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國 馬潤發 王智焱
【摘要】“綠衣”項目計劃未來不局限于當下社會環境等問題,本文在項目進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項目實施細則和文件傳承,未來更希望與多方面的文化企業公司等合作,以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相結合的方式讓人們更加重視環境資源的重要性。
【關鍵詞】綠衣? 實施細則? 文化傳承
一、概述
“綠衣”項目以環保為主,以舊衣物重新制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在資源節約、愛心公益、文化傳承等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滲透與傳播,我們的最終目標同樣也是如此,希望將項目與其他的優秀資源相結合,共同創造更多更有價值的社會產業,我們由此發現“綠衣”具有非常大的市場顧客支撐,具有巨大的市場優勢。
二、項目實施細則
“綠衣”項目計劃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基礎,部分的技術基礎需要建立在現今社會污染處理企業的技術之上,逐漸的變成一個具有自主自立自能的產業類型,期間需要不斷地時間與技術的沉淀、經驗的積累。在項目的可實施等多方面問題上,我們預制定部分內容如下:
(一)在項目運營方面
研創項目獨自自主的“生存模式”,以顧客的實際需求與社會的影響力等方面進行客觀求實的探索;項目在此期間需要對相關的知識產權等問題進行相關的排查,尊重每一個人的知識產權是每一個項目的重中之重;項目寄托在部分現有可行性的產業之下,例如環保產業、衣物制造產業、文化傳承產業等,有利于汲取經驗,加快前進步伐;項目未來模式需與時俱進,不能拘泥古板,應跟上現代青年的腳步,同時要保留過去的經典;在未來,我們希望成為一個具有高度信譽影響力的產業項目,不僅讓顧客能夠享受我們的服務,同時在我們的產品中可以獲得對環境或者文化的保護知識。
(二)在項目宣傳方面
利用現今互聯網時代潮流,建立微信公眾號平臺或者在短視頻App平臺進行宣傳自身文化,將項目自身意義清楚的介紹給消費者;與相關的非盈利機構進行合作,在一些大型非盈利公益或者環境保護平臺進行宣傳;將每年的6月5日,世界環境保護日要進行宣傳現今社會環境保護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要始終以“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為主題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建立線下主題環保周等模式。
(三)在項目研發方面
探索更多的人們的需求,因國民需求,將多方面的考慮國民的需求,比如傳統文化的傳承,愛心人士公益、環境的保護、動植物的保護等多方面,希望將這些內容與衣物相結合,不僅僅讓舊衣物有更好的外觀,同時得到了消費人群的喜愛;項目始終堅持創新、創造原則,要以追求“低污染、高質量”的原則去發現更好的生產技術,鼓勵成員去發現處理現今不能處理的問題。
(四)在項目質檢方面
建立相關質量檢查方面的體系,同相關質量檢測機構進行合作,積極接受質量檢測與消費者舉報;項目發展需有專門部門對其進行核查與校對,為每一位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保障。
(五)在項目財務方面
尋求盡可能多的技術與資金支持,不浪費優秀的資源與財力物力,將每一次的探索做到極致;財務方面公開透明,作為消費者的環保、公益類項目企業,財務一定要及時向消費者通報,除部分維持項目自身運行財務外,由消費者捐贈衣物等產生的資金一律進行展示。
三、項目文化傳承與宣傳
(一)重制作過程中,將人們都熱愛的設計元素融入其中。
“綠衣”項目計劃產生于人們的日常生活,自然也會扎根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會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汲取重新設計衣服的元素,讓這些設計元素充分融合在人們的日常穿搭。主要有:舊衣重新設計將會帶有顧客自己挑選的環保涂鴉或者卡通元素;在確保顧客允許的前提下,將部分傳統文化元素(如戲曲、節日、非遺、少數民族文化)融合在舊衣物重制作成品中;在確保顧客允許的前提下,將珍稀保護動植物進行卡通化宣傳,宣傳對動植物的保護與宣傳;在確保顧客允許的前提下,對部分旅游景點標志性建筑或城市標志性建筑進行潮流化,融合在舊衣物重制作中。
(二)在與企業合作中達到項目的宣傳效果。
項目文化的宣傳是讓人們了解項目、認識項目,無論多么強的產業項目,都需要一定的宣傳,讓更多顧客了解它存在的意義。項目微信公眾號建立,方便消費者進行了解宣傳;未來更加希望與某些相關自媒體或者電視臺進行合作,增加項目的宣傳與引導,達到項目宣傳效果;在多個短視頻等直播平臺進行宣傳,讓項目更加直觀的展現給顧客;舊衣重制作產品體驗專區,未來更加有機會能夠在相關的店鋪內進行體驗產品;顧客線上舊衣制作,顧客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制作自己喜歡的樣式衣服,如果被選用,我們將給予一定的相關獎勵;與相關企業與院校進行宣傳合作,對舊衣部分具有宣傳舊衣物進行免費重新更換與使用,達到宣傳的作用。
四、項目特色發展理念
“綠衣”項目的產生是符合國家發展策略,當代年輕人的思想走向,未來人類共同需面對的問題,“綠衣”項目未來將會產生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會帶動年輕人對賴以生存環境的保護。
綜上所述,“綠衣”項目正是處在山峰之頂的絕佳登場機會,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優勢與低的競爭壓力,未來更是希望將這種環境保護的品質精神融入到各行各業,做到極致,提高國民素質,并節約不可再生資源,將資源最大化利用,而非一次性使用產生浪費。
參考文獻:
[1]陶輝.王小雷.Pammi Sinha.廢棄紡織服裝再循環利用方法研究與再思考[j].國際紡織導報,2009.
[2]黃玉立.廢舊服裝循環再利用的回收與分類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1.
[3]彭容.中國傳統元素在中式品牌服裝中的運用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上海:東華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