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中國一直通過外交發言向世人彰顯中國精神,展示中國態度,傳播中國文化。本文以目的論為指導,以2020年“兩會”王毅外長答記者問的韓譯版本為例,對外交發言的翻譯進行探究,總結出翻譯策略。
【關鍵詞】 目的論 “兩會”發言 外交語言 翻譯策略
一、引言
“兩會”是對自1959年以來歷年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自1959年首次召開以來已有60余年的歷史。“兩會”后召開的答記者問環節,也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世界各國了解中國的發展及工作成果的機會。本文以2020年“兩會”王毅外長答記者問的精彩語句為中心,以中共中央重點網站新華網的韓譯版本為例,對王毅外長答記者問發言的中韓翻譯策略進行探究,通過目的論的指導,總結出行之有效的中韓翻譯策略。
二、目的論概述
2.1目的論及其原則
目的論是功能主義學派的主要理論,由漢斯·弗米爾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
強調譯文應該在分析原文的基礎上,以譯文預期功能為目的,選擇最佳的處理方法。其核心概念為翻譯過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在翻譯領域,目的論把翻譯行為的存在和過程置于一個基本的位置,賦予翻譯目的人性化,體現了人的思想和行為。也就是說,翻譯應該反映人的意圖和目的。[1]
目的論有三大原則,即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及忠實原則。目的原則也是目的論的最高原則,它強調翻譯的目的決定了翻譯的手段及翻譯策略。連貫原則重在突出譯文的可讀性與語內連貫,也就是譯文是否符合譯語的語法及表達習慣等。忠實原則是指原文與譯文之間存在篇際連貫。
2.2答記者問發言翻譯與目的論的適用性
目的論最大的特點及核心概念就是在翻譯過程中將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視為最主要因素,也就是說目的論強調的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的目的性。而“兩會”后的答記者問發言恰恰就體現了極強的政治外交目的性,這就使譯員在翻譯之前就可以明確自己的翻譯目的及譯文所要達到的目的——維護本國利益,鞏固國際關系。
三、目的論指導下答記者問發言的翻譯策略
3.1目的原則
目的原則旨在擺脫傳統對等翻譯的固化思維,以源語文本所要表達的意思為中心,進行相對自由的翻譯。因此在對答記者問中的發言進行翻譯時,可以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使用不同的翻譯策略,讓譯文更加貼切,表意更加明確。
1.解釋法
例句1.凡事都應有一個是非判斷,人無是非,難以立信;國無是非,難以立世。
譯文1.?? ?? ??? ?? ??? ?????. ??? ??? ???? ??? ????? ??? ?? ??? ??? ??? ???? ??? ???? ???? ????.
漢語習慣對仗的表達方式,句中“人無是非,難以立信;國無是非,難以立世。”便是一種四字對仗的表達,而韓語屬于黏著語,因此很難像漢語一樣用簡單的單音節來表詞達意,因此在翻譯此類語句時,可以對譯文進行適當地擴句翻譯,使譯文的語意更加完整,充分傳達原語的信息。
3.2連貫原則
連貫性要求譯者在翻譯時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感受,關注譯文的可讀性與連貫性,尊重譯語的語法使用及語言習慣等。因此,在翻譯一些語言使用習慣差異較大的語句時,可以適當采用合譯及調整語序的方法,增強譯文的可讀性與連貫性。
1.合譯
例句2.只要中俄肩并肩站在一起,背靠背密切協作,世界和平穩定就會有堅實保障,國際公平正義就能得到切實維護。
譯文2.??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句想要說明只要中俄兩國密切合作就能夠有益于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此處用到了“肩并肩”和“背靠背”這樣的形容,如果將此句直譯,就會過于拖沓,影響譯文讀者的閱讀體驗,因此在翻譯時,可以將兩個詞語合譯為“??? ??? ??”,即保留了原語的意思,也能夠使譯文更加得體。
2.調整語序
例句3.中歐之間的交往應當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環,而不是你輸我贏的淘汰賽。
譯文3.??-?? ??? ?? ??? ?? ???? ??? ???? ??? ???? ???? ??? ???.
本句想說中歐間的關系應該是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句中體現了“是……而不是……”的關系,但韓語中習慣說成“不是……而是……”,因此,在翻譯時將兩個分句調整順序,這樣更符合譯文讀者的表達習慣,也符合譯文的語法要求。
3.3忠實原則
忠實原則就是譯文要忠實于原文,兩者間能夠保持一定的篇際連貫。有些特定詞語如果不能夠做到忠實原文,就會影響原文語義的表達,從而導致一些誤會甚至更嚴重的后果,因此在翻譯此類語句時就要采用直譯和添加注釋等方法。
1.直譯
例句4.中國不是救世主,但我們愿做及時雨,是在朋友危難時同舟共濟的真誠伙伴。
譯文4.??? ???? ??? ??? ??? ??? ??? ??? ? ? ? ?? ?? ?? ??? ???? ??????.
此句想要說明中國更愿意與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結成伙伴關系,而非做高高在上的救世主。此句中運用了“救世主”和“及時雨”兩個比喻,為了將原文完整準確地傳達給譯文讀者,譯者將這兩個詞直譯為“???”和“??”,這樣既保留了原文的感情色彩,又能夠使譯文讀者體會到中國的親和與友好。
2.添加注釋
例句5.三國民眾守望相助,譜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的時代新篇。
譯文5.?? ???? ??? ??? ???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 ????(道不遠人,人無異國)??? ??? ??? ?? ????.
此句中“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日本政治家長屋王所作,意為我們雖然不在同一個地方,卻共享同一片山川與日月。而“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則是新羅旅唐學者崔致遠所作,意為道義相同就不會因國家不同而產生距離。此句引用這兩處旨在說明中日韓間的友好關系長存不變,因此在翻譯時為了體現原文的這種特殊情感,應當采用在詞語后添加注釋的方法進行翻譯,從而達到忠于原文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可知,在翻譯外交發言時,既要保證譯文與原文情感句意相一致,同時也要注意一些特殊詞句的表達方式,要時刻謹記外交發言的目的與宗旨,適當地采用擴句解釋、合譯、直譯、調整語序和添加注釋等策略進行翻譯工作,從而使譯文更加貼切得體。
【注 釋】
[1] 黃霽歆.目的論視角下外事口譯中模糊語的翻譯策略——以《2015年兩會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16):166-168.
【參考文獻】
[1] 陳桂軍. 目的論指導下的外交模糊語口譯原則與策略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7.
[2] 宋璐. 外交語言的語用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7.
[3] 王佳音.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敘述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16.
[4] 肖丹青. 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問答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5] 李寶宏,宋臨枝.基于目的論政治新詞翻譯研究——以《中共十九大報告》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09):101-102.
[6] 張慶紅. 目的論視域下的應用翻譯策略探討[D].蘭州大學,2016.
作者簡介:楊美妮(1995),女,在讀碩士研究生,天津師范大學,300387,研究方向:朝鮮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