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郭桂英 康艷
摘 要:本文通過對陜西關中東部地理環境進行分析,對“二品一標”農產品發展、質量安全、名特優新農產品發展進行描述,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發展現狀;原因分析;對策
渭南市地處陜西省關中東部,黃、渭、洛三河交匯渭南,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宜,土地肥沃,是陜西乃至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該市依托獨特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積極發展“二品一標”農產品,為豐富群眾的菜籃子,做出積極貢獻。
一、“二品一標”農產品發展現狀
(一)“二品一標”認證迅猛發展
作為“二品一標”的前身“三品一標”在渭南市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截至2018年12月,渭南市無公害農產品在有效期內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98個,認證面積5333公頃,產量11萬噸。2019年后因政策問題,將“三品一標”改為“二品一標”。截至2019年12月,渭南市取得綠色食品認證31個,產量408198.8t;有機農產品認證情況。全市有機認證30個,認證面積1231.11公頃,產量22498t;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11個,分別是大荔冬棗、大荔西瓜、高石脆瓜、大荔花生、沙底辣椒、沙苑紅蘿卜、富平尖柿、蒲城西瓜、直社紅棗、合陽紅薯、合陽九眼蓮。
(二)“二品一標”農產品質量安全穩步提高
近年以來,渭南市加大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力度,針對“三品一標”認證企業開展證后監管,年檢測農產品樣品2000余個,檢測合格率達98%以上,保障了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三)積極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大力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渭南市大荔黃花菜、高石脆瓜、大荔冬棗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農產品名錄,生產規模分別為3333公頃、2666.67公頃、28000公頃。
二、存在問題
(一)優質農產品“二品一標”品牌認證不均衡
雖然全市種植業認證有了較大發展,但都是以特色、收益高、優質產品居多,忽視了傳統歷史久遠的產品,例如赤水大蔥、大荔黃花菜等;各縣市區之間的認證也不平衡,對認證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認證數量少。
(二)監管任務艱巨,不斷探索新的監管模式
截至2018年,渭南市夏糧面積428.3萬畝,秋糧面積348.6萬畝,糧食產量225.96萬噸;水果總面積達到389.5萬畝,產量314.61萬噸,瓜類面積49.3萬畝,產量122.96萬噸,蔬菜面積達到132.6萬畝,產量達291.78萬噸,農業園區達到369個,而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不足150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達3000多家,面對量大面廣的監管對象,監管手段和方法需要不斷創新,探索行之有效的監管辦法,才能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三)獲證單位分散,未能形成宣傳合力
“二品一標”獲證單位一部分是企業行為占到70%,這個主要表現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上,一部分為農業部門下屬的各類單位占到30%,這個主要表現在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名特優新產品上。在品牌宣傳和推介上各自為政,未能形成整體合力。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有害農產品問題時有發生
農產品質量安全一旦發生,將會對這個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產生長時間的很大影響。目前,一些農民只顧眼前利益,農業生產中還存在使用禁用限用農藥現象,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食用品質,對消費者身心也帶來一定損害。
三、建議對策
(一)強化產地環境治理,提升源頭控制能力
在加強生產過程管控的同時,強化產地環境污染治理,把好質量安全源頭關。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深入開展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廣綠色防控和高效低毒農藥使用,做到控肥控藥控添加劑。
(二)強化投入品管理,提升綠色生產水平
在加強農藥等投入品生產銷售管理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安全用藥指導服務,有效控制殘留超標,消除風險隱患。堅決打擊制假售假、非法添加等違法行為。加快發展統防統治,大力推廣安全用藥知識,普及綠色防控、配方施肥等技術。
(三)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依法監管,嚴格執法問責
嚴把環境安全關、生產過程安全關、農產品質量安全關、流通環節安全關四個關口,積極開展生產基地、農業投入品、水果膨大劑、節假日四項專項整治行動,始終保持監管工作高壓態勢。以零容忍的態度從嚴從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要敢于動真碰硬,敢于嚴查嚴打,下猛藥、出重拳、以準的要求、狠的態度從嚴、依法、快速查處,切實做到查處一個,警醒一片。
(四)強化產品準出,提升產品追溯能力
加強與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協調配合,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現產品源頭可追溯。穩步推進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推行主體備案和“二維碼”掃碼交易制度,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體系。
(五)加快“二品一標”認證,提高農業標準化
抓好“三品一標”認證,加強品牌培育,推動形成優質優價機制,打造一批安全優質的知名農產品品牌和生產基地。強化證后監管,落實無公害農產品年檢制度,開展獲證產品抽檢,淘汰不合格產品,維護獲證產品的社會公信力。
(六)加強培訓,提升監管能力
通過培訓、練兵等多種形式來提升監管、檢測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特別是要抓緊解決好檢測機構檢不了、檢不出、檢不準問題以及法定資質不具備的問題。強化機構隊伍建設,確保“有機構履職、有人員負責、有能力干事”。
(七)建立完善獎勵激勵制度
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全面推進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申報工作,尤其是當地特色農產品要積極申報全國名特優產品,進一步提高區域農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促進農產品銷售。各級財政對取得“三品一標”及名特優產品認證的單位給予一定的獎補,激發企業認證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