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基于2010年-2018年面板數據,運用熵值法測算長株潭三地區域創新綜合水平指數,分析長株潭三地區域創新能力發展趨勢,并提出相應觀點供探討。
【關鍵詞】 長株潭;區域創新;熵值法
2014年8月長株潭獲批成為我國第六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2017年納入“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1]。根據2018年湖南省統計年鑒數據,長株潭地區總面積占湖南省六分之一,年末常住人口占五分之一,有效發明專利數占全省80%,高新技術企業單位數占全省39%,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全省51%。長株潭地區已成為湖南省區域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本文運用熵值法分析長株潭三地區域創新能力發展趨勢,并提出相應建議。
一、數據處理與模型構建
本文參考了劉和東、劉童[2]的研究方法,共選取10個指標,從創新環境、創新投入、創新產出三個方面衡量區域創新水平。指標體系見表1。
所用數據來源于湖南省統計年鑒與各市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缺失數據采用均值法進行填充。因為各項指標計量單位量級不同難以比較,本文采用歸一化對原數據進行處理,公式如下:
二、結果分析
將歷年原始數據分別代入上述公式,得到長株潭地區2010-2018年區域創新綜合水平指數并繪出折線圖。見圖2.
由圖2可見,除湘潭市2015年區域創新綜合水平指數低于2014年外,整體呈上升趨勢。2010-2014年長株潭三市區域創新綜合水平指數上升幅度較緩慢,2015年起整體增速提升,長沙市始終居于首位,由2010年的0.3397上升到2018年的0.7767,增幅128%,株洲市由2010年的0.0469上升到2018年的0.1956,增幅317%,湘潭市由2010年的0.0531上升到2018年的0.1090,增幅105%;2010-2014年株洲與湘潭兩市區域創新綜合水平指數值相互接近,但2015年之后株洲市區域創新綜合水平指數高于湘潭市,且差距有逐年擴大的趨勢。
三 ?結論與建議
(1)結論
自2014年長株潭被設立為“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至2018年,長株潭三市區域創新綜合指數提高顯著,其中株洲市增速最為明顯,但與長沙市仍存在較大差異,湘潭市增速最為緩慢。
(2)建議
1、加強長株潭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交通網絡與物流網絡多樣化、高效化、智能化,加快城際間相互聯通效率,促進生產要素快速流轉。2、優化長株潭創新環境,規范和完善科技中介和科技交易市場,健全知識產權等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創新成果轉化的保障機制,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形成“投入-產出-增值-再投入”的科技產業鏈條,提升創新成果的產業能力和商品價值[4]。3、完善政策,引導人才流動,發揮人才要素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完善科研經費管理、人才引進、稅收減免等制度,落實科研人員激勵政策,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鼓勵科研人員自主創新。
【參考文獻】
[1] 許娟.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下的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探討[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20,No.122,116-124.
[2] 劉和東;劉童.區域創新驅動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度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1-8.
[3] 楊麗;孫之淳.基于熵值法的西部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測評[J].經濟問題,2015,121-125.
[4] 蔣天穎,劉程軍.長江三角洲區域創新與經濟增長的耦合協調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5, v.34;No.166(06):10-15+44.
作者簡介:謝偉俊(1993—),女,漢族,湖南邵陽市人,碩士在讀,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
基金項目:湖南省企業戰略管理與投資決策研究基地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9qyxs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