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來
摘 要: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與成熟的關鍵時期,在中學階段,必須給予中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學生才能樹立良好的三觀,塑造積極向上的人格。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互聯網+教育”的觀念逐步深入到各級教學部門,互聯網+的背景對于教學來說不僅是機遇,更是巨大的挑戰,在互聯網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中學思想政治課堂必須加快改革的步伐,促進教育教學水平及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思想政治;課堂改革;中學生
一、前言
現如今傳統的思政教學是通過教師簡單依賴書本進行講解知識點,使學生無法從內心深處理解思想教育真正含義,面對這種問題,“互聯網+教育”的模式能夠成為重要的發展基礎。網絡所擁有眾多的數據庫,在數據庫中有許多各種各樣的思想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方法的結合,教師可以根據數據庫中的資料傳授給學生,運用當今流行的思維模式和教學理念,不斷地給學生灌輸思想教育,讓學生從中領悟到知識的真諦。數據庫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帶來許多方便之處。通過這些數據庫,教師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方向和規劃,重新定位思想教育帶給學生的宗旨,更加貼近學生的思維,維護傳統的教學理念,讓新型的教學理念與傳統的相結合,徹底的改變了原始的思想教育模式。
二、"互聯網+教育"和實時熱點教學結合
互聯網的存在與發展革新了人們接受信息的速度與效率,人們能夠在網絡上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多,在網絡上的熱點問題影響也越來越大。對于中學生來說,互聯網的快速的信息流動方式帶來了更為廣闊的視野以及更加暢通的意見溝通渠道。對于思政課而言,互聯網+的形式能夠使得課堂與現實生活更好地接軌,能夠聯系具體的社會實際進行思政課堂的組織與開展。傳統的思政課堂基本上都是教師來提供具體的事實案例,學生在教師上課提供材料的基礎上,從單一且并不算特別全面的事件上進行思想政治的分析,這導致的結果就是:由于信息的不充分不全面,導致學生對于事件的觀點存在偏頗,影響學生三觀的塑造。由于提供事件材料的滯后性,導致學生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脫軌,不僅難以引起學生的重視,更加難以體現思政課堂的價值。
“互聯網+教育”與實時熱點相結合,首要的一點就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中接收到生活中的熱點信息,往往會快速反應,并且對事件的分析投以極高的關注度。其次,與實時熱點相結合的思政課堂能夠反映當下社會上最為普遍或者最為常見的問題,具備明顯的時代特色,具備最高的教育與意義。
例如前段時間發生的“肖戰飯圈事件——教師在課堂中傳播飯圈文化,辱罵不愛肖戰的學生”,這個事件在課堂中的教育意義就十分重大。一個是當下存在的“飯圈”問題,中學生中很多都是肖戰的粉絲,在追星過程中如何把握好度?這是課堂上需要展開討論的問題。另外一個,針對教師的不合理行為,如何進行評價?教師的問題是否稱得上我們所弘揚的“敬業愛崗”的價值觀?
三、"互聯網+教育"和小組討論結合
互聯網+教育的模式革新了傳統的教學課堂模式。傳統的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理論的學習以及思想的挖掘與培養,這種“教師一手包辦”、“填鴨式”的教育形式導致學生沒有獨立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對于思政理論的觀點了解的也并不深入,對于思政的學習僅僅停留在知道-記牢的層面上,而無法上升到認識-把握的高度上去,思政課堂的開展失去了其原本具備的價值和意義,其對于學生三觀的培養效果也就無法體現。
基于這種傳統的中學思政課堂教育模式,互聯網+教育的理念給出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措施——將互聯網+教育與小組討論相結合,讓學生來成為課堂活動中的主體,以小組合作的模式推動學生思想的深度與廣度的拓展。學生在接觸到某一熱點問題時,首先對于話題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思考,互聯網無疑是學生手中最為有力的學習工具。其次將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和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換交流,增加認識的全面性,提高思想的廣度。最后小組的同學基于這一問題展開全面的總結,得出具體而全面的認識結論。
四、"互聯網+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
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思政課堂教育中直接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只能讓學生對于字面的內容牢記,沒有辦法讓學生對其真正的了解,并在具體的行動中貫徹落實,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還是要與互聯網相結合,結合實際的案例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舉例來說,在國家層面上,“民主”的內容就可以從最近正在召開的兩會中得以體現。兩會的召開中,各人大代表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到國計民生的議題,在會議上進行投票且公開表決,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性。諸如《民法典》的推行、性侵草案的提出,這些都是直接與人民的生活實際相關的內容,在思政課上以這些內容作為實際的案例,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民主”的含義。在社會層面上,疫情面前人人平等,黨員干部沖在一線,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位新冠患者,這些內容都是核心價值觀最有力的佐證。在個人層面上,香港問題中就很能體現“愛國”的觀念,其中有很多廢青,但有的更多的是愛國的人士!
結語
“互聯網+”是當前中學思政課堂的大的總體趨向,互聯網+的勢頭已經不可抵擋,只有順應這股網絡的趨勢,做出順應時代趨勢的教育改革,中學思政課堂才能重新煥發活力,在教育中寓入更多積極的思想成果。互聯網+要與網絡上的各種有益因素相結合,通過緊隨當下熱點的討論,加入學生的自主討論與思考,最終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貫徹與落實,才能最終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率與影響。
參考文獻
[1]張蓉.優化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革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48):77-78.
[2]吳德強.關于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6):51.
[3]何文吉.情境教學策略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2(11):51-53.
[4]殷愛云.優化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革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策略[J].文教資料,2006(09):53-54.