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祥
【摘 要】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逐步穩定,國內大部分的企業的運行也在逐漸邁入正常的軌道。而在全球疫情還依舊嚴峻的大背景下,國內外貿市場企業的“危”與“機”還依然并存。如何應對疫情環境下企業的“危”與“機”還依然并存的局面是現階段國內外貿市場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將義烏外貿市場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對義烏外貿市場中比較典型且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企業進行調查以及研究,對疫情下外貿市場企業的“危”與“機”做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并了解企業的經營者們在新形勢下是如何對外貿企業的經營方式以及轉型之路進行抉擇的。
【關鍵詞】 外貿 疫情 危機 轉型之路
義烏小商品市場作為全國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同時又是中國外貿的重要窗口和晴雨表,涉及到的關聯企業多達200多萬家。2020年年初在武漢爆發的疫情,在全國乃至全球蔓延開來,疫情的爆發與擴散使得義烏外貿市場也受到了空前的影響。而外貿市場中的普遍企業,都出現了訂單銳減供不應求的情況。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企業如何轉危為安、化危機為機遇,如何解決因疫情而產生的各種問題,是各個企業亟待解決的首要難題。
義烏發現者進出口有限公司的銷售主管艾彬在談及疫情期間公司所面臨的困難時,講述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與客戶之間溝通和反饋方面的困難。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并且海外疫情形勢嚴峻,于是公司采取了線上銷售,通過搜集信息對國外疫情走勢進行研判,并針對不同地區疫情形勢來聯系客戶談訂單。艾彬提到的第二個困難就是訂單數量無法保證。而公司需要做的就是,以全局的視角來看國際疫情的形勢,通過時間差來保住訂單。艾彬提到的第三個困難是在銷售過程中會遇到客戶推遲交貨、縮減訂單、延期付款等情況。對于延遲交貨,公司不得不通過租倉庫來擴大倉儲面積,而這一舉措將直接導致公司工人成本和倉儲成本的直線上升,最終結果是工人工資、倉儲租金占公司總營運資金成本的80%左右,這使得公司經營壓力驟增。
2020年5月,海外部分國家的疫情逐步趨緩,外貿市場逐漸活躍起來,公司訂單呈現爆發式增長,而對于艾彬所在的公司,五月份訂單環比四月份增長近5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貿銷售額有很大的提升,通過疫情期間社交媒體空前活躍的機會和客戶保持密切的溝通,是該公司的又一個生存之道。
義烏在盧旺達、捷克、迪拜三個國家及地區擁有3萬方海外倉,并設立了代理到中國系列展廳,通過與有海外倉資源的國內企業合作、租賃等方式新增海外備倉20余萬方,覆蓋西班牙、波蘭、美國、柬埔寨、巴西、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國際貿易路線,創造了一個全球化的數字貿易絲綢之路。
五金工具作為義烏出口的重要優勢產品,其對外出口量占總貿易額的90%以上,出口比重極高。義烏發現者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陳燕貞則表示說五金工具作為剛性需求,其銷售額將會在全球的疫情都得到極大的控制的節點后不久達到頂封。由于海外疫情的影響,作為傳統的義烏外貿的行業,五金工具行業的確受到了重大的沖擊,而與此同時,也給同樣作為義烏五金工具行業協會會長的陳燕貞帶來了更多的思考,陳燕貞認為,外貿市場的運營完全可以將外貿和內貿相結合,而這一思想也正好為海外疫情嚴峻時刻的外貿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這種可能既可以說是一種企業運營的方向,也可以說是一種機遇。
同樣想到在外貿市場出口銷售停滯不前的情況下選擇將銷售轉向國內市場的,還有義烏領袖之冠帽業總經理曾翔萬,由于國外疫情的日趨嚴峻,曾翔萬所經營的帽子服飾店去年庫存的商品想通過出口的方式銷售出去,已然變成不太現實的事情。于是,曾翔萬將目光轉向了國內市場,他將該帽業服飾店所生產的產品的30%銷往國內,帶來的結果是電商平臺的瘋狂購買,電商平臺的火爆緩解了他的小店里積壓商品的庫存壓力。這些都讓曾翔萬看到了國內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等銷售平穩之后,曾翔萬思考著如何打入國內商超市場,增加產品利潤。這也就意味著他需要自薦品牌,自組銷售團隊來打開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曾翔萬還聯合義烏商城集團一起帶著自家產品以及產品的檢測報告赴全國各地參展,為的就是開拓新市場,擴大商品的影響力。
面對疫情,許多義烏的企業經營者們開始轉變思路,“內外兼修”,并積極拓展培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興市場,不斷擴大市場范圍。疫情的沖擊,改變了義烏外貿企業的生存現狀,也逼著企業經營者們開始思考新形勢下,外貿企業的轉型之路該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