伐。
(四)種植地整理
在種植杉樹前都會對土地進行整理,主要為除草、煉山、翻土。其中煉山對造林地的影響有好也有壞。好的一方面便是煉山能夠在短時間內很好地清除雜草,而且還能有效的防治病蟲害,煉山在短時間內會產生一些可溶性的養分,這種養分能夠改變微生物的數量以及種類,對于杉樹的種植來說極其有利,而且煉山的成本也不高,在經濟方面能夠節省大量的資金以及人力。壞的一面就是,煉山會損壞一些地被物和幼林,且不能改變土壤,加重水土流失。雖然煉山整地有利也有弊,但有利的作用較多,所以只要種植人員掌控好煉山的方式、時間、溫度等,也能減少煉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可以采取煉山的方式。
整地的主要方法為:全面、塊狀、帶狀三種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發現,若是造林地的整理越仔細,杉樹便會生長的越好。對此,在整地時,需要考慮造林地本身的地理環境以及地形。地形的坡度低于25°、植被的生長環境比較密集、土壤又比較緊實便需要采取全面的整地方式;若是坡度高于25°,植被的生長環境比較松散,便可采取另外兩種方式。其次,還需要注意整地的深度,若是在較低的位置,要增加其深度,這是因為土壤會比較黏,增加深度能夠提高土壤的透水性,使杉樹的根部吸取營養。所以,在種植杉樹前,種植人員需要對種植地進行正確地整理,使杉樹能夠健康的生長,提高廣西桂北地區的生產經營需求。
(五)撫育管理
杉樹的成材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的。所以在杉樹生長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良好的撫育管理。在杉樹種植地一至兩年便需要撫育三次,然后再之后的兩年內又要撫育一次至兩次。特別是在杉樹第二次生長的高峰期前,種植人員還要進行正苗、培土等工作,將那些比較緊實的土壤進行松土。廣西桂北地區的杉樹自給肥料的能力不強,便會出現缺肥的情況,此時就要及時地補充。對于不同環境不同地區的杉樹,所施的肥料的種類、用量以及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這樣才能讓杉樹健康的生長,提高當地的經濟。
(六)病蟲害防治
杉木在生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病蟲害的侵擾,常見的杉樹病蟲害有炭疽病、黃化病、白蟻等。具體管理過程中一定要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對于沒有出現的杉木做好預防,對于已經出現病蟲害的杉木積極治療。比如對于炭疽病的防治就是要做好樹苗的消毒,發現有病蟲害立即燒毀。在每年六月份的時候,可以噴灑一些多菌靈可濕粉劑,次數為3~4次。黃化病在每年的5月份為感染的高峰期。其防治方法為:選擇良木品種,處理好杉木林地,防止黃化病感染??梢詫㈠i溶劑噴灑到杉木林地中,防治病害樹的返青。白蟻高峰期在每年的10月份,物理防治便是燈光誘殺,或者噴灑螞蟻粉,但需要控制劑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種植人員在種植杉樹時,需要了解正確地種植技術,結合當地的土壤特征、氣候條件等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管理技術,以此來保障杉樹的健康生長。并且在今后的杉樹種植中,種植人員還要積極地完善杉樹的種植管理技術,從而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黃曉波,黃甫權.杉樹種植技術和推廣應用的措施[J].科技與創新,2019(6):74-75.
[2]劉繼春.探究杉樹種植管理相關技術[J].種子科技,2019,37(7):105-105.
[3]胡五星,曾建雄,等.杉木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J].南方農業,2018,12(0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