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做出重要講話:“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爭取取得全面從嚴治黨更大戰略性成果。”打擊貪腐、肅清官箴一直是古今中外關于官場永恒的話題。首先我們應當認識到腐敗是伴隨著私有財產和公眾機構的產生便存在的一種問題,上可追溯到奴隸社會,下可聯系到當代時期,我們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但是我們也要從根本上認識到腐敗問題對社會的危害性,此時便需要發揮全人類的主觀能動性,抑制該種問題的拓展、漫延。腐敗問題已經逐漸成為世界性問題,而隨著經濟全球化,貪官外逃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效應。我國已經認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并逐漸制定一系列國內法和加速與世界各國和地區簽署雙邊和單邊協議。其中最應當細化和落實的包括我國的刑事司法協助中的調查取證、追繳貪利和追緝外逃人員等相關具體措施。
【關鍵詞】 反腐敗 調查取證 司法協助 引渡
一、反腐敗的國際司法現狀
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腐敗問題也日趨凸顯。該種問題不僅抑制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和正常經濟公平競爭相違背;而且已經嚴重影響到政府和執政黨的公信力,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構成潛在甚至是現實的威脅。放眼世界,腐敗問題在世界各國亦有著不同程度的發生,而他們也全部都認識到該種問題帶來的嚴重后果。于是全人類有了共識,早在20世紀七十年代聯合國便開始用“決議”的方式推動國家反腐敗合作;在20世紀九十年代,聯合國預防和控制委員會便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反腐敗的決議草案;在1992年,聯合國預防和控制委員會提交《關于沒收犯罪收益的示范法令》,此外,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還提交了一份《洗錢及與之有關的問題: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報告;在199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反腐敗的行動》決議;200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決議;在200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需要濃墨重彩描述的是,該公約是聯合國歷史上通過的第一部指導國際反腐敗斗爭的法律文件,也是迄今(公元2019年)為止國際社會關于治理腐敗最為完整、全面、而且兼具全球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一部法律文書;2014年11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九次峰會通過了一份關于2015年至2016年的反腐敗計劃。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國際組織一直致力于解決國際腐敗難題,構建政治清明的大環境,以便惠及全世界的各個國家。
二、我國腐敗犯罪國際司法協助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國對腐敗問題一直尤為重視,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上臺以來一直強調蒼蠅老虎一起打,對于我國反腐敗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到目前為止,我國反腐敗斗爭已經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涉嫌貪污受賄的犯罪嫌疑人在聽取風聲以后選擇遁走國外,使得本來就難的反腐敗行為更加雪上加霜。筆者選擇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近日公布的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國家工作人員、重要腐敗案件涉案人員中看出一把手比例較重,所涉嫌犯罪中腐敗占到全部總數的60%,逃到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的人數占全部逃往國家的66%。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反腐敗道路仍舊任重道遠。首先,在涉嫌犯罪的外逃人員中,腐敗犯罪竟然占到全部犯罪的60%。其次,這些外逃人員一把手比例較重,位高權重的他們本身就具有較高的學歷、極高的智商和因為常年在官場打拼耳濡目染而具有較強的反偵探意識。同時,他們經常會在自己本地區培植勢力,形成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頑強勢力網。即使身居國外的他們仍舊可能會操控勢力來進行證據毀損,或者他們早就將貪污所得資金轉移到國外,而使得案件偵破必須借助國際司法協助來解決。第三,這些人員在從事腐敗行為時早就料到自己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于是暗地里建構許多虛假身份信息、許多護照,以便聽到任何的風吹草動便及早的遁走國外。通常,他們選擇的是美國、加拿大等地(由上述圖表四可知),之所以選擇這些國家,是因為目前我國和這些國家還沒有建立雙邊或多邊引渡條款,使得這些涉嫌犯罪人員認為逃到這些國家便可以逍遙法外。但從實際國際司法執行來看,的確目前對于逃亡這些國家的犯罪嫌疑人沒有很好的辦法。因為根據國際法,國家沒有引渡的義務,雙方國家想要引渡涉嫌犯罪人員,只能通過簽訂雙邊引渡條約來實現。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要想解決該問題,只能著力于構建雙邊引渡條約和雙邊司法協助條約或者含有引渡條約的國際公約。但是想要構建這些條約,不僅僅要從國際法入手,還要從具體的措施著手,如如何調取有關貪污賄賂證據、如何舉證責任分配問題、如何在《刑事訴訟法》和《監察法》規定的范圍內實施特殊調查、如何實現跨國追繳被轉移資產問題,不然想要解決國際腐敗這個頑癥,只能是紙上談兵。
結 語
對于國際反腐敗刑事司法協助中如何完善司法協助問題是一項任重道遠的過程,需要國際的通力合作,否則孤掌難鳴。近期我國通過的一系列法律對建設反腐敗刑事司法協助中的調查取證研究非常有益,在此背景之下,應當一鼓作氣加強國際溝通交流,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政策,以對應反腐敗國際問題。
在建立一系列國際交流機制時,應當注重如何落實調查取證問題。筆者認為首先就應當完善罪贓的追緝方式,腐敗贓款贓物是腐敗產生的根本原因,解決了贓款贓物的追繳會促使國際反腐敗問題得到較大的進步。其次就是盡量追緝外逃海外的涉嫌腐敗人員,只有將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才能更好的偵破案件。雖然目前缺席審判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解決方式,但是它只是候補措施,只有將犯罪嫌疑人緝捕歸案才能較為完善的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等基本權利。最后就是當然要完善本國的有關反腐敗國際私法協助的法律,筆者建議立法機關總結前人經驗,專門建立一套有關法律,來避免在適用法條上東拼西湊、東拉西扯。只有完善好國內立法,才能保障在國際反腐敗問題上我國能夠進展順利。
作者簡介:馮超璟(1994—),女,漢族,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響水灣電業局旁邊六六商店,法學碩士,單位:湘潭大學刑事訴訟法專業,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