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
【摘 要】 離婚冷靜期制度作為一項新生制度,創設的初衷在于抑制草率型、沖動型離婚,進而降低逐年攀升的離婚率,減少對社會的負面沖擊。我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已經對此予以明確肯定,但在肯定其積極意義的同時筆者認為《民法典》中關于離婚冷靜期的制度規定在適用的情形、冷靜期的期限以及配套制度等問題上須進一步思考。
【關鍵詞】 離婚冷靜期 配套制度
一、離婚冷靜期制度概述
我國離婚冷靜期主要是針對登記離婚的離婚情形,而不是訴訟離婚?!睹穹ǖ洹返谝磺Я闫呤邨l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愿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間屆滿后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边@意味著,如果通過協議離婚的方式,須先冷靜的等待第一個三十日屆滿,而后在第二個三十日內再跑一趟民政局,最短三十一天可離婚,最長需要六十天。
離婚冷靜期并非我國的獨創,韓國的離婚熟慮期制度與英國的反省與考慮期制度都致力于降低離婚率。相比于中國的離婚冷靜期制度,韓國與英國的相關制度制定得更為完善。我國雖然于1950年頒布了《婚姻法》,但是卻沒有設置離婚冷靜期制度。直到1994年《婚姻登記管理條例》頒布后,我國有關離婚冷靜期的探索才正式開始。在實務操作中,各地法院分別發布離婚冷靜期通知書,以緩解夫妻矛盾,減少離婚數量。最新有關離婚冷靜期的規定要追溯到2018年7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的意見(試行)》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設置不超過3個月的冷靜期。在冷靜期內,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情況開展調解、家事調查、心理疏導等工作。冷靜期結束,人民法院應通知雙方當事人?!?018年8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中,新規定了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
民法學教授楊立新認為,設立“離婚冷靜期”是因為相比其他國家“我國目前的離婚程序過于簡單,在實踐中,存在很多的草率離婚、沖動離婚的現象。”因此,設立“離婚冷靜期”,就像是給離婚增加了一個“門檻”。目前“離婚冷靜期”三十天的規定,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雙方有激烈的沖突、存在家庭暴力或者虐待的情況等,都不受冷靜期的限制。特別是針對家暴這類惡性事件,當事人完全可以通過訴訟離婚的途徑解除婚姻,而無論根據現行婚姻法第三十二條還是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第一千零七十九條規定,家暴都是直接判決離婚的法定事由。因此,對于“離婚冷靜期”的例外情況,需要執法、司法機關在民法典執行中通過司法解釋或者其他行政規章,進一步細化。
二、《民法典》離婚冷靜期制度反思
(一)離婚登記與結婚登記的自由不對稱,內在邏輯不一致。很多網友認為:是不是在結婚的時候也設立一個30天的“結婚冷靜期”?因為現在很多人結婚也很沖動啊,讓他們申請結婚的時候也要30天后才能正式生效。避免了沖動結婚也就根子上解決了將來的沖動離婚。這聽起來似乎有點詭辯論的味道,但反映人們對婚姻自由權的重視。婚姻應當看作一個整體的長時間的事情,不應當分開分析,結婚的門檻相對簡單,但是離婚門檻相對復雜是不符合法學邏輯的一致性。離婚登記中增加的冷靜期無疑是勒緊了離婚的口子。結婚和離婚同樣是婚姻家庭生活中產生的民事關系,現如今結婚率低下和離婚率高漲的社會現象并不會單純因為法律的寬松設置而改變,結婚和離婚擁有對等的自由才是社會發展的進步。
(二)離婚冷靜期的適用范圍過于寬泛。離婚冷靜期制度創設的初衷是為了挽救可以挽救的婚姻,切實有效的降低離婚率。但現實生活中并非所有的婚姻均有可挽救的可能。離婚冷靜期的適用應區分當事人婚姻的實際情況,對于那些確屬感情嚴重破裂無法修復或者彼此間具有難以調和的矛盾的“死亡婚姻”,應該準許當事人直接離婚,從而避免因離婚冷靜期的適用給已經“死亡”的婚姻關系的雙方帶來不必要的延長痛苦。防止冷靜期期間出現家庭暴力及轉移財產等危害夫妻一方的人身及財產權利的情況。由此在立法層面上可以原則性的規定登記離婚適用離婚冷靜期,但同時規定若干例外的情形免于適用,以此來增加制度適用的彈性。
(三)離婚冷靜期的期限設置缺乏彈性。關于離婚冷靜期的期限,理論界存在不同觀點:有主張離婚冷靜期應以一個月為宜,也有主張認為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期限過短,難以達到預防離婚的效果,應三個月比較適宜?!睹穹ǖ洹逢P于離婚冷靜期期限的規定基本上采納了第一種觀點,用了三十天這一更加嚴謹的表述。三十天一刀切的規定筆者認為存在問題,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婚姻形態,結婚時間的長短、子女的有無、婆媳關系的好壞等一系列的因素都會對婚姻的質量產生影響,進而進一步的影響婚姻的可挽回性以及挽回所需的時間。由此,筆者認為應依據婚姻當事人實際情況的不同設置有彈性有梯度的離婚冷靜期更為合理。英韓兩國在設置冷靜期期間時規定如果夫妻雙方有需要撫養的未成年人時,應延長離婚冷靜期,這一點是為了保障未成年子女在完整的家庭中成長,也是希望夫妻雙方能夠因為子女而維系婚姻。
(四)配套制度缺失。離婚冷靜期制度設立的初衷不在于推遲離婚的時間而在于切實地降低離婚率,但是婚姻問題單單依靠短期時間的經過很難獲得很好的修復。目前我國對婚姻問題進行專門指導的機構幾乎為零,很多人認為離婚是個人的私事,不希望外界干涉自己的婚姻。由此,亟需在立法層面配套專門的婚姻指導機構以及專業婚姻家庭咨詢工作者作為中立第三方對處于離婚冷靜期間的夫妻雙方進行事實調查、安撫與調解。加強專業化的婚姻家庭咨詢隊伍建設不僅可以從專業化的角度評價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也能從根源解決夫妻之間存在的沖突與矛盾,降低沖動離婚率,維護家庭和諧,從而促使社會和諧。配套制度的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離婚冷靜期制度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 呂僑.《民法典(草案)》視角下離婚冷靜期制度探析[J].法制博覽,2020(16):200-201.
基金項目:本文屬《我國離婚冷靜期制度設計研究》(編號:XSKY2012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