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巍
摘 要: 對施工單位來說,質量成本是為了保證建筑產品的質量而付出的全部成本。為了提高建筑產品價值,以最低的成本支出保障最高的建筑質量,就要求施工單位對建筑工程的質量成本開展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傳統的質量成本管理理念認為,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降低每一項施工工作單元中的成本是管理工作的目的和要點。從價值鏈的角度看,質量成本管理不僅要關注每一項施工工作單元的質量成本控制,還必須站在價值鏈的角度來剖析企業不同價值活動間的關系。從價值鏈角度進行質量成本管理,有利于發現潛在的質量問題、合理分配各個價值活動的質量成本,進而幫助建筑施工企業在越來越高的質量要求和高風險的市場環境下有效進行質量成本分析與改進,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 建筑施工企業;質量成本;價值鏈
【中圖分類號】F2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09-0283-01
1 價值鏈視角下企業質量成本管理問題分析
1.1 施工生產忽視數據統計與分析
施工生產時的質量成本數據收集是各項價值活動中質量成本管理的基礎。由于企業沒有建立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因此企業關于質量成本的數據收集工作包含在企業的成本數據收集工作中。當施工生產中發生需要核算的質量成本費用時,對應部門自行開展原始憑證的收集工作,并整理形成質量成本通知單提交財務部門審批。由此看出企業進行質量成本數據收集的工作程序過于簡單,其存在著漏洞。
關于故障成本源的歸集,企業一貫的做法是采取事后彌補的方式,在相關的事故發生之后再采取緊急性的彌補措施,往往是通過召開專家分析會的方式來盡可能地彌補已經發生的損失。但是,這種方式往往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易逝性,因為故障成本的分析工作往往會隨著這一事故的解決或者相關專家組成員的離任而發生改變。因此,對于企業而言,其主要的問題在于應對質量成本問題時缺乏各個環節的前期預防和彼此聯系,也沒有對應指導性的文件和規章予以明確,這就使得其在處理質量成本問題的過程中極為隨意,并且極易受到主導人個人意愿的左右,從而使得無法明確特定故障的成本源,也便無法在后續工作中進行控制和預防。
1.2 研究開發中預防成本投入不足
由于建筑產品的最大特點是獨立設計,固定生產,所以企業的質量成本管理活動不僅要在施工過程中進行,還需要注意設計方案中的質量成本因素,重視對設計院提供的圖紙進行會審。如果圖紙上的問題需要頻繁的變更設計,工程進度可能會滯后甚至停工,這將給工程造成直接的成本損失,同時也會破壞原施工計劃和公司的總體安排,造成無形資產中信譽、形象等方面的損失。此外,由于施工過程中圖紙的變化,施工單位往往需要增大投資,也會影響施工質量。
1.3 采購中供應商管控存在漏洞
雖然企業在原材料采購階段進行了抽樣抽檢,但還是出現了材料質量不合格的情況,并且供應商未能按時按要求提供材料,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復查成本費用、設備探傷費用等,更是延長了企業工程施工的工期。通過調查,造成這一損失的直接原因是這批材料的供應商存在問題,而提供這批材料的供應商是由項目經理直接聯系達成合作的,并且并非企業經常合作的材料供應商。因此可以發現,H企業采購控制手段不全,采購比較隨意,沒有有效監管,計劃也不嚴密。采購階段的供應商管控不到位,使企業在價值鏈的施工階段和竣工交付階段付出了不必要故障成本。
2 價值鏈視角下質量成本管理體系運行的保障措施
2.1 加強質量成本培訓與教育
項目經理在企業進行圖紙會審、材料采購、施工、工程質量檢測等各個環節都處于核心地位。如果項目經理質量成本相關知識儲備不夠,那么項目施工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造成質量成本管理不當,從而使整個項目受到不可挽回的質量損失。在對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發現,雖然質量成本管理在企業已經開展了許久,但是企業內部員工對于質量成本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仍然不高。因此,在企業日常的質量成本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數據缺失和失真的情況,這一方面是由于員工的素質水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缺乏足夠的重視。
2.2 建立質量成本管理制度
財務部負責質量成本賬務處理,編制質量成本計劃,進行質量成本管理工作考核;并負責對各部門數據收集填報情況進行不定期審核,查確保數據的真實性。質量部負責本體系質量成本科目的設置、制定目標以及綜合分析的工作,根據質量成本報表做出損失成本分析報告,找出內、外部損失的主要原因,尋找改進的區域及措施,提出改進要求;并負責對各個環節的質量成本控制進行監督。項目部負責設計評審與驗證費用計劃及新產品鑒定的編制。材料部負責收集、匯總和分析質量外部故障損失成本數據并填報財務部。選擇有質量信譽的運輸承運商。釆購部負責收集、匯總和分析因外購外協件質量問題為而產生的質量內外部故障損失成本數據并報至財務部;并負責向供應商索賠工作。其他相關部門負責本部門承擔的質量成本科目的記錄和統計及本部門質量成本控制。
2.3 加強監督和責任落實工作
為了保證本體系得到落實,不僅需要建立質量成本管理制度,還需要設置與企業匹配的監督體系。與企業相匹配的質量監督體系的功能在于審核相關的人員是否將質量成本管理體系落實到了實際之中,相關工程施工過程中是否排除了安全隱患,是否做到了井然有序,是否達到了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是否存在欺騙、知而不報、偷工減料或弄虛作假等情況。加強監督和責任落實的具體工作如下。
(1)確保項目的施工狀態處在實時的監控之中,通過不定期組織質量成本管理小組進行實地考察,及時排除施工過程中的問題,并且將違章行為扼制在搖籃中。
(2)定期召開管理人員質量成本管理會議,落實質量成本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組織定期質量成本管理督查。設置專門的質量管理員時刻監控項目施工的進展,并且要求項目經理和工程管理員能夠不定期參與到施工質量督查中。
3 結束語
企業價值鏈視角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是在大量理論支持下建立的,而企業在此之前并未從價值鏈視角審視自己的質量成本管理,雖然企業試運行本體系的結果顯示其質量成本結構以及變化趨勢有了改善,但是,是否能夠借助于本體系的推行來扭轉企業長期所處的困局,還有待實踐來進一步檢驗。
參考文獻
[1] 魏文萍.建筑工程管理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財經問題研究,2015(S1):67-70.
[2] 穆林.成本管理在建筑經濟中的重要性[J].門窗,2015(07):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