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艾
【摘 要】 本文重點分析了新個稅改革中關于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的規定,首先對我國現行子女教育費用扣除政策進行了介紹,然后分析了子女教育費用扣除在實施中面臨的問題,并結合我國實際及國外經驗,提出了完善的建議。
【關鍵詞】 新個稅 子女教育
隨著我國稅收改革制度的深化,整個社會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期待日漸強烈,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呼聲也隨之高漲。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此次修改是個稅七次大修中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其中完善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模式,設立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及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可謂是一大亮點。專項扣除在國際上是較為普遍的做法,有利于體現納稅人不同負擔情況,實現公平稅負。本文將重點分析專項附加扣除中關于子女教育的相關規定。
一、現行子女教育費用扣除規定
教育水平是國家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孩子教育的投資,子女教育支出成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也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新個稅以家庭為單位,對居民綜合所得中子女教育費用扣除做出了以下規定:
(一)扣除主體及子女范圍。子女教育的扣除主體是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包括生父母、繼父母、養父母,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擔任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比照執行。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繼子女。也包括未成年但受到本人監護的非子女。
(二)扣除標準。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其中教育階段包括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學前教育階段是指子女年滿3周歲當月至小學入學前一月。學歷教育階段是指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入學的當月至全日制學歷教育結束的當月。包括義務教育(小學、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無論子女在公辦學校或民辦學校接受教育,納稅人都可以享受扣除。
學歷教育期間,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觀原因休學但學籍繼續保留的休學期間,以及施教機構按規定組織實施的寒暑假等假期。納稅人子女在中國境外接受教育的,納稅人應當留存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留學簽證等相關教育的證明資料備查。
殘障兒童等接受的特殊教育,屬于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同時擁有學籍的,也可以按照子女教育扣除。
(三)扣除方法。父母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即一人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以選擇由雙方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即一人每月500元扣除。這兩種扣除方式,納稅人可以根據情況自行選擇,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有多子女的父母,可以對不同的子女選擇不同的扣除方式,即對子女甲可以選擇由一方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扣除,對子女乙可以選擇由雙方分別按照每月500元的標準扣除。
二、子女教育費用扣除在實施中面臨的問題及完善建議
(一)應提前子女受教育的起算時間。目前享受子女教育費用扣除的階段限于學前教育至學歷教育期間,未考慮家庭對三歲前子女撫養及教育支出。幼兒三歲之前是早期發展教育的黃金期, 很多家長會選擇各式的早教培訓班,購買各類開發智力的書籍和玩具,帶來不小的經濟壓力,同時,從孩子出生到3歲入托之前需要父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家庭經濟利益的損失。
因此,應合理定位子女教育支出的起算時間,加3歲以下的嬰幼兒撫養階段教育,將子女教育支出從孩子出生時就開始計算,這樣可以緩解納稅人在幼兒階段面臨的養育壓力。
(二)子女教育扣除標準應體現地區差異性。鑒于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各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較大,按照當前子女教育費用一刀切的統一標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簡化征收程序卻有悖于實質公平的原則。因此,建議參考專項附加扣除中住房租金的規定規定,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根據當地人口數量、城鎮規模等因素實行有幅度、有差異的定額扣除,同時,還可以借鑒他國經驗,適當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建立階段性動態調整機制,根據CPI等經濟指標適時調整扣除標準,這樣也可以有效降低個稅相關規定修改的頻次。
(三)應提高特殊家庭和特殊兒童的扣除標準。新個稅建立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專項附加扣除制度,其中子女教育費用扣除規定可以選擇由夫妻中的一方扣除100%或夫妻雙方各扣除50%,且并未區分不同家庭的特殊性和兒童的特殊性。
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3年起,我國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由1987年的0.55‰上升為2017年的3.2‰。2018年離婚率繼續保持3.2‰。對于離婚后單獨撫養孩子的家庭而言,意味著家長將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成長,經濟壓力也更大。同時,現實中也存在夫妻中只有一方有勞動力或者家庭收入整體水平較低的情形。雖然可以雙方約定,選擇由撫養方扣除100%額度,但與雙親撫養的正常收入家庭采用同一標準顯然不夠合理。
另外,對于特殊兒童群體,比如接受特殊教育的殘障兒童,由于我國的特殊教育資源存在明顯的不足,其家庭的特殊教育及撫養負擔也會比一般家庭更重,按照現行規定也只能按照子女教育統一標準扣除也存在不合理性。
因此,建議子女教育扣除應充分考慮家庭的實際情況,可以借鑒澳大利亞相關規定,對于一般家庭首先設置統一的扣除標準,其次對單親家庭或者夫妻中只有一方有勞動力或者家庭收入來源少收入低的特殊家庭、特殊兒童,給予其額外的稅收補貼,從而真正實現為納稅人減負,體現國家的關懷。
三、結束語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制度是此次個稅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也是我國個稅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突破,能夠更好的根據家庭的不同情況,調節收入再分配,縮減居民收入差距。但通過分析子女教育的具體規定可以看出,該規定還有一定提升的空間,在相關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應根據我國國情,綜合考慮不同家庭的實際情況,充分借鑒國外成熟個稅扣除政策,不斷完善扣除的具體規定,調整和豐富扣除方式,使我國的專項附加扣除制度更加健全、公平、合理,也使納稅人享受到更全面的稅收紅利。
【參考文獻】
[1] 汪資淵.個人所得稅子女教育專項扣除改革不足及建議[J].稅務研究,2019
[2] 陳昕婕.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及國外個稅政策的借鑒[J].稅務研究,2019
[3] 張凱迪.個人所得稅教育專項扣除的國際經驗借鑒與比較[J].法制與經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