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六穩”工作協調機制,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定支持交通運輸、快遞等物流業紓解困難加快恢復發展的措施;決定加大對地方財政支持力度,提高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能力。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近期頻頻召開的“重磅級”會議在強調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著重強調了要“平衡防疫和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由此來看,短期戰“疫”救急與疫情結束后穩增長措施要相結合,下一階段的政策重點將從疫情防控逐步轉向經濟恢復。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更有針對性地加大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力度,更有效應對疫情對經濟運行的影響。”會議指出,要充分發揮宏觀政策、外貿外資、金融穩定協調機制作用,及時出臺有力有效的應對措施,增強內生動力,努力保持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在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態勢下,各項工作的重心有必要從疫情防控轉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一定沖擊,不僅在疫情防控時需要全國“一盤棋”,恢復經濟社會發展也需要全國“一盤棋”,從而有效推動經濟社會盡快回到正常的發展軌道上來。
婁飛鵬具體分析稱,一是從整個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的層面要疏通人流、物流、資金流;二是有效紓解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姿金緊張問題;三是著力解決好穩就業,密切關注困難群體、貧困群體,保障居民收入不因疫情而大幅下降,穩定居民消費能力;四是結合疫情所暴露出的問題,從加強公共衛生投資、發展新基建等方面加大補短板力度。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財政政策將從應對疫情逐步轉向穩增長發力,加大疫情后重建支持力度。從更長時期來看,財政要通過加大在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和公共領域的投資來提升整個社會的公眾基礎設施,提升國家、社會以及民眾抵御風險的能力。”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
3月3日召開的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強調,金融部門要按照“穩預期、擴總量、分類抓、重展期、創工具、抓落實”的工作思路,把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抓緊抓實抓細。
“金融工作需要將戰‘疫與支持經濟恢復性增長相結合。”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就貨幣政策而言,要繼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推進貨款市場報價利率( LFR)改革,引導貸款利率下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金融機構來說,要持續加大對制造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優化信貸結構,建立和完善小微金融發展的長效機制,更好地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
支持物流業紓解困難加快復工復產
物流業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推動交通運輸、快遞等物流業加快復工復產,既能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又能暢通經濟循環,滿足民生需要。為此,一要分區分級精準有序引導相關企業復工,取消不合理復工審批;二要階段性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三要鼓勵保險公司適當減免疫情期間停運的營運車輛、船舶、飛機保驗費用。
“復工復產,交通運輸是‘先行官,必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王靜文表示,在當前復工復產過程中,運輸環節已經成為最大“梗阻”。因此,做好交通疏導、打通交通“堵點”,是復產復工的前提。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輝認為,從發展情況來看,疫情對物流運輸行業影響是短暫的、可控的。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改善,物流企業復工復產進程在加快。當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分區分級有序做好復工復產,加大支持力度,擴大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盡快有序恢復至正常的生產經營狀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復工復產初期的審批難、防疫物資短缺,到復產后的經營成本壓力增加、貨源缺乏,物流公司無疑面臨著一場“大考”。王靜文認為,會議明確要加大交通運輸、快遞等物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可以減輕物流行業短期內面臨的資金壓力,幫助企業順利渡過當前困難時段,同時使交通物流能夠盡快暢通,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基礎。
加大地方財政支持保障民生支出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支持基層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是保障群眾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動政府履職和各項政策實施的基礎條件。
具體來看,一是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留用比例。3月1日至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省份當年留用比例基礎上統一提高5個百分點,新增留用約1100億元資金,全部留給縣級使用。二是加快下達轉移支付資金,指導各地優先用于疫情防控和“三保”支出按時足額支付。有缺口的地區一律要調減其他項目支出。三是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除疫情防控需要外,嚴控新的增支政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發生后,在通過減稅降費等方式有效抗擊疫情的同時也給地方財政收支帶來一定壓力。對此,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符金陵3月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對湖北省以及其他地區的財政收支的沖擊是階段性的。目前,我國財政收支的總體規模比較大,財政收支結構調整空間和回旋余地也比較大。今年各級財政部門在研究提出預算安排時已經考慮了一些不確定因素。目前來看,疫情防控支出是有保障的,疫情對財政收支的影響總體是可控的。
“財政部將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特別是加大對湖北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省份的支持力度,確保地方疫情防控和民生支出得到保障。”符金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