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融媒體時代的來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時政類新聞報道的多樣性,也提高了人們的關注度。但是在新時期時政類新聞要想發揮其作用與價值,則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實現改革與創新。本文主要從理論角度出發,進一步分析了融媒體時代下時政類新聞的改革以及創新,為新聞事業的發展莫定基礎,提供保障。
【關鍵詞】融媒體;時政新聞;改革;突破
時政新聞是向人民群眾傳播政策的重要載體,可以讓人民群眾了解我國的發展動態,引導人們對社會輿論加以評價,推動和諧社會的穩定發展。其中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下,當前我國媒體事業發展迅速,融媒體時代來臨,新聞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在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的內容難以從本質上滿足人們的需求,對此需要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實現時政新聞的轉型。
一、什么是融媒體
融媒體主要是指應用媒介載體,將廣播、電視、報紙等有著共同點與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實現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融媒體下衍生出了三種架構模式,其一是融媒體傳播,是借助融媒體將信息內容通過媒體平臺進行發布,完成媒體的架構,讓人們通過廣闊的媒體渠道了解其信息;其二是融媒體采編模式,主要針對媒體的渠道特征實現信息采集的結構重構,將原本的信息與結構加以改變,滿足人們的要求;其三是融媒體運營模式,在融媒體時代下通過架構可以讓人們了解其信息,實現媒體的商業化。通過這三種架構模式,可以實現融媒體的整合,及時地將相關信息傳遞給人們。
二、時政新聞的重要性
時政新聞存在的重大現實意義,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培養人們的政治情感
從屬性上分析,時政新聞能夠將國家的政治信息進行傳播,不僅讓人們對政治決策加以重視,而且還能對人們的政治行為造成影響。有相關學者表明,時政新聞的報道可以營造良好的政治氛圍,讓人們形成正確的政治情感,同時也能在無形當中延伸出愛國情懷,對實現社會的穩定發展具有推動性。此外,時政新聞下人們能夠對政治的產生進行判斷,甚至向國家提出相應的建議,發揮自己的作用,滿足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對此時政新聞對全民而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加深人們對政治的了解
通過時政新聞,可以在無形當中培養人們的政治情感,讓人們能夠對政治有所了解與認知,并且進一步認識什么是政治主體,什么因素會對政治主體產生影響。從傳統角度分析,在時政新聞報道當中所采取的方式比較簡單,報道形式比較枯燥,難以給受眾留下印象,但是在融媒體時代,可以實現新聞報道的多樣性,人們通過網絡便可以了解時政新聞,并且通過對時政新聞的認知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三)堅定人們的政治態度與信念
時政新聞報道之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政治要求,形成政治信念,樹立政治態度,此外還會對政治的主要目的加以了解,通過政治決策形成相應的政治思考,在完善自身政治知識點的同時提升政治素養。這種情況下,公民會積極參與到政治活動之中,為國家的發展及和諧社會的構建而作出貢獻。
三、融媒體時代時政類新聞的改革措施
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下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做好時政類新聞的改革與創新,并要依據現實,.做到與時俱進。
(一)創新時政類新聞報道的方式
在融媒體的發展背景下,如果時政類新聞報道仍舊采取傳統的報道方式,則無法深入公眾內心,也無法貼合人民群眾的興趣點,導致人民群眾對時政的關注力度降低,對此,在新時期筆者認為需要遵循融媒體發展的基本原則,創新時政新聞報道的思想,運用貼合民眾的作風進行報道,實現時政新聞報道方式的變化,提高其親和力與感染力。除此之外,在融媒體背景下,時政類新聞報道還要具有多樣性,要通過報道讓廣大受眾了解時政內容。當然,因為時政類新聞所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尤其涉及到公眾的切身利益,與公眾的生活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對此,在新聞報道當中,要加強對數據的采集,將抽象難懂的時政類詞匯進行具象化,體現出通俗易懂性,這樣才能更加簡單地融入到公眾的思想之中。
(二)創新時政類新聞報道的形式
