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調解作為社會糾紛的解決途徑之一,能夠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靈活合理地解決群眾的問題,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良性結合。但是,我國對于行政訴訟原則上不適用調解,目前我國又處于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新階段,對于自由平等及人權的保護也逐漸深入人心,因此,對行政訴訟法中的調解制度的構建問題也急需突破和解決,此時則必然存在對行政訴訟調解制度的定位問題。
一、行政訴訟調解制度的定義
由于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訴訟原則上不適用調解,因此,對于行政訴訟調解沒有規定統一的概念。學者黃學賢認為在行政訴訟中適用調解時應以法官為主導,在被告即行政主體的法定權限內,在不損害其他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訴訟調解活動,最終實現預期的談判結果。筆者認為,行政訴訟調解主要是指對于進入到行政訴訟進程中的案件,當事人向法院提出調解的申請,作為雙方當事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按照行政訴訟的法律程序,由當事人之間對訴訟標的爭議進行友好自愿協商,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并且在經過受案法院確認后有效終結行政訴訟程序,徹底化解矛盾的一系列司法活動。
二、行政訴訟調解制度的適用范圍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我國行政訴訟中對調解制度是以“不適用為原則,適用為例外”。但隨著我國對權力的各項平衡,對行政權的制約,同時對人權自由平等的保護,許多學者對行政訴訟中調解制度的適用范圍有進一步擴大的想法,筆者根據學者擴大的幾個范圍案件進行分析探究。
(一)不履行法定職責案件
行政相對人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其職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過審查認為,行政機關應當履行法定職責,而沒有依法履行的職責,通常判決行政機關依法履行,但是,這種處理方式對原告而言往往顯得效率低下,且履行結果也往往處于不確定狀態,造成行政相對人不必要的損失,往往不能達到好的效果。如果法院采取調解的方式,要求行政機關對符合申請條件的當事人,及時辦理,不僅符合行政管理的目的,又可有效節約訴訟成本、及時保障相對人的利益。此時,履行義務訴訟是否可以適用行政訴訟調解?首先,履行義務訴訟是原告針對被告行政主體拒絕作為或不予答復行為,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訴請法院判令被告行政主體作出原告依法請求的行政行為。其次,履行義務訴訟中的行政不作為案件,即拒絕或者拖延履行職責,仍有履行必要的案件,可以適用行政訴訟調解。最后,對于拒絕履行、拖延履行職責或不受理、不理睬使相對人受到損害,如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要分情況處理:第一,起訴后,行政主體再作出行政行為,已無法彌補損害或者沒有必要時,此時調解已無存在的必要,則不適用調解;第二,對于行政機關仍有履行職責必要的,在訴訟過程中,法院可以主持調解,被告行政機關可以以履行職責為條件與原告進行調解,與原告達成協議,促使原告撤訴。
(二)行政協議案件
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明確將行政協議加入了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同時,行政協議的契約性也為行政訴訟調解中適用行政協議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據。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對行政協議對行政訴訟調解的適用性進行分析。一個方面,行政訴訟調解的前提是能否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訴訟調解的適用前提條件是該行政協議的案件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訴訟,通過法條可知并非所有的行政協議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在原告的認定條件上就做了限定。如果原告是行政相對人,被告是行政機關,行政相對人通過行政機關違反行政協議的某一項內容而提起的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則可能會有行政訴訟調解的適用;反之則可以進行調解,但不存在行政訴訟調解的適用。第二個方面,行政訴訟調解是以存在調解的可行性為基礎。行政協議是行政機關為了實現一定的行政職能或公共利益與行政相對人簽署的合同,而該合同也存在對等關系與從屬關系的合同,對等關系的協議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達成合意的合同,此時行政相對人與行政機關對該協議有其特定的處分權,且具有合意性,可以適用行政訴訟調解制度;從屬關系的協議是具有強制性的合同,此時行政相對人對該合同中的某項內容無處分權,只能遵守或服從,則不存在行政訴訟調解的適用性。
三、行政訴訟調解制度的成立條件
行政訴訟調解成立應該有其特定的條件,筆者總結以下三種原則:1、合法原則。是指行政訴訟調解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嚴格進行。一方面,調解不能超越法律的權限;另一方面,調解遵循的合法原則具有全面性,既要保證程序上的合法,又要保證實體上即內容上的合法。2、自愿原則。是指調解過程需要雙方當事人充分運用自由意志并做出真實意思表示,保障每個步驟都能達成調解的真實意愿。一方面,調解主體參加到行政訴訟調解活動之中時,應以自愿參與為前提條件;另一方面,該原則也強調不得強迫相對人簽訂不符合其意思表示的調解協議內容。3、有限調解原則。是指雙方當事人必須對其爭議事項具有處分權,而行政機關并非對其所有行政行為都有處分權,所以限制了調解的范圍,同時調解達成的協議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行政裁量權的廣泛存在和契約行政的發展趨勢,給行政訴訟調解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實踐基礎,而我國的民主政治與人文社會營造了良好的理論氛圍。行政訴訟調解制度的定位問題已然是順應形勢潮流的一種趨勢。
作者簡介:聶宇佩(1997—)女,漢族,湖南省衡陽市人,法律碩士,學校:湘潭大學法學院 ?研究方向:地方立法與政府法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