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往今來,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總是與本國的文化息息相關。中華民族擁有深沉、堅定的文化自信,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F如今,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體系中,我們如何做到堅守我們優秀的中華文化。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自信在多個場合提及。那么,我們的文化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
【關鍵詞】 文化自信 傳統文化
一、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底氣
中華民族的根基和靈魂是其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力量。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最早與最晚之間的歷史,我們擁有上下五千年一脈相承的悠遠文化。當前,許多國人拋棄了真真正正的中華傳統文化,一味地追求洋品牌、洋快餐的消費所帶來的刺激感,從心底里摒棄傳統優秀的中國文化。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文化自信的底氣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是建立在中華文化的精華之上的。堅定文化自信,既是堅定中國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基礎,又是其升華。理論源于文化,高于文化,堅持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理論的文化自信,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力量源泉,同時也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保證文化安全和弘揚民族精神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惫爬系闹袊鴵碛形迩Ф嗄甑臓N爛歷史,古代先賢為后人留下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提供豐厚的土壤;近代以來為謀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形成了與以往封建社會不同的革命的社會主義文化,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即包含著古往今來華夏民族對于忠孝節義等品質的追求,也形成了中華民族對外對內的精神面貌。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發展處于新的歷史方位,我們更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從而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更強大的精神力量。中國特色主義文化在保存原有內核基礎上,仍不斷與時俱進、努力發展,始終堅持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站在國家立場,結合時代主題,利用當代技術、資金等各方面條件,將馬克思主義具體地貫穿到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力并發揚光大的行動中,滲透到學習和發展近代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社會主義文化行動中,連接到借鑒吸收外國優秀文化作品的行動中,以使得我國的文化更好的適應發展的現代化、適應世界風云突變、經得住未來考驗,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科學、面向大眾的優秀文化。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社會主義的長遠發展謀篇布局,鼓勵百花齊放豐富我國的文化寶庫,支持百家爭鳴拓寬真理之辯,助力中華文化踏上新的高峰。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作為一項重要的軟實力,其作用在各項硬實力上也日益凸顯,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作為五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擁有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吸引著無數外國友人,但是大部分的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認知仍停留在上世紀初,不利于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因此國家政府應當采用多種形式來展現中華文化的獨到之處,為參與世界各國的軟實力競爭筑牢文化根蒂:加快推進當下的國際傳播和融合傳播建設,增加國際社會上的中國聲音,推進跨文化傳播研究,了解文化傳播的環境和文化,重塑我國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發揮社交媒體的作用,充分調動我國媒體的對外傳播的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和影響力,通過形象的講述中國故事,發好中國聲音,來傳遞中國文化的內核。
三、結語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段歷史的根本體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本友?,應該像天的運行一般蒼勁雄健,自強不息。語出《周易》,我們中國人民做到了!自建國之后,我們有兩大依靠自己獨立完成的壯舉。一是位于林縣的紅旗渠,在極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偉大工程。可貫穿祖國南北,繞行北京,將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二是在中國橋梁建設有著里程碑意義的南京長江大橋,克服艱難困苦憑借著萬難皆可破的精神,我們做到了獨立自主設計、建設到竣工通車。這兩件壯舉體現了中國人民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耙缘聢笤?,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闭Z出《論語·憲問》。“用善行回報惡行,怎么樣呢?”“那拿什么回報善行呢?用正直回報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钡鹊冉浀鋵W說,從以上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鑄造了我們這個民族的靈魂是善良、正直、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精神。在時間的長河下,文化也要遵循優勝略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定可不斷適應時代變遷,成為覆蓋全世界各族人民的通用文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跳出了原有的國家民族概念,將世界看作一個休戚相關的主體,沒有文化、國家、種族和意識形態之分,是思考全人類未來出路的一個新視角,對于未來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提供了一個行動路線。是我們優秀的文化,讓我們在自身奮進的路途上仍舊心系世界其他國家。而且對我們自身來說,對自己國家文化的認同顯得尤其重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只有從靈魂深處去認同并尊重我們的文化,才有可能切實采取行動去繼承發揚他。只有每一位炎黃子村去尊崇我們的文化,才能讓其承載的中國永遠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參考文獻】
[1] 中央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2.
[2] 陳迪.試論文化自信的底氣與根源[J]. 新西部,2018(21):3+78.
作者簡介:陳聃 1995.03 女 漢 揚州 ?揚州大學 在讀研究生 中共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