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20年2月新冠疫情開始在全球范圍內蔓延,發展形勢日趨嚴峻,疫情的爆發使企業供應鏈面臨重大挑戰。如何從此次疫情中汲取經驗以減小公共危機事件等突發事件對企業供應鏈的影響至關重要。首先,本文就此次新冠疫情對國內供應鏈的影響進行分析;然后,對供應鏈彈性及供應鏈彈性管理進行介紹,同時就企業供應鏈彈性管理對供應鏈穩定發展的意義進行闡述;最后,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對企業供應鏈彈性管理提出建議,希望可以為國內供應鏈在公共危機事件等突發事件下平穩運行提供對策。
【關鍵詞】 新冠疫情 供應鏈彈性 供應鏈風險 供應鏈管理
此次新冠疫情對企業供應鏈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在疫情爆發期。企業勞動力不足,復產困難;現金流短缺,資金流頻繁出現問題;成本增加,運營風險激增;受物流和上級供應商產量減少的影響,原材料供應難以保障;下游客戶需求也產生了很大變化。盡管這些問題逐漸地得到了解決,但是也暴露國內企業供應鏈風險應對的短板,如何加強風險應對,保證供應鏈在公共危機事件等突發事件下平穩運行成為當下熱點問題。供應鏈彈性是供應鏈網絡系統在中斷風險發生之后恢復到初始狀態或理想狀態的能力,包括回到正常績效水平(生產、服務、供應比率等)的速度。提高供應鏈彈性,加強供應鏈彈性管理是保證供應鏈平穩運行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新冠疫情對國內供應鏈的影響
(一)原材料的供應受到影響。原材料供應受產能和運輸影響較大。首先,新冠疫情的沖擊導致國內勞動力流動受阻,正常生產所需勞動力未能得到滿足,眾多制造企業的生產產量減少,原材料的總供應減少,加之部分原材料生產商出于新冠疫情對市場需求產生沖擊的顧慮,計劃減少生產,避免大量存貨,以減小資金壓力,這樣一來除部分醫療防護用品生產行業外,大部分原材料的產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其次,政府對疫情的防控措施包括對交通運輸的管控,在疫情爆發期,武漢等高風險地區的物流受到嚴重限制,而當下國外疫情狀況依舊不容樂觀,國際交通運輸受到了影響,交通運輸的短期限制也阻礙了原材料的供應。
(二)市場需求大幅波動。一方面,疫情的爆發使人們的防護意識不斷加強,防護用品行業的市場需求激增,學生返校的推遲為線上教育行業帶來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同時游戲等線上娛樂行業的需求也應勢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沖擊,人們消費熱情下降,大部分行業的市場需求大幅減少,外貿行業同時受到國際物流管控的限制,經營環境尤為惡劣,房地產和汽車行業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三)多行業的產品銷售環節受到嚴重影響。據相關媒體報道,由于物流受限和需求的減少,多地農副產品市場滯銷嚴重,蔬菜、水果、水產等農產品難以儲存,出現價格斷崖式下跌的情況,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不僅是農業行業,許多行業不易保存、時效短的產成品的銷售一樣受到了嚴重影響。
(四)勞動力不足。疫情期間,政府出臺了相關防控措施,人員的流動是防控的重點,各省市之間的勞務流動同時受阻,企業的勞動力不足,生產經營活動受到重大影響,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和部分服務行業。同時,隨著人們的疫情防護意識不斷加強,在高風險地區工作的意向不斷減小,高風險地區的勞動力供需失衡尤為嚴重。
(五)資金流面臨斷裂。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運營風險增加,許多企業的應收賬款面臨延長賬期,甚至是壞賬的風險;市場需求減少、物流受阻,存貨大量積壓,銷售環節難以完成就無法保證收入的正常入賬;企業未全面復工復產時,無法獲得充足的收入利潤,但固定成本不會減少,如租金(政策減免除外)、折舊和其他固定消耗等。這些都增加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尤其是現金壓力,一部分企業甚至面臨現金流斷裂的困境。
二、供應鏈彈性與供應鏈彈性管理
(一)供應鏈彈性的概念。劉浩華認為供應鏈彈性是供應鏈網絡系統在中斷風險發生之后恢復到初始狀態或理想狀態的能力,包括回到正常績效水平(生產、服務、供應比率等)的速度。譚穎研究認為供應鏈彈性的本質為:最大精確度地滿足顧客對量以及多樣化的需求,即 “按需生產,要多就多,要少就少,不多不少,收放自如”。
(二)供應鏈彈性管理的概念。宋華認為供應鏈彈性管理是供應鏈的穩健性和可恢復性的綜合體現,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抵御能力,在發生重大災害和中斷時,供應鏈系統能夠完全規避風險或者以最小的損失平穩渡過,最小化中斷的破壞程度。二是恢復能力,當供應鏈中斷時,能夠快速反應并找到有效恢復路徑回到穩定狀態的能力。
(三)供應鏈彈性管理的意義。國內外學者關于供應鏈彈性管理的重要性研究日漸成熟,大部分學者認為加強供應鏈彈性管理可以提高供應鏈彈性,幫助企業在面臨類似于此次新冠疫情的公共危機事件時平穩度過,并在事件結束后,快速地從沖擊中恢復過來。供應鏈彈性管理是保證企業供應鏈平穩運行的有效途徑。
三、突發公共危機事件下的供應鏈彈性管理建議
