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貫穿于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關鍵詞】 以人民為中心 為人民服務 群眾路線
(一)把人民視為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1、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創造歷史偉業
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向我們闡釋了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是變革社會的主體力量。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蘊藏在無數次的社會歷史實踐中,這種智慧和力量書寫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發展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培育了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屢次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難和屈辱。面對危難,中國人民沒有屈服,廣大人民群眾在社會危機空前嚴重的背景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艱苦奮戰了28年,最終打贏了外敵侵略者,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開始探索對社會主義建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為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人民群眾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主張,從我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進行經驗總結,揭示社會主義本質,作出把我們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大力發展生產力,使得廣大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國家GDP大幅度上升。
2.人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力量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1]“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一切工作就無從談起?!盵2]人民群眾作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根本力量。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永遠是我們黨克敵制勝、推進各項工作的力量源泉。歷史和實踐證明,在實現這一偉大夢想過程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發廣大人民群眾追夢的創造熱情,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創新精神,才能把實現中國夢這一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二)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這一宗旨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宗旨和性質決定了我們黨的全部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民的需求為目標,始終將人民放在首要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這是我們黨區別于與其它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標志,也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黨的宗旨即是黨的靈魂,貫穿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部領域,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宗旨和黨的性質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具有內在統一性,舍掉黨的宗旨,就等于從根本上否定黨的性質,更談不上為人民謀幸福謀利益了。
(三)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1.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形成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概括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一大法寶。走黨的群眾路線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認識論的堅持和發展,也是對人民群眾歷史地位和作用的肯定。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最堅實的后盾,回顧黨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堅持走群眾路線的歷史。
2.群眾路線是黨治國理政的根基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堅持走群眾路線,讓所有黨員干部在行使權力、執行任務的時候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需,把權力轉化為為人民服務的手段和工具,最終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支持和擁護。我們黨的治國理政離不開人民群眾,黨從成立以來帶領人民群眾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一直源源不斷地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走群眾路線的過程中克服艱難險阻、總結經驗和教訓。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人民出版社2016:89.
[2] 黨建正能量聚力中國夢:以改革創新意識加強新時期黨的建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6.
作者簡介:張文利女漢族單位:安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