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博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高層建筑工程也在不斷增加。通過大量的高層建筑工程實踐可以得出,充分利用鋼結構混凝土的性能、建筑創意與結構方案的合理融合、創新技術成果的大膽應用、合理建造成本的控制以及通過技術創新推動超高層建筑的工業化發展等措施,可以有效實現高層建筑結構的合理化,節省各類資源,從而獲得長遠的經濟效益。文章主要針對此進行討論,并且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希望對我國高層建筑結構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合理;高效率
近些年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發展越來越快,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基礎建設更新和改造項目,超高層建筑成為城市的象征,充分體現出城市發展的水平以及整體的經濟實力。各種功能的高層建筑能夠給城市帶來豐富的工程空間,也提高了城市的整體美感,為城市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其也造成了大量自然資源的浪費,這就需要對高層建筑結構進行合理化的設計,從而節約建造成本,提高綠色環保的長遠效益。
1? ? 新時代下的結構設計評價標準
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的建筑結構也在不斷發展。從最初的“安全、經濟、合理”逐漸進行深入的改革和優化,對其賦予更多內涵,也對結構設計師提出了挑戰。安全是建筑的底線,在追求品質的過程中需要嚴格保障建筑的安全性。經濟不僅是成本的優化,在建筑材料上不能打折扣,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對方案的設計需要進行具體的結構論證,并對各種施工技術進行實際的考察,從整體成本考慮,才是未來結構成本控制的方向。合理主要是指建筑、結構和機電等專業之間進行協調配合,通過結構力學來實現建筑的美學,同時各部分結構構件和體系之間也要保證合理的美學要求[1]。高效是現在新形勢下對結構工程師提出的一個挑戰,需要充分發揮材料的性能,并且采用更高效的方式進行結構的施工,提高結構的功能性和經濟性。
2? ? 結構合理的構成
2.1? 充分發揮材料的性能
混凝土,有著較好的抗壓性能,但是其受拉性能相對較差,鋼材具有較好的拉伸性能,但是在受壓時往往會發生形變。鋼材混凝土的結構是基于鋼筋混凝土和鋼結構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充分地利用了兩種材料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效果。
2.2? 合理的剛度構成
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在重視結構外部因數的基礎上,牢牢地掌握并且控制好結構內部因素的剛度,從而實現力的平衡、結構或者構件變形的協調。鋼結構的設計貫通了整體結構設計的全過程,可以有效地降低連體結構設計的難度,并且降低成本,也可以考慮連接體設計為“弱連接”或者“半剛性連接”,通過弱化連接剛度減小或者釋放塔樓之間的“協調力”。剛度理論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只有充分領悟剛度理論,才能夠在設計的過程中牢牢地抓住這一概念,從而創造出建筑和結構相得益彰的合理方案。
2.3? 結構與建筑方案的前期配合
對于受力結構而言,在建筑物本身上也有一定的關鍵性技術指標,對于整體結構的效率以及成本也有著較為強烈的影響。對于一些超高層塔樓而言,其高度和寬度都不宜過大,否則會造成整體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針對此,就需要相關的工程師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充分地考慮建筑物的平面外觀以及外形對結構效率的影響,采用對稱并且規則的建筑設計,從而提高其受力機理,實現較高的結構效益,控制建筑成本。
3? ? 合理結構成本控制的相關理念
3.1? 結構體系合理化
從一些早期的方案研究過程中可以得出,早期的預案可以間接性地確定90%以上的成本。早期的方案通過基礎選型、上部結構成型以及體系等多種方案的論證都可以保障結構的合理性和經濟性。
3.2? 外部輸入條件對于成本的影響
對于建筑、機電以及基坑等外部輸入的條件也會對整體的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咨詢有經驗的顧問團隊進行動態的協調,從而有效地實現建筑商業價值,配合好建筑工程的靈活性,把握好結構成本和后期使用價值的平衡,實現經濟和品質共存的效果。
3.3? 施工的便捷性以及工期對成本的影響
對于一些大型的建筑項目,財務以及時間成本都在項目的總投資里占有一定的比重,基于此,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對于總體成本的控制有著較好的效果,并且在受力合理的情況下,更多地關注施工的便利性以及項目總工期,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
3.4? 采用動態的設計,較好地的掌控宏觀的結構成本
在工程的不同階段,對鋼材、混凝土進行定向的實時跟蹤,主要監測其合理性以及建筑的品質,并且在此基礎上細化材料的成本,從宏觀角度考慮結構成本,起到抓重點顧大局的作用[2]。
對于高層建筑的結構,也需要進行多方案的協調和考察,對比分析出最符合實際情況的設計方案,即便適當增加一些施工成本,也需要起到對項目有利的作用。結構成本的考慮不能夠成為結構專業的重點考核對象,需要以項目質量、效率為重點進行建筑的設計。
4? ? 創新技術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高層建筑要想一直保持結構合理和高效率的結構設計,就需要不斷引入一些分析手段,比如軟件以及技術,從而打破傳統結構設計的局限性。可以通過各種參數的優化,提高建筑的建模效率。在此基礎上,還可以不斷地引入一些先進的材料技術,通過使用高強度的建筑材料和混凝土,體現出明顯的技術優勢,為整體的建筑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還需要大膽地加強創新性思維的設計應用,確保其具有節能減排、降低能耗以及綠色環保的社會意義,從而為往后的建筑結構設計確定新的發展方向。
5? ? 結語
針對目前我國的高層建筑結構合理構成與高效率結構設計還有一定的進步空間,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加強對于建筑設計的研究,從而在此基礎上提高我國高層建筑的合理性和高效性,為我國高層建筑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城市化的進程提供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JGJ 3—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DBJ 15-92—2013.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