(一)政府層面。政府可以從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事后恢復三個角度開展工作。事前預警上,第一步,各地政府要按照具體的經濟指標來確定預警對象,劃分監控區域,同時特別關注公共危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其它突發事件;第二步,政府要負責或引導開發數據獲取的技術手段,事前預警需要獲取大量的相關數據,數據的收集至關重要,同時收集的數據需要滿足兩個質量要求:及時和準確,面對突發的公共危機事件,任何信息數據的滯后,任何數據的細小偏差,都可能會造成供應鏈的風險增加,甚至中斷,所以數據收集的技術支撐尤為重要;第三步,政府要建立一個科學完善的信息數據分析模式,數據分析過程中需要考慮特定的指標、趨勢、模式和經驗,以識別關鍵事件,充分考慮不同行業的差異性,在預警分析過程中,應考慮這些不同行業、企業的狀況,篩選出關鍵指標和事件,差異化對待,同時盡快建立緊急預案。第四步,確保預警信息開放流通,預警的目的在于幫助企業避免供應鏈中斷,因此,需要將監測的數據和信息及時反饋給供應鏈參與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便于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抵御可能的風險。
事中控制方面,政府要根據各個行業面臨的風險,采取相應的扶持措施,以幫助企業供應鏈在突發公共事件沖擊下平穩度過,采取正確的方式引導企業供應鏈參與者和利益相關方,及時控制供應鏈風險。在供應鏈的“物流”上,要合理調撥緊急物資,以確保關鍵行業的關鍵物資供應,同時采取設立公共備用物流的方式,保證非常時期物流運輸的正常運行;在供應鏈的“資金流”上,一方面可以加大資金上的扶持力度,如降低信貸門檻、稅收減免、政府擔保等,另一方面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引導社會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如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其中的應用,以解決企業的融資問題,緩解資金流壓力。
事后恢復方面,政府可以刺激消費,拉動需求增長,緩解企業各個經營環節的壓力,尤其是銷售環節,這是事后恢復重要的一環,如此次新冠疫情后期各地政府紛紛發放消費券、政府官員直播帶貨等。政府可以采用政府采購的方式,成為企業的客戶,緩解鏈上企業的存貨壓力,實現更多的收入,也可以采取國企幫扶的措施,根據具體的行業進行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幫扶。在事后恢復環節,也要重視供應鏈的“資金流”,資金是企業運行的血液,保證資金鏈不斷至關重要,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是否依舊采取事中控制的金融扶持措施。
(二)企業層面。企業可以從供應鏈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和整體運營角度來采取相關措施。“信息流”方面,在充分利用政府公布的相關預警信息的基礎上,更要與供應鏈的其它參與方進行信息交流,這其中就包括需求的溝通,以提高協同操作水平,避免出現生產過剩而受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影響又難以售出的困境。
“商流”方面,一方面加快營銷模式的轉型升級,如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模式,明星直播帶貨等,拓寬銷售渠道,避免營銷渠道過于集中造成的風險,另一方面要適當的冗余,避免公共危機事件下上游供貨不足或者自身加工生產受限造成的缺貨,以保證特殊時期的正常運營。
“物流”方面,要積極聯系更多的物流合作方,促進物流方式逐漸多元化,以減小物流中斷的風險,企業可以合理的利用政府及其他商用緊急物流。
“資金流”方面,企業要保證一定的現金持有量,以應對公共危機事件的發生,同時也要實現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如借款、保理融資、融資租賃、債權抵押以及其他新型融資工具等等,這樣可以有效地應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時,各金融機構加強風控、提高信貸門檻的行為。
整體運營方面,要不斷加快企業數字化建設,積極的利用相關新興技術,如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還要建立企業內部的緊急預案機制,提高企業內部風險應對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浩華.打造彈性供應鏈[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05):63-68.
[2] 譚穎.基于環境不確定性的企業供應鏈彈性研究[J].物流技術,2008(11):89-92.
[3] 宋華.新冠肺炎疫情對供應鏈彈性管理的啟示[J].中國流通經濟,2020,34(03):11-16
作者簡介:劉暢(1998—),男,在讀碩士研究生,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會計專業,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財務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