毋庸置疑,很多時候時政類新聞報道的形式從根本上關系到了報道的有效性,特別是在融媒體的發展背景下,各行各業都面臨挑戰與機遇,如果時政類新聞報道形式仍舊比較單一,那么則無法實現報道的多樣性,也無法吸引人民群眾的眼球。其中,筆者認為,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下,時政類新聞需要順應其發展潮流,開展其全方位的報道形式,體現出開放性與多樣性,嚴格按照時政類新聞報道的特點與傳播方式,配以相應的圖片,改變傳統乏味的形象,提高其魅力。另外,當前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下,二維碼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載體,對此時政新聞報道過程當中,可以將二維碼放置到相應的板塊,由大眾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入視頻播報或者語音播報,這樣能夠從根本上滿足人們觀看時政類新聞的需求,提高時政新聞報道的多樣性與生動性。
(三)提高受眾的參與度
從本質上分析,在融媒體時代,時政類新聞要想實現創新變革,那么需要進一步提高公眾的參與度,要將時政類新聞與人民群眾相互整合,在立足于大眾的同時提高參與力度,促進民眾的互動、溝通,這樣不僅可以有效轉變傳統單一的新聞傳播方式,而且還能進一步增強時政類新聞的活力。根據調查與分析,加強互動與交流,讓公眾參與其中,能夠形成良好的氛圍,并且受眾也能夠進一步對時政新聞加以觀看,說出自己的看法與心聲,有效提高時政新聞傳播的有效性。比如,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期間,可以在諸多方面加強民眾在新聞報道中的互動性,甚至還可以設置你問我答的板塊,鼓勵群眾參與,或者可以在屏幕的下方,通過搖一搖或者掃一掃的方式讓民眾參與其中,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展現多樣化的社會聲音,而且還能實現信息的反饋,提高群眾的參與度。
(四)定位時政類新聞傳播政策
政策至關重要,政策關系到了時政類新聞傳播的有效性,因為從屬性上分析,時政類新聞可以將我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加以反映,在融媒體的發展背景下,需要定位時政類新聞的傳播政策,特別是媒介載體,需要規范自己的傳播行為,調整其發展方向,落實國家新聞政策方針,進一步將時政新聞機制的可行性加以展現,引導人民群眾理解國家政治理念。時政類新聞報道還是宣傳國家政治方針的主要途徑與方式,不僅可以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且還能為黨和國家傳遞聲音,為黨和群眾架起橋梁,所以在新時期需要嚴格按照實際情況制定戰略目標,完善時政新聞的發展方向,發揮出時政新聞的導向作用。
(五)打造時政新聞精品
在融媒體時代要想實現長遠的發展,那么則需要打造時政新聞精品,對電視新聞的方式進行創新,不可局限于傳統敘事性報道,此外需要積極地做好市場調研,對當前受眾的需求加以了解,針對性地制定完善的時政新聞方案。比如,2019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并且還播出了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可視化系統,通過該篇報道可以對報道技術加以創新,提高人們的興趣,并且時政新聞需要將其作為基本的發展方向,積極打造時政新聞精品。此外在內容上也要得以深化,提高其有效性,實現時政新聞的創新,因為時政新聞能夠有效提高人們的政治素養,所以,新聞編輯需要結合當前發展的情況,做好電視時政新聞內容的深化工作,要選擇群眾感興趣的點進行報道,這樣不僅讓群眾對時政新聞加以了解,而且還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與政治素養。
結語
總而言之,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下,融媒體時代來臨,與此同時,時政類新聞面臨機遇與挑戰,在這一發展背景下,時政類新聞須要做到與時俱進,從融媒體這一全新媒體角度出發進行改革,為新聞報道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此外還要實現資源共享,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當然,在融媒體的影響下,時政類新聞報道要具有生動性與形象性,認識到時政新聞現實價值,嚴格按照時代的特點,促進時政類新聞的創新發展,盡可能地滿足人們對新聞的基本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健.“硬新聞”有了“軟表達”——《新聞聯播》開通官方抖音、快手賬號對時政新聞傳播的思考與啟示[J].傳播力研究,2019,3(36):4-5.
[2]王婕妤.媒體融合視野下的時政新聞傳播策略[J].重慶社會科學,2016(08):86-91.
[3]尚帥.我國時政類新聞期刊的敘事話語解析——以《南風窗》和《環球人物》為例[J].出版發行研究,2017(04):36-39.
[4]舒欣,李嶺濤.時政類電視新聞節目的“親民化”改革——以央視《新聞聯播》為例[J].青年記者,2013(24):71-72.
[5]蔣銳.報業探索新媒體的實踐與思考——從澎湃新聞網上線談起[J].青年記者,2014(35):76-77.
[6]鄭芬.淺探傳統時政報道在新媒體的轉型突破——以微信公眾訂閱號“福建新聞聯播”為例[J].東南傳播,2015(01):127-128.
【作者簡介】方鵬,桐廬縣融媒體中心(桐廬縣廣播電視臺